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止观禅修 天噶仁波切开示
疾病与止观禅修 天噶仁波切开示
在我们听闻法教之前,发心正确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发心是:今天我来受持听闻法教之目的,乃是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能解脱成佛。
今晚开示之主题,最主要是针对疾病跟止观禅定来探讨的。由于我们有种种的疾病,同时也为了了解疾病的根源,而能从止观上获取益处以减少病痛,所以,今天晚上我想对此主题作简短的开示。
依据佛陀所传的药师经中提到,如果我们以清静的心向药师佛祈求,并且修持药师佛的话,我们就会减少疾病的痛苦。而这些病痛最主要是来自三毒的苦。所谓三毒的苦就是“贪、嗔、痴”。险恶的三毒之苦令我们感觉到烦恼情绪的波动不安,就像一个人没有生病时吃下一些毒药或毒物,自然也会产生病痛与不适,甚至会导致死亡。同样的,若是我们心中有这三毒,我们的内心也会产生很大的痛苦,就像在下三恶道中: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此三毒即为一切痛苦之根源。
所谓“三毒”是从“无明”而来的,无明是由于我们对事物的“真实意义”没有了解,甚至误解而引起。所谓“真实意义----究竟实相”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心的本质乃是空性;我们心的自性乃是明性,具生空,明是无始以来就无二无别的。我们不了解,不认识这个心的真实意义,在心的空性当中,执著自己,认为有“我”的存在,因为有“我”,所以会起贪欲。我们不了解,不认识明性乃是空性的展现;因为我们不了解明性的存在,执为有“他”,也就有“你”,而产生嗔恨,挂碍种种颠倒梦想。这都是因为不了解空性跟明性,不认识我执的虚幻不实,以及“你”跟“他”种种分别实为不存在所致。我们执假为有,产生了痴,任由无明造作贪嗔痴三毒的种种恶业,以致贪嗔痴的恶习盘踞我们心中,产生种种污染跟障碍。这些污染跟障碍也就是我们的烦恼。这些烦恼若不净化,就会导致我们种下种种的恶业,甚至流转沦落到下三道受苦难。而这下三道: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所受的苦难也就是究竟的疾病,意思就是绝对的疾病。为什么说它是绝对的疾病呢?因为下三道所受的苦报是非常长的时间,往往是数劫以上。由于我们心的污染和障碍,自然也会展现种种不同的形式。如果我们已经造成到地狱的苦因,便会坠落到地狱受苦报,所谓“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同样的,拥有这个难得的人身,也是由于业力而来的。在我们投生为人时,若未净化,则身体形成当时,由于累世所积之贪的影响,便会种下产生“风”的疾病的病因;而“嗔”的业便会种下产生“胆汁”方面病痛的病因;“痴”则会种下产生“痰”的病痛的病因。
依据西藏医学来分类,我们身体的病痛,可以分为(1)风(2)胆汁(3)痰。这三大类主要引起的疾病在我们形成人身时、拥有身体时便一起产生了。由于人尚具有下三道的苦,所以,释迦牟尼佛便教导我们远离痛苦执著的解药方法。在种种不同法门当中,最深奥、最主要的也就是修习空性与无我。如果我们修习止观而能常安住于禅定当中,那就是平息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我们要来修习止观呢?因为修习了悟心的自性是最特殊、最无上的方法。无始劫以来如影相随之三毒,皆因我们不了悟自心本性而产生种种的恶习,以致造作了种种的恶业,最后形成这个人身。这个人身实际上是心的另一个化现,也就是一个幻相。事实上“万法唯心造”,当务之急是修这个心。修心是最容易平息痛苦,也最容易净除我们种种烦恼的解药。为了修习心的自性,我们初学者应该一步一步慢慢来学,从大礼拜、绕塔、到献曼达的供养,以及布施,持咒等,这样逐渐次第的修持,上师便会再深入教导我们如何修持心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直入心性的修持。所以为了方便初学者免于疾病的痛苦,释迦牟尼佛也教导了四部有关医药方面的密续:
第一部密续:称为“根本密续”。主要介绍疾病在身体内形成时,如何由三毒而产生;以及三大类“风”、“胆汁”、“痰”所引起之各种疾病。
第二部密续:称为“前续密续”。介绍身体的形成,并且谈到体内三脉六轮的产生,以及血流中白、红血球的形成;身体里面风跟气的循环,和血液的种种循环等。
第三部密续:通常称为“解析密续”。这是介绍如何运用药物,如何制造这些药物,以及如何针对种种不同的疾病来施用这些药物的。
第四部密续:称为“外部密续”,也就是补充第三部的密续。里面介绍如何检查疾病的根源,了解疾病是从风,胆汁,或痰而来的。
西藏医学系统也就是依据这四部密续来学习,而这四部密续基本上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流传教导的。我们都希望能远离暂时以及究竟的痛苦,而为了远离这两种痛苦,我们必须要修持心的自性。修持心的自性要依序来做,首先我们要学习“止”之禅修。第三世大宝法王朗琼多杰曾经说过,止的禅修是要让我们放弃粗糙的以及微细的妄念,一旦我们能够平息粗糙以及微细的念头,我们才有可能安顿于所谓像大海一样宁静的禅定中。
关于“止”的禅修有种种不同的方法,第一是数息,亦即是利用客体的方法来修“止”,如此说,我们拿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专注于他的心中来修“止”;或者拿本尊的法像;或者根本上师的法照等,这是所谓有客体的来修“止”。另外一个没有客体的修持方法,也就是我们安住于空性中,不造作,也不依缘任何外相。今天我所要教导的就是数息的修止。这个数息就是前面所谈的风,这个风是业风,也就是五大:地、水、火、风、空之一的风。由于风的本质跟心的本质非常接近,可以说是无二无别的,因此,其二者的本质之间是“心息相依”的,所以今天我要教大家来做数息的止观。由于风的本质跟心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禅修以数息来作为客体的修持时,便能够帮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
正确的数息之道,首先身体要坐直,手要安顿膝上结定印,身体要放松,以最自然的呼吸来呼吸。呼出的时候,专注于呼出的气,吸进来的时候,专注于吸进来的动作。以呼出与吸进来作为我们修持的客体,我将带大家做五分钟的数息。(引磐声响,全体做五分钟数息)......(引磐声再响,五分钟已到)
如果数息禅修的时候,我们不断的有妄念干扰,这是修行上的缺失。针对这一点,我们的身体应该要放松自然,坐时不要太僵硬绷紧,头脸稍为往下颌,这样便可以减缓妄念。如还有种种妄念生起,记住,不要跟着妄念跑,要停止妄念,或放弃不要再去想它,并警惕自己说:“如果有妄念,这是修行的缺失,我没有作好专注”。然后重新再开始禅定。
如果在禅定中发现昏沉或想睡觉,这也是禅修的缺失。此时,我们可以把眼睛向上明视观看,警醒自己要把心专注于精进禅定中。如果我们是个初学者,就不要一次禅坐太久,先从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为限。刚开始少时多坐,十至二十分钟就要放松任运,尤其是金刚跏趺坐的师兄们,要让我们的身体放松,让心想一些其它事情,然后过一阵子再回座,修上十至十五分钟禅定。
当我们修“止”时,就会逐渐的进入三种的安定。
第一种,就像瀑布一样的安定。事实上,当我们观看瀑布时,水花飞溅,我们不太有机会去看水的活动。由于瀑布急流,不断泉涌而下,相续不断,所以我们根本看不清瀑布是水变幻的。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我们误认修止的时候,妄念纷飞,杂思反而更多,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每天想很多事情,但是并没有机会澄心静虑的去观照这些念头。一旦我们静下心来进入“止”的禅修时,才会真正有机会反观自性。这时才能看到其实我们的心有种种的妄念,如天马行空,不断在奔腾飞逸。所以第一个阶段的修“止”是像瀑布。
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经验到像缓慢的河流。当然,河流有时候还是有些水波,就像平静的湖心偶尔会出现涟漪,仍然有些念头一样。所以第二个阶段是像河流般的安住。
第三个阶段就如大海般的安定。当没有风,宽广平静的大海就不会升起波浪。所以到这阶段,就不会升起什么妄念,可以整天禅定像深海一样的平静安定。
修止观可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瀑布一直到大海,修行以后自然会生起予页言神通的证量。当我们自然具足这种神通妙用时,却不能执着于这种力量。修“止”跟“观”也是一种积聚功德的方法,这个方法不需要外在的物体。第二种累积功德的方法是需要物品的,比如说,像放生、点灯或供养曼达等。这两种方法功德对我们的修行都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我要带领大众修一般没有客体的禅修,也就是各位师兄把心安住于空性当中。(引磐声响,大家静坐)......(引磐声响,大家出定)。
我非常了解大家有许多事物要做,不太有时间来修“止”跟“观”,但我很希望大家即使每天至少坐五分钟,也可以积少成多而日新月异有所进展。在修“止”上,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我们有常驻的喇嘛,可以就近来请教他们,让自己能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达到清明、空性、无碍、慈悲,走上智慧解脱的无上妙道。今晚有缘同食无上甚深妙法,在此,我们将听闻法教,修“止观”的功德回向一切有情众生,让我们唱回向文及往生净土祈祷文。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