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天水游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水游

  刘伟

  一张车票,一个行囊,决定了一次出行,一次我等待了一年之久的出行——去一趟天水。

  一、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距天水市34公里,上尖下宽呈圆锥形,一块巨石孤独独地挺立在众山之中,姿态奇特。麦积山海拔1742米,山高却只有142米。山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寸草不生,土褐色的崖壁布满大大小小的石洞,之字型的天梯纵横交错,从山下的入口和出口处仰望,山体像一垛日日抽薪取柴形成的大麦垛,头顶长长地伸出来,中部微微地凹进去,越发显出石窟的险峻多姿;山的其他两面和顶部树木葱茏,像为石窟披上了衣服,戴上了帽子。

  石窟上,千佛众神高居崖壁,最低的距地面20米,最高的凌空80多米。整个石窟大大小小的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最大的塑像身高80米,最小的还不到20厘米。麦积石窟密密棋布,保存至今的有194个,像蜜蜂营造的巢穴,不拘形式地点缀在山崖上。它最早创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产物,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一个朝代的不断开凿或重修。这座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不仅反映出宗教活动在中国1600多年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不同时代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向往以及审美取向,被世人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石窟各个时代的塑像各具神采,表达着不同时代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寄托着浓厚的生命期望,充满生活情趣。有的含情脉脉凝眸而视,有的甜美微笑充满神秘,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眉目含情顾盼流芳,身穿民族服装的童男童女活泼可爱憨厚爽直,就连一贯肃杀狰狞的力士在这里也是一副西北庄稼汉勤劳质朴的模样。各路神仙面容和蔼,目光慈祥,西北人敦厚质朴的面貌特征和爽朗豁达的性情在塑像中充分体现。服饰变化多样,发髻饰物无一雷同。塑像中不仅有众多的佛、菩萨、弟子像,亦有供养人塑像,将不同朝代虔诚的佛家弟子铭刻在历史的记忆里。世俗化、人格化的手法,将宗教中国化、民族化,把神与人,宗教与世俗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使人们更近地走近宗教,走近神灵,与他们进行思想、感情、心灵的对话。

  凌空飞架的栈道用钢筋水泥架设,梯节从峭壁生长出来。站在高高的栈道上,天梯承担着游人的重量,也负载着信徒的虔诚。高处风劲,丛林在欢腾,层层绿色闪着光芒跳跃歌唱。遥想刀耕火种的先人们在悬空的崖壁上用泥巴、麦草、铁条将心中的图腾一点点、一座座地塑造、描绘,那是怎样的神工巧技,那是何等的虔诚和神圣?遥想保护石窟、架设栈道的人们克服了怎样的艰难和危险,将千年石窟如此完美地展现给后人?

  佛祖是神,是信仰的图腾,先人们是人,有血有肉的人。

  栈道层层叠叠,交错如织,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走过了每一步梯节,是否错过某一个神仙?半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完的石窟,我们走了近两个小时,走完最后一个梯节,站在山崖的脚下,我仰首而望,在心中向每一尊佛祖惜别。回首间,身边的一面崖壁吸引了我,几处凹进去的地方,有许多小树枝支撑着,长长短短,向上顶着山崖。不像孩童的游戏,更不是鸟雀的作为。恍惚间,回想石窟上钢筋、窗纱、围栏,我明白了,这一定是百姓希冀石窟众神千年万代保存下去的祈祷,是他们虔诚而又神圣的祝福。

  我双手合十,默然而立。

  二、南郭寺的春天

  听到南郭寺的名儿,联想起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他不是灰溜溜地夹着竽走了么,怎么还有人为他修庙建寺?

  来到南郭寺,高大华丽的牌坊,宽阔连绵的亭阁,一路直上的梯节,一个宏大气派的仿古建筑展现在我的眼前。穿过牌坊,沿梯而上,曲径长廊雕梁画栋讲述着天水的故事,天水的人杰地灵,记载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对南郭寺的歌咏赞美。没有一字提到齐国的南郭,看来,南郭寺和南郭先生风马牛不相及。

  南郭寺的名字从何而来,我没有找到确切的说法,曾经叫妙胜寺,也有叫南山寺,我想可能因其在天水市的南边,许是依地理而得名。可惜便宜了南郭先生,让人每每想起南郭寺就不由想起他;不过也好,好榜样要时时记得,坏人物也不能忘记,让我们从反面汲取教训,也不是坏事。

  南郭寺建于什么朝代,有资料说是建于唐朝以前,有说是建于北朝。具体时间有专家去研究考证,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打开心灵,寻找悠久历史背后没有凝聚成实体的精神,在逝去的岁月中触摸历史的余温。

  寺庙位于半山腰,两条沿山公路左右开弓引领着游人的步履,公路曲曲弯弯盘山而上,不时有摩托车、汽车呼啸而过。时节已经是春末夏近,我们的城市已和春天渐行渐远,大地田野急匆匆洗去春天的脂粉,忙碌碌酝酿夏的新妆。草长莺飞几乎是一夜间的风景。然而,这里的春天像迟暮的美人,依然灿烂着光鲜靓丽。路边崖畔的槐树花枝繁硕,蔷薇、覆盆子、丁香、刺梅、紫藤竞相开放,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空气中飘荡着花的甜香和草木的清香。尽管我们没有看到南郭寺“芳草得时依旧长,桃花染破南山青”的盛春景色,缠绵的晚春已经令人美不胜收。

  南郭寺坐南面北,由三座山门自西向东组成西院、中院、东院三个院落。

  西院是南郭寺的主院,院门口的千年国槐,院内的“南山古柏”、卫矛、龙爪槐是南郭寺四绝。国槐和古柏堪称稀世之宝。国槐又叫将军树,左右两棵,树冠参天,像两名忠诚骁勇的卫士守护着陇上古刹。国槐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树身直径七米,树围五、六个人方能抱拢,是我国古槐之最。“南山古柏”,树龄已经有2300~2500年的样子,它的种植年代与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的生年差不多,所以,世人称它“春秋古柏”。“南山古柏”一树两株分别向南北横斜逸出。古柏历尽沧桑,依然生机勃勃,这除了依赖天水的好水土外,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精心保护。北边古柏的根部不远处的石碑就是清代保护古柏立下的,现在石碑已和树身结为一体,既载文记事又支撑树身。北边古柏树身中部的水泥仿真树和南边古柏身下的两块石碑及树身中部悬空牵引的钢筋支架也是最好的见证。更叫人称奇的是,大自然也为保护古柏遣来了保护神。一个是生长在古柏分叉处的小叶朴,它寄生在古柏的朽树洞中,把古柏的根部缠绕起来,不仅对古柏的根部起到固定作用,还能向古柏输送营养和水分。还有一棵被人喻为“雷锋树”的古槐,这棵树生长在古柏的北侧,当年人们栽种的时候,是想让它向古柏西边发展,可是,这棵槐树没有按照普通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而是自觉委身于古柏的身下,并且分叉环抱,将古柏向北生长体力不支的躯体支撑起来。

  在西院大雄宝殿的东北角,有一株“龙爪槐”也很神奇,它不像我们平时随处看到的龙爪槐,树身不高、树冠呈伞盖、自然弯曲下垂的样子。这棵龙爪槐身高十多米,躯干高大,枝条盘曲,飘逸而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季节可以看到“龙游云中”“群龙聚舞”“银蛇相守”“鹿含草”等奇异景观。

  西北角的屋脊上斜卧着一株叫做“卫矛”的大树,树围就有2米。卫矛属落叶灌木,多生长在长江流域,而在黄河流域尤其是西北地区十分罕见,据说是一位云游高僧从遥远的南方插在水瓶里带来天水的。当年的高僧说什么也不会想到,他随手携带的灌木枝条,在南郭寺长成了高大乔木,创造了植物世界的一个神话。

  南郭寺的东禅院有一个杜公祠,身穿官服的杜甫坐像供奉在这里,供游人拜谒。天水人崇敬杜少陵,因为46岁的杜少陵曾经流寓此地,在这里生活了三个多月,游览了天水的奇山异水、名胜古迹,创作117首歌咏天水风物的千古诗篇,与天水结下历史的渊源。所有诗篇中为南山古柏书写的“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一诗最为著名,将诗人望古树悲国悯己的凄凉心境昭之千古,与李白5岁时随父游历此地少年不知愁滋味吟咏古柏的五言律诗“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形成鲜明的比照,为后人留下品说不尽的话题。

  南郭寺名胜古迹众多,爱国将领邓宝珊将军纪念亭、水味甘洌愈旱愈旺从未枯竭的北流泉、长35.6米高4.36米镌刻杜甫60篇陇右诗的二妙轩碑、光绪年间摹写的米芾书迹“第一山”匾额等等,以及庙堂殿宇供奉的释迦牟尼彩塑像、观世音菩萨彩塑像令人目不暇接,如赏珍宝。

  但是,据多个资料所述,有三尊宋朝高僧千辛万苦从印度迎请至我国的,高两米多的铜铸鎏金坐佛造像历经千年的地震、兵乱都安然无恙,在“文革”后期1972年,被一名税务局干部带人砸成破铜。资料上该干部有名有姓,并有传说该人物砸铜像遭了报应,患异病死了。

  南郭寺老了,老得有说不尽的故事;南郭寺不老,新的时代新的传说谱写新的春天。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也不会忘记,善的、恶的,美的,丑的。

  三、雨访玉泉观

  说好一大早去玉泉观,半夜下起大雨,清晨仍淅沥不休。被雨声叫醒的我们索性赖在了床上聊天听雨,勤快的亲戚早早就起来了,给我们买回了早点,洗过吃过,时间已经是上午九点多,我们姐妹俩本不愿再烦劳两天来一直陪同我们的亲戚一家,可盛情实在难却,由男亲戚引着出门游玉泉观。

  细雨蒙蒙,我们撑着伞从亲戚家出来,在街巷里七拐八绕的还没搞清方向,已经到了一个宽阔地带。亲戚走在前面,冲着远处不知喊着什么,我们只管看着脚下的路,也没细想,以为他大清早冲着青山喊着玩呢。走前几步,不远处,一个青衣青帽、长髯垂胸的清瘦道人撑伞站在雨中,回望着我们。原来亲戚刚才喊的就是他,玉泉观的赵道长。道长谦和沉静,听亲戚介绍过我们后,便带着我们进山门、过通仙桥、登人间天上、观八卦井(玉泉)来到他的办公室,天水市道教协会。办公室简单朴素,几张普通人家都有的木沙发,一个小柜,一台电视机、一个影碟机(玉泉观的资料以及道教的教理教义等已经刻成光盘),房子的侧面有个套间挂着蓝布门帘。

  喝着玉泉水想着这个晚起的早晨,机缘巧合地遇到了道长,亲戚偏又和他认识,被引领着沿仙路而至,和掌门人饮茶说话,近距离接触,庆幸自己的晚起,可遇不可求。

  我不是宗教信徒,对宗教始终有一种神秘的敬重,敬重中深藏着拘谨和审慎,在殿宇庙堂我不敢轻易说话,就连轻薄不敬的念头都不敢生,我比信徒更虔诚,虔诚地相信世间所有供奉的神仙都有他的法力,都能赐福于人,都能惩恶助善。如此近地走近宗教,走近神职人员,于我是第一次。对于宗教我有太多的问题,可我不敢贸然讲话。我们三人大概都有同样的想法,不着边际地问些琐碎的事情,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能“疗目洗疾”的玉泉仙水。

  与道长合影后,我们向道长讨要了玉泉观的资料,话别道长,步入玉泉仙境,抛弃话语的追溯,用身心去感受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哲学精神。

  下了很久的雨已经停了,雨后的道观绮丽清新,清雅圣洁。天青色烟雨已过,站在古树参天,高高在上的“人间天上”,我妄想自己像函谷关的尹喜于仰望苍穹之际,东来紫云,倒骑青牛的老聃翩然而至,捻须伫立,口中喃喃:道可道,非常道;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四、美哉,天水

  当我坐在电脑前言之不尽的时候,当我走入历史隧道一路摸索一路感叹的时候,我庆幸自己的天水游。“天水游”,当我想到用“游”字做我天水行的注解时,我是无比的快意,没有比这个字更能解释我的这次旅行了。它比我们惯常使用的任何字眼都贴切,它是羲皇故里的天水人最常使用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当我每每听到他们于市井日常时,那样自然随意地用这个文诌诌的字和别人打招呼“游去?”的时候,我讶异之余,顿生羡慕。让我羡慕的何止是一个字,简直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天水地理位置独特,陕甘川三省交界,一川两河,三阳辉耀,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物产丰富,适宜多种粮食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森林覆盖率26.2%,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就有35种之多。

  天水,一个诗意灵性的名字,天水,美丽富饶博大精深的地方。闭目细想,随便哪一处圣地,哪一个时段都足够我们用一生去欣赏感慨回味。

  (注:当我完稿后,从新闻报道中知道,麦积石窟在“5·12”地震中遭到破坏,大佛的肘部和手腕出现裂缝和移位。让我们在为多灾多难的祖国祈祷的同时,也为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祈祷吧。)

  (责编:刘贤)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