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六 指示智慧之门要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隆钦燃绛巴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抉择显现智慧之门有二: (一)认识真实之门;(二)广说由眼门而现四炬光之处。

  (一)认识真实之门

  将智慧境界明现于外,其真正之门,即是一对眼睛,即四大种之精微,在肚脐脉结处,形成一对眼睛,而后由三条脉相连接,即从肚脐处联系心脏,而后联系喉轮。复次从大脑颅腔中,右旋四条脉中有一条能现根境之脉,其根为一,梢分五枝,能作眼、耳、鼻、舌、身五门各自之所依,其中尤其能作见色相所依之脉道,称为“能清澄得失之根脉”,其梢大根细,犹如黄牛之角,有此二条脉直通二只眼球中之精微,要依此方能得见形色。此又分为二种见分:不净轮回部分为迷现,即所见土、石、山岩等物;清净涅盘部分,为所见空色光明之境界,因此说“能持二分显轮涅”。若将二种见分详细区分,由光脉之分能见光明境界,是“远索清净,名为水之炬光”。由根门所依之分,能见迷现,此中则住有名为“不净远索水光”。本质上将此二者合二为一,称为“远索水光”,虽作为一,但仍有二分的存在。详细观察时,则由于光脉清澄之端,虽是远索水光,但不能见迷现,亦不能见道中之境界。此为至关重要,务必详察!先辈们认为这是真眼,可见他们未区分插入光脉之部分,而作如是之言论,因此要分清由白绢线脉和细旋脉脉类,皆由远索水光显现如第四元音“纳若”之明点空光和头顶梵穴处显现金刚环链之五分别身,皆是这些之功用才能现出自然智慧炬光和自然智慧若干妙色,以及现出金线状光脉环链之境界也。

  《声应成续》云:

  “显现智慧之门径,总摄体中之精华,

  从称目门中而出,执此二分见境界。

  出现增长脉联系,从其顶端成一体,

  能现诸根之对境,一脉具有五枝丫,

  现于各别根之门,尤能分清功和过,

  如野牛角盘旋中,名为眼球分黑白。

  能见且能取诸色,显示本有知用满,

  由此生起真实智,现前实有与自要,

  法性清净自现境,息灭分别而存在。

  彼之能生是何者?系由胜义法性生,

  所以才名四炬光,成熟而且遍空入,

  摄集法性所自现。”

  《炬光炽燃续》云:

  “大脑白色螺宫中,向右旋脉有三条,

  其状犹如野牛角,摄集诸根之精微,

  能现诸根之对境,脉道之中住此性。

  首先能生自己身,入母胎宫内中时,

  体内一切精微者,为肚脐内大脉结,

  由此形成三角状,复从父精和母血,

  形成胎儿之眼珠。又由父母之分上,

  构成黑白和合体,即是现门之双目。”

  (二)广说由眼门所现四炬光之处

  广说由眼门所现四炬光之处有二:即说现源四炬光如何由所依双眼现出之关系,总说其自体;分说能现实质之炬光来详阐其本性。

  (1)总说自体。从眼右侧显现“远索水光”和“自然智慧光”二者,即尽所有智显现为方便之本性;从左侧显现“明点空光”和“法界清净光”二者,即如所有智显现,为般若空性之本性,从其中心梵穴处显现五分别智环链身明点重叠之相。

  《珍珠宝鬉续》云:

  “众生之道能见门,此住左二右二中,

  炬光炽燃之相住。明点空性之炬光,

  清净法界之炬光,般若自然智慧光,

  远索水光等四者,在能见境上显现。

  无分别智环链身,在大乐梵穴中现。”

  《声应成续》云:

  “摄集精微三眼中,现为方便智慧别,

  能现如所有明点,以及清净法界光。

  现尽所有能成熟,远索般若智慧光,

  不论众生业和根,只要修习便能知。”

  (2)分说实质炬光来详阐其本性分为甲、乙两项:(甲)总说类别;(乙)分说差异。

  (甲)首先,总说为四炬光。

  《觉性白起续》云:

  “四种炬光有如是:有明点空之炬光,

  觉性法界之炬光,般若自然智慧光,

  以及远索水光等,一切有情均具有。”

  《炬光炽燃续》云:

  “此诸四种之炬光,能总持诸众生境。

  远索水光之作用,能摄色等诸体性,

  般若自然智慧光,能断诸乘之疑惑。

  明点空光之作用,能融轮涅作联系,

  清净法界之炬光,能播瑜伽觉受种。

  上皆显示差别相。”

  (乙)其次,分说四种炬光之差异有四:(子)详说远索水光;(丑)明点空光;(寅)法界净光;(卯)自然智慧光等之自性。

  (子)首先,详说远索水光。从自体、释文、性相、差别、所依、住相、住处、对境、比喻、要点等十个方面来详为解说。

  工.远索水光之自体:远索水光就是光明能执取两种境界分,故应视为轮涅相顺之见。

  如《炬光炽燃续》云:

  “远索水光炬光者,体和境相二皆摄,

  能见取分未灭故。执持二分来观视,

  是为轮涅相顺见。”

  Ⅱ.释文。

  《珍珠宝鬉续》云:

  “远索五门之骏马,由意识乘而奔走,

  能入能摄一切境,运索所执之对境,

  皆由能取心执持。由水能分净与浊,

  彼亦双方皆平等,总为诸根之精微。”

  《炬光炽燃续》云:

  “释文之义即如是,远者能取远相续,

  故能执取现色境,能够收摄颜色等,

  觉性身能从远处,由能视眼而执取。

  从悟轮回一方说,能远引故谓之远。

  若就未悟一方说,抛到涅盘亦成远。

  如是轮回现分中,色等五种妙欲者,

  由彼束缚故名索,现为诸根境相者,

  则由念思执为我,故名索者能取远,

  如是无云天空中,觉性无我现身相,

  若对境心不散乱,彼亦能持故为索。

  水者对于彼境界,能使厌离退原地,

  不存耽著一切心,境界自然而放下,

  远离我执故谓水。炬者即指自境界,

  明相辗转而增长,觉,陆智慧明为炬。

  一切大种粗分相,自知行为无遮止,

  诸根自明显为炬。觉性放置外界故,

  内界自然而显现。由彼生出觉受境,

  界智和合亦为母。能现之门即是眼,

  故是诸根精华门,遂称执持诸根母。”

  Ⅲ.性相者:诸凡生起可以执取之色相,若见智慧境界后,则具能遮止迷相之作用。

  《声应成续》云:

  “远索水光之性相,以遍入而入则遍,

  能净四大而安住,能执入增和能作。”

  《炬光炽燃续》云:

  “彼之性相即如是,即不遮灭诸根现,

  故生精明诸根门,依止莲眼而存在。

  自身性相取相根,摄取放射遍联系,

  皆从大种而显现,由智慧而生诸见,

  上界乃至住处持,根能取境和有境,

  诸无境者取自身。”

  Ⅳ.其差别可分为三种:即总摄大种之精微为远索根所依,清净如胡麻花状;总摄诸根之远索有色根,生为能取色者眼根;总摄智慧远索光脉清净之脉类,以能见光明之相而安住。

  如《炬光炽燃续》云:

  “差别可以分三种,皆是自摄大种精,

  有远索水光远索,汇集智慧之远索,

  汇集诸根远索等。”

  V.所依:依托本位眼睛而其能见之分,则要依托所现境界,故其能依则有净与不净二者。

  《声应成续》云:

  “远索所依于境界,由净不净作区分,

  故依诸业和合性,和依身体与智慧。”

  Ⅵ.住相:作为能持境界以自明大无灭之相而住。

  《炬光炽燃续》云:

  “执持处和上界而住。”

  Ⅶ.住处。

  如《炬光炽燃续》云:

  “彼之住处为眼睛,由以能视不灭状,

  故要执取诸境界。”

  Ⅷ.对境:显现境相迷乱之义,为其自相之分,即是摄集精微之境。此即名为色者,谓其为根远索之境。言光相空色者,则为智慧远索之境。对此应当好好修学。

  《声应成续》所云:

  “远索之境为色等,能摄能取能放射。

  以要制约成远索,改变尘根断妄本,

  应学引导修习色。”

  Ⅸ.比喻:远索水光犹如铁钩。

  《珍珠宝鬘续》云:

  “比如能执之铁钩。”

  《炬光炽燃续》云:

  “犹如以能执铁钩,所现皆能作牵引,

  生死轮回和涅盘,即可以此执二端。”

  X.如何修习之要点:总之,专注于显现境相时觉心要从容,气息要缓慢,对境五分别,以此三者为其要点。重要在对此目不转睛,并结合看法而修。

  如《声应成续》云:

  “炬光要点如我说,具缘佛子请你听!

  境觉与气皆清净,掌握法性以为道,

  智慧圆即法性净,此为炬光之关键,

  远索不动为要点,彼时结合三看法。”

  (丑)其次,详说明点空光。此亦分为白体、释文、性相、差别、所依、住处、对境、现门、本性、准量、实事、比喻、要点等十三个方面来谈。

  I.自体:明点空光之自体,自住于自明本净空之本色之中。

  《炬光炽燃续》云:

  “明点空光之炬光,为诸法众之信念,

  若人了知此性者,则可受用明点身,

  能获串习所行处。是故彼之自体者,

  仅仅微细离戏论,远离空边自显明。

  自性自明平等性,无别离戏成圆形。

  不灌自成四灌顶,红色自明本清澄。

  无污无垢本净故,远离缠我诸烦恼。

  自然自明体空净,即此许为彼自体。”

  Ⅱ.释文。

  《珍珠宝鬘续》云:

  “点即是为不可变,明即是满境上现,

  空是无实又无相,炬光除暗成明现。”

  又云:

  “明者即是大周遍,诸光境界自圆满。

  点者不变正而直,本来远离虚伪造,

  空是能遮执实有,断灭耽著对境心。

  本性大空明亮者,不存自身耽著心。

  炬光显现五光者, 自面自觉明了了,

  上皆炬光之释义。”

  Ⅲ.性相:明点空光之性相,指诸凡仅一寸之光脉明点,皆为自明而成圆形,且无刺痛感。

  如《声应成续》云:

  “明点空光之性相,圆而本性皆显明,

  纯红颜鲜明亮光,能作放射与增长。”

  《炬光炽燃续》云:

  “性相空明而遍满,即此本面身边尽。”

  Ⅳ.差别,共分为五类:即住根位觉性之明点空光,安住于心脏;住身脉之明点空光,安住于诸脉;世俗因之明点空光,住于味脉;胜义无戏论之明点空光,安住于展脉;白生果之明点空光,安住于眼睛。彼等自性皆为本空,故属明点空之范畴,仅此分类而已,实际上若观待双目此光则只成为二光。

  《炬光炽燃续》云:

  “所分类别有五种:根位自身之明点,

  万物轮涅合为一;身位诸脉之明点,

  能将苦乐合为一;世俗因之明点者,

  增长身心之因缘,能将蕴界合为一;

  胜义离戏之明点,能将界智合为一;

  自然果位之明点,能将诸佛之密意,

  尽摄远离勤行界。”

  V.所依:本体依附于二条光脉,境界依附于五智慧,行相依附于光明明点,往来运行依附于本位气息,境依附于虚空,处所依附于眼中心,生处依附于决定能见之眼识。

  《声应成续》云:

  “明点空光能依处,心识以及半空中,

  脉道气息和明点,乃至诸智为依处。”

  Ⅵ.住处:体性之处所为心脏,妙光之处所为双眼。

  《炬光炽燃续》云:

  “在诸有情身体中,心脏大宝无量宫。”

  Ⅶ.对境:对境显现为五光,由彼发展为半身相、单身相、佛父母相、主伴总聚相、坛城相、大曼茶罗相等六相。由报身生起化身,化身放射出光身,合为三身,以及怒静二相,能仁六佛相等,所现一切境界之虚空清净,故其本性明亮;火大清净,故其本性暖热;水大清静,故其本性凉爽;地大清净,故其本性轻松;风大清净,故其本性动摇。

  《声应成续》云:

  “明点之境为显色,即是五六三一六,

  各持显明与凉爽,轻松动摇之本性,

  故生胜义之法性。”

  《炬光炽燃续》云:

  “耳之对境虽显明,是由空性自返还,

  尝味显明之境界,含有五种妙色者,

  亦是自性自然住。诸凡能明之体性,

  皆离实物而自存。”

  Ⅷ.现门。

  《炬光炽燃续》云:

  “因缘未障众生眼,名为眼角门中出,

  虽然犹如日轮状,然皆自身光和毫,

  自身本具而显现。”

  Ⅸ.本性:即指本净之白现明相,未经何人造作而自现之相。

  《炬光炽燃续》云:

  “最初本净大空中,具备本性有如是,

  谁亦未作自显现,是从本来之本性。”

  X.准量:在实修时,对空中所现已熟练,则为其量。

  《炬光炽燃续》云:

  “明点不放又不收,谁能执持空中性,

  即此就是彼准量。”

  Ⅺ.实事:谓挤双眼时,眼前所现仅为一寸之长的金黄色光线,即是此光。此光则在六道众生各各所现之相中。诸天于外现光明,则有可见,其中诸欲天所见此光仅为一大拃,色界者所见为一肘,二种非天中属于天种者,所见极为明亮之光,为一臂,其余者所见仅为四指,凡夫所见,仅有一拇指,畜牲除了本位外,则无所可见,饿鬼所见本面细小且漂浮不定,仅为芝麻粒之大,地狱者所见本面,仅为马尾毛或比芝麻粒还细小。

  《觉性自起续》云:

  “一切未悟之有情,人类只见其表相,

  诸天则能皆可见,非天则为微细相,

  畜牲仅见其自面,饿鬼则见为跳动,

  地狱境界芝麻大。”

  《炬光炽燃续》云:

  “聚集五光之明点,对于诸天一柞大,

  又圆又大又光明。对于非天仅一臂,

  对于人间一拇指,形圆无漏而存在。

  对于畜牲不外现,饿鬼自面细而小,

  地狱仅仅为自现。诸天所现大半白,

  非天如是多绿者,人间红亮不固定,

  畜牲多蓝饿鬼黄,地狱众生为五色,

  仅只住于自知明,真实炬光即如是。”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喜足天者为一肘,斗诤非天为四指,

  具平等人为一寸,具二畜牲仅自现,

  饿鬼众者仅芝麻,地狱苦者仅马尾,

  故说存在即如是。”

  如上光明对于佛受用圆满身(报身)来说,则不可比量,对于登地菩萨为一箭之长,对于诸化身为一弓之长。佛、菩萨以及二种天,仅于自现境中显现为境,对人等五类若不为其指明道路,则不可见。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对于诸佛不可量,诸凡菩萨为一箭,

  所有化身仅一弓。佛菩萨化身诸天,

  皆在现量境中现,彼等以下五类者,

  若不明示则不见。”

  Ⅻ.比喻。

  《珍珠宝鬘续》云:

  “譬如孔雀翎眼般。”

  《炬光炽燃续》云:

  “如同孔雀之翎眼,亦如细小之眼睛,

  或者是如鱼之目,或者窃食鼠之目,

  个如所立而存在。”

  XⅢ.修习要点。

  《声应成续》云:

  “修习明点光之要,脉与拇指不离故,

  则可智慧不断增。”

  《炬光炽燃续》云:

  “若用自己大拇指,挤压眼穴与眼边,

  立即显现应生信!”

  (寅)再次,详说法界清净光。此亦分为自体、释文、性相、差别、所依、本性、对境、密意、准量、处所、现门、实事、比喻、要点等十四个方面。

  工.自体:法界清净光之自体觉醒能肯定对境。

  《炬光炽燃续》云:

  “清净法界之炬光,摄集觉性之自体,

  则现金刚连环围,有谁串习此意义,

  蓝色不变自显明,安住周边光围中。

  自明显现于外境,是自体性无造作。”

  Ⅱ.释文。

  《炬光炽燃续》云:

  “显现现为境相者(心境),清净污垢边数离。

  法界能作觉性境,金刚性即金刚链,

  令其住入此性中。是自体性无分别,

  亦于内界范围中,不执不住之相住,

  则常不离而显现,炬光金刚连环相,

  指示凝视虚空性,使其显现无自性。

  母者能持彼意义,解释母光本性者,

  即无往来无离合。”

  《珍珠宝鬘续》云:

  “界是广阔无方分,法性境界极清净,

  二者之角中显现,蓝色广遍无变移,

  若遇净相之因缘,则成具备为五色。”

  Ⅲ.性相:普遍为深蓝色,显现五色光,皆住于觉性之境分上。

  《声应成续》云:

  “清净界之性相者,蓝色自圆二支分,

  方便智慧若圆满,由彼二角持二身,

  能令增长极显明,彼等亦为自知圆。

  示现遍主菩萨相,连环链者直而引,

  如同坛场圆满形,示现智慧之光辉。

  光之深处示光华,身与明点之会堂。

  如是智慧圆满身,谁能见彼便成佛,

  三身尽处自解脱,超越能所之险关,

  挣断轮涅之链索。”

  《炬光炽燃续》云:

  “言说显现二者无,故无内外之法界,

  即住自然大遍中,无内无外通彻境,

  故是无障无垢者,本来现为大本净。

  此为清净界性相,从本以来即如此。”

  Ⅳ.差别:分为三类,即“根位界”在自身心脏中五色光本自元成;“道位界”即眼中光脉放射白光; “境界界”即境上所现之法蓝色和五色光。

  《炬光炽燃续》云:

  “差别可以分三类:住于根位之法界,

  任持觉性智慧身;现于道位之法界,

  能摄觉性明点精;由境所现之法界,

  能将连环牢囹圄,以上皆是彼差别。”

  V.所依。

  《声应成续》云:

  “清净法界之炬光,依附眉间和虚空,

  依诸光点并诸身。”

  Ⅵ.本性:注心于界之境界,心自然定住于五分别三摩地等住之界,即法性尽地之密意。

  《炬光炽燃续》云:

  “本性境界不灭故,心境意念普穷尽,

  境界自净法界中,没有分别之智慧。

  知为不动平等性,则咸一切平等界,

  这是本初已极尽,故住本性清净界。”

  Ⅶ.对境:即虚空中自现五色光者,即是法界清净光之对境。

  《声应成续》云: ,

  “所谓界境为空明,离诸障碍出妙色,

  遍而广阔合为一。脱离微尘清澄空,

  等圆法性也清净。明而五智之本色,

  即是光明清净性。”

  《炬光炽燃续》云:

  “彼无觉性境亦无,由于境界不灭分,

  故名之为界炬光。”

  Ⅷ.密意。

  《炬光炽燃续》云:

  “能作界觉自境者,连环链状即直引。”

  Ⅸ.准量:界于眉间向上显现约四指之高时,首先由深蓝色向五色扩散。

  《炬光炽燃续》云:

  “蓝色不变显现中,颜色明亮具五光,

  此即变为极明亮,于已对面上空处,

  超越四指或一柞,与身相离为其量。”

  彼时,轮回与涅盘分离,故得往后不入轮回之准量。

  《宣说自然续》云:

  “若能离眉四指者,有善缘法之善士,

  岂有再入轮回理。”

  X.处所:法界清净光有三种处所,即外境处所为虚空,中间现处为眼角,内部本根处所为心脏。

  《炬光炽燃续》云:

  “眼者无有大种缘,安住则为自觉性,

  显现连环链相状,即可执此无云空。

  自知若明于内时,则是安住心脏中,

  外放时则无云空。”

  Ⅺ.现门。

  《炬光炽燃续》云:

  “彼之现门虽从眼,但是不变周遍现。”

  Ⅻ.实事:于眉间上部,首先由蓝色大光遍满中,五色光明自明,在虹光之中,由光环围绕之明点连接犹如同莲叶之状,称为“界围”,或称“虹光法界相”,若是深蓝色者则称为“法界本面。”

  《炬光炽燃续》云:

  “眼之根识清净上,放射能明五色光,

  不变普遍充满相,仅住蓝色大本色。

  由能现境无有灭,故于外境显为相。”

  又云:

  “世间轮回以上界,此性二入毫光中,

  方便智慧本性外,二者缠绕为一体,

  一指亦未相接触,白昼具有大种缘,

  能显境界至夜晚,只有蓝色本面连。

  法界本性光之室,即是不变大本色。

  此在诸佛与有情,谁也未曾起造作,

  本即无二平等住。从彼广泛微细中,

  现起自心自知分,此现前性极秘密,

  对于此性大秘密,随欲不论何处行,

  皆是本觉中再觉。”

  XⅢ.比喻。

  《珍珠宝鬘续》云:

  “比喻如同空中虹,清净已尽烦恼垢。”

  《炬光炽燃续》云:

  “譬如元音纳若状,二个一组合为一,

  不可改变为黑色,于此串修获定信,

  犹如空中彩虹状,各色不混而圆满。

  尔后又由串习力,则有具彼之征相,

  在虚空界亦如是。”

  XⅣ.修法要点:首先分别生死轮回与涅盘寂灭二者之分界,直指法界境界。眼睛对准鼻尖,若现为虹光之时,则缓缓引之到双眼角,注视空中。又引之在太阳之侧,使所观之境皆能显现。若指向月亮与灯光之中时亦皆能显现,渐次增大,则迷境皆现为光明,这都是由串习之力达量,则可以见到的。

  《炬光炽燃续》云:

  “分清轮涅之界线,身与语等要安静,

  复次观察界觉境。对彼若获串习量,

  则外界相辗转增,渐获本性大串习。

  并且获得稳固量,诸法成为穷尽处,

  是即名为已串习,支分之中皆我说。”

  《声应成续》云:

  “界之要害为牵引,若向日修瑜伽师,

  则应配合妙引导,向月修法亦应学。

  如此谁能常观修,迷妄境界即断灭,

  五种清净智慧光,土石山岩渐空尽。

  从四方到一区域,若善牵引则能现。

  此时改治最重要,圆满则可得法性。

  如此串习法性力,身之大种自圆满。

  如是身之大种断,则有漏蕴不显现,

  即此则能咸正觉。”

  (卯)最后,详说般若自然慧光。此亦分为自体、释文、性相、差别、所依、现门、对境、处所、准量、比喻和要点等十一个方面。

  工白体:由于其他炬光亦遍有般若之相之故。

  《炬光炽燃续》云:

  “自然智慧之炬光,如是遍于一切光,

  皆是住有能知相,故诸支分有此性,

  以能分别之智慧,而住无有分别相。

  能生细分之自体,最初本来即如是。”

  Ⅱ.释文。

  《炬光炽燃续》云:

  “知能遍入实有法,以及无实有诸法,

  故知诸法总意义,则获不求现成见,

  了知自有智慧量。自性清净之法身,

  谁亦未得我自觉,极为显现胜一切。

  因无他人受用处,所起不遮畅然现,

  此非他境应自知,造作不可得此义。

  谁亦无有希求故,说为从本自现生。

  炬者能将诸法性,无二无别来照显,

  母者本面能遍满。”

  《珍珠宝鬘续》云:

  “依知顿悟一切法,上等则成一切顶,

  自己不依任何法,生故不灭相续现,

  未遮左边能现门。”

  Ⅲ.性相。诸凡离戏自然智慧正确通达之诸法:有法、法性,以及自相和共相之性相,皆能了悟毫无颠倒。故能了知所知,断其所断也。

  《炬光炽燃续》云:

  “对于有现不现法,谁若能知其无性,

  即此便是彼性相。”

  《声应成续》云:

  “诸凡智慧之性相,智者结语收根本。

  烧毁烦恼业习气,能熟能断轮涅命。”

  Ⅳ.差别:可分为五类,即根位自然智慧能作诸法之依;亲取境界之智慧,能直接通达界与觉;忆念不灭之智慧,在禅定中能分澄湛;妙观察智慧,能了别总体与自身性相;能人三相之智慧,能区别闻思修之分界。

  《炬光炽燃续》云:

  “差别可分为五种:本位自然智慧者,

  能作身等法所依;亲取境界之智慧,

  能持界智之念想;念心不灭之智慧,

  心识专注摄诸境;妙观察之智慧者,·

  能别共相与自相;能入三相智性故,

  本性中阴则可定。”

  V.所依:于世间轮涅所摄诸法,与各自性相,作为所知和能知而依附,则于自然智慧能具和所具法,皆可作为一体而依附之。

  《声应成续》云:

  “自然智慧所依者,即是名言是非别,

  宗派观修和法性。”

  Ⅵ.现门:所现之门为耳眼鼻舌身五根。

  《炬光炽燃续》云:

  “能现现门为五根,尤其是从鼻根现,

  其相皆在夜晚时,咳嗽猛力打喷嚏,

  每当咳嗽严重时,又明又亮之红光,

  犹如火星作放射,以彼准量和征相,

  则可认定能现门。”

  真实智慧者,即是以灵明了知境界,但应认识它是未生分别心之明相,于五根门生起五种无分别清澄湛然的五分别之根识,虽以知为心,但应分清,要悟自然智慧而又明觉五分别之心,而且不执于任何一方者,则可确认为无别之根识。如是闻思修之心识存在时,即具有智慧之分,亦应确认,但又要不认它是非寻思之心所摄,故此要点是极为重要。

  Ⅶ.对境:此法门所对境为自身境,即觉性所缘境,一切诸法法性皆属之也。

  《声应成续》云:

  “智慧之境句和义,认为句和义相连,

  表达知和言说故。能表比喻和表示,

  句义所表说尾言。依言说知有名言,

  以及直指和导引,肯定分辨等所成。”

  Ⅷ.处所:自性安住于心间四光脉及智慧自己妙用一切妙色之母脉中,且遍及全身。故凡所触之处,均被根识感知,此种觉受乘着气息之马运行,若于若干脉办中自力受阻之时,意识则昏沉不明,当自力直接加入脉道中时,神志清醒、旺盛。总之,体住心脏,妙用住于诸脉道中,由乘着气息之马而运行之。

  《炬光炽燃续》云:

  “能令生长之四脉,流转动摇和跳跃,

  轻巧浮动皆自性,心脏轮中来转动。

  精微知性之精华,犹如火星之散相。

  结合五四业之风,即是灵知明了了。

  一切智慧之本性,味脉展脉和中脉,

  晶管脉之空洞中,住有光明大智慧。

  名根汇集本色中,能辨一切之自体,

  本住于身之部分,暂由气息执持故,

  觉知失念而昏沉。智慧妙用蒙蔽故,

  则无明分成模糊。风发智力生长时,

  前所未闻之诸法,心上证起清楚现。

  故明不明诸妙用,悉由风息动摇生,

  即住身中诸脉内。”

  Ⅸ.准量:上述五种智慧已人住于各自的对境时,则为得到信念标准之量度。

  如《炬光炽燃续》云:

  “根位自然智之量,若生诸法平等受,

  此即知性得坚信,此性非是变动者,

  而是恒常住相续,其名即为根位智。

  彼亦能令身轻巧,亦令诸知明明亮。

  要直取境为智量,全放觉受现征兆,

  体中五种颜色光,毫不费力现于夕卜,

  此为心已住本位。身体亦不触地面,

  由此随心所向处,连冥顽物亦能动。

  此为妙用熟达量。念心不灭智慧量,

  与人为伴心不喜,于寂静处常生信,

  觉知专一无变迁,对于他人之言语,

  离去执为二之性。见地不变获自信,

  欲想行走于空中。凡心缘处处即灭,

  即使外界之因缘,无法转移此心念。

  无拘灵知坦荡荡,若人能生此心性,

  不灭念心生智慧。是妙观察智慧量,

  或是藏识或法身,亦皆外部安立名,

  远离耽著身之心,觉性所向则此住,

  身体亦应成冥顽。心与智慧要区分,

  流动之门亦遮灭。谁若能分种净浊,

  粗分之相自遮灭,安然受用连环链。

  如是若能分轮涅,迷乱之心则不生,

  即使生而无损益。诸如是等之自知,

  即达抉择涅和盘,此即妙观察智慧。

  能入三相智慧量,诸法一言说得出,

  便知其中之全义,即是闻智已如量。

  凡所思量以知持,相续心中生安乐,

  思量如是得熟练。任何之缘无妨碍,

  自然破灭耽著想,即此便获修持智。”

  X.比喻:使之明现,犹如灯光之漫延扩散,如燃艾绒进发火星。

  《珍珠宝鬘续》云:

  “犹如能燃之炬光,智火顿悟一切法。”

  《炬光炽燃续》云:

  “譬如干燥之艾绒,虽遇小小之火星,

  由小扩散成大烧,智慧烧毁诸习气,

  皆由此等智慧炬。”

  Ⅺ.修习要点:以上所喻智慧之妙用,把它比喻成为与火星相关之义,用此显示出四种炬光之要点极为重要。 .

  以上是《句义宝藏论》指示智慧之门要,为金刚处第六之广讲。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