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兄弟和睦家庭才会和谐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兄弟姐妹若能和合、没有争执,就不会让父母操心,整个家庭其乐融融,所以,子女和睦也是对父母的孝顺。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兄,是兄长,泛指年龄大的哥哥姐姐,应友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不能欺负、打骂他们,甚至抢夺他们玩具以上的东西。

  “弟道恭”:弟弟妹妹则要恭敬哥哥姐姐,对他们要有礼貌,不能经常吵架、打架。长幼之间要互相友爱、和睦相处。

  我们若回忆自己的孩提时代,由于父母没灌输过这种教育,故这方面的观念比较薄弱。如今虽然过了那种年纪,但对兄弟姊妹仍应爱护,而且,这种理念也可用于金刚道友的团结和合上。因此,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兄弟,正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过去总以为,儒教的“四海之内”,指四海之内的一切众生,包括陆地、水里的动物。这样一来,儒教的思想境界就比较高了,因为是兄弟的话,就不能互相啖食,所以人不能吃动物。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解释。他们认为,只有天底下的“人类”,才是兄弟,“人类”之间才该互相友好,不要发生争斗——当然,如果这样去做,也能消除一些争论和战争。

  “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若能和合、没有争执,就不会让父母操心,整个家庭其乐融融,所以,子女和睦也是对父母的孝顺。但我们这个时代,独生子女居多,下无弟弟妹妹,上无哥哥姐姐,父母当他是天上派下的小公主、小王子,他自己也觉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人敢惹、没人敢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生活能力往往很差,而且,由于没有其他兄弟姊妹,一旦他不孝顺了,父母就会很可怜。古代时一家会有好几个孩子,一个若不孝顺,其他孩子里还有孝顺的,而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关于“兄弟睦”这个道理,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然而在现在人的身上,这种事很难看到了。即使兄弟姐妹病了,有些人也以“我现在工作忙”为借口,让别人替他打电话、发信息;好一点的,会给卡上打点钱,但不可能亲自去照顾。因此,现在的社会退化得很厉害,外在物质条件虽然不错,不像古人一样用瓦罐做饭、住的是土房,可在科技进步的背后,人心不再像古人那么善良了。如果你连兄弟姐妹都不关心,那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就更不会去出手相助了。

  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共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古人讲过:“爱的感觉,是温暖;爱的语言,是正直;爱的心地,是无私;爱的行为,是成全。”然而现在的人,说还是这样说,但行为上却充斥着自私自利,助人的心少得可怜。

  可能你们也听说过,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女士,她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凡是可怜的人都尽量帮助、护持。前几年她106岁时,一位记者采访她:“您为什么对所有人都这么好,都要帮助?”她说:“我哪里是帮助别人?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这种理念,如果放在人类上,那就是儒教思想;如果放在所有众生上,那就是大乘教义。所谓大乘教义,其究竟宗旨就是要以无私的心,关爱天下一切生命。

  有时候我们反观自己,对父母、兄弟最基本的感情,可能也没有做到,的确值得惭愧。有些人好像突然来到这个世界、跟谁都没有关系一样,对家人始终非常冷漠、不理不睬,这种态度确实不好。假如你有佛法上的境界,泯灭了亲怨分别,通达了自他平等,那倒值得随喜。可如果没有这种境界,只是像块石头一样麻木不仁、没有感觉,那就成经常呵斥的“无惭无愧者”。

  其实,孩童时代建立友爱观念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就懂得尊敬兄长、爱护弟妹,那他长大之后,跟同学、同事、道友相处时,也会帮助并尊重别人。《小学生手册》和《中学生手册》中,都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字眼,但如何落到实处让孩子们身体力行,很多学校却并不关心。所以我每次去学校时,经常强调:“孩子分数的高低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应该做个好人。”

  当然,要让孩子做好人,父母、老师都有责任,都值得努力。否则,孩童时代教育不好,长大以后重新再来,那就非常麻烦了。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从小搞不好兄弟关系,后来在单位里待人接物会捉襟见肘。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