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传承——佛教文化发展的根本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3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承——佛教文化发展的根本

  佛教文化的传承是指佛教文化的传播、流传、承袭、承继;佛教文化的创新则是指佛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排除旧的,创立新的内容。传承与创新是佛教文化发展的两个基本样式。

  问题的提出

  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理论上涉及坚持与发展、传统与现代、古代性与当代性、恒久性与时代性、原教义与新学说等重大问题,也触及佛教与社会、佛教与世俗、佛教与民族、佛教与地域等关系问题,需要教内外学者深入思考、探索和总结。

  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实践上涉及佛教文化如何面对、回应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变化。当代这些矛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而人的道德素养并未相应提升。在人与人(即人与他人、社会、民族等)的关系上,紧张、摩擦、冲突乃至局部地区的战争层出不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气温上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危及着人类生存的安全。佛教文化如何为缓解人类上述三大矛盾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提供参照,是顺应历史而应该担当起来的重大的历史任务。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自觉反思佛教文化的研究,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佛教文化研究,应当尊重佛教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从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探寻其发展样式,进而分析佛教文化的发展机制与发展途径等问题。在确立佛教文化发展样式的同时,我们还认为,传承与创新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两个重要范式,即一方面历代佛教高僧、学者通过研究怎样传承和怎样创新以及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推进了佛教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前人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又构成为后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以往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借以总结佛教文化演变发展的历程、特点和规律。佛教文化研究范式问题关系到佛教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价值取向和探究方法,关系到对佛教文化的重要内涵、基本性质和本真精神的理解和阐释,关系到对中国佛教文化演变发展的历史评价和现实评价,关系到今后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途径和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从佛教的历史来看,它所走过的全部路径,它所经历的发展轨迹不外乎传承与创新。一部佛教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佛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

  自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以来,历经早期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的历史演变。在这一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后面的佛教文化形态都对之前的佛教文化形态有所传承,同时又有所区别,即呈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色。印度部派佛教对早期佛教的戒律和义理的分歧,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义理的开拓性发展,以及所谓“大乘非佛说”的争论,其实质都是如何认识、对待佛教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印度佛教创立后,逐渐向外传播。它北上深入中国内地,形成汉传佛教。又从尼泊尔北上,进入中国西藏地区,形成藏传佛教。印度佛教还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和我国云南部分地区,形成南传佛教。

  印度佛教向外传播的过程,如在中国,不仅是一个佛教文化传承的过程,而且也是程度不同地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进行佛教文化创新的过程。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以后,最初被视为方术的一种,随后又被玄学化,至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创立了天台、华严、禅、净土等8个宗派。近代以来,又提出“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佛教在中国的流传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即一方面传承印度佛教的基本义理、主要信仰和核心价值,一方面又不断创造出适应中国社会和大众信仰需要的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佛教文化既传承又创新的过程,是传承与创新的不断互动、相互推进的统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禅宗和人间佛教是汉传佛教的两个最大创新,对佛教的发展、前进产生了巨大作用。那种视禅宗和人间佛教非佛教的说法,实质上是否定佛教的创新与发展。

  历史表明,传承与创新是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佛教历史长期演变的基本内涵;历史也表明,佛教文化的发展有两种样式:一种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延续,表现为渐进式的发展,一种是佛教文化的革故鼎新,表现为跃进式的发展。

  佛教文化的发展样式之一:传承

  佛教文化的传承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佛教义理、戒律、仪轨以及种种修持方式等,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如传译、讲习、传授、传心等,有的宗派还形成祖师传承系统。

  佛教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时间上承继,在空间上传播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在历史和地域的传承中协调矛盾、平衡矛盾、克服矛盾的过程。佛教文化传承中所要面对解决的重要问题、矛盾、困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佛教文化在传承中与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性格、民族习俗等矛盾如何处理的问题;佛教文化面对历史演变、时代前进所带来的社会时节变化因素,如何调整传承的内容、形式、手段等问题;佛教文化在不同空间流传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固有文化,作出相应的调整问题;佛教文化如何根据社会上的不同人群,如统治者、知识精英和平民百姓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有的放矢地传播的问题;面对某些佛教文化,尤其是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和渐趋消亡,如何抓紧抢救和保护,以及如何保护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的问题;面对文化多样性的社会现实,佛教文化如何既保持自身的特性,又与其他文化展开对话、交流的问题;面对整体“宗教生态”的复杂格局,佛教文化如何保持自身的传承,进而开拓前进的问题。 以上问题、矛盾、困难的解决,构成为佛教文化传承内容的基本方面。

  佛教文化在佛教发源地印度传承约17个多世纪后被中断了,其内部和外部的原因都十分复杂。印度佛教文化在异国的传播过程中,有的被本土化了,有的则“征服”了异地的固有文化,成为当地的主导文化。从佛教文化传承的整体而言,既有巨大的成功,也有惨痛的失败,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佛教文化的传承主要是核心内容的传承,即佛教文化传统的传承。佛教文化传承与佛教文化传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动态概念,指佛教文化的流传承继,后者是指佛教文化的内在核心,核心信仰,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佛教文化传统构成佛教文化的核心力量,也是佛教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所谓佛教文化传承,最根本的是传承佛教文化传统。

  传统具有多重性,佛教文化传统是保持佛教文化的本色和特征的关键性的稳定因素,同时又具有保守性、惰性,会阻碍佛教文化的向前发展。佛教文化传统也具有变迁性、开放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转化,不断创新。传统既需要积极地保存、发扬,也需要积极地更新、创造。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