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宗教
西夏宗教
古代的党项族居处于山谷草原之中,隋代以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阶段,从事着狩猎畜牧业。"祭天"是古代党项族重要的原始宗教活动。史籍中有“三年一聚会,杀牛羊以祭天”的记载,说明他们的原始信仰还处在自然崇拜阶段。
党项族的自然崇拜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西夏建国后,虽然佛教已经广泛传播。然而他们依然崇奉神灵。元昊称帝后,曾不远千里亲自到西凉府祀神。至西夏中期,自然崇拜仍有很大影响。仁孝曾于乾佑七年(1176年)在甘州黑水河边立碑,祭告诸神,以求安息水患,保护桥梁。碑文两面分别用汉文和藏文书写。碑文反映出仁孝所祭祀的神有山神、水神、龙神、土地神等诸神。同时他还特别赞美了贤觉圣光菩萨,那是一位传说中的女神。
党项族在自然崇拜的同时,也相当崇尚巫术。在《文海》一书中与巫术有关的辞目有十几条。其中对"巫"的解释是"驱灾害鬼者用是也"。巫术的职责之一是驱鬼、咒鬼。《文海》释文表明巫师有驱鬼作用。《文海》对咒鬼有更具体的解释。
占卜是巫术的中的一种测算方法,它的目的是问凶吉,决疑难。占卜在党项族社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不仅渗 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影响着一些重大事件,特别是军事行动的举止。《辽史》详细纪录了党项人出兵占卜的方法:凡出兵先卜,有四:一炙勃焦,以艾灼羊胛骨;二擗算,擗竹于地以求数,若揲蓍然;三咒羊,其夜牵羊,焚香祷之,又焚谷火于野,次晨屠羊,肠胃通则吉,羊心有血则败;四矢周弦,听其声知胜负及敌至之期。
从以上可以看出巫术在党项人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是何等重要。党项民族进入封建社会,特别是创制了西夏文字后,较多的人掌握了文字和知识,同时由于战争的减少,巫术逐渐让位于佛教,降到较为次要的地位。
在西夏建国以前,特别是在兴州党项政权比较稳定的德明时期,佛教已经得到传播,并且逐渐有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史载:宋景德四年,德明母罔氏卒,德明请宋朝允许他在山西五台山修建十座寺院,为其母祈求"宴福"。宋天圣八年,德明向宋仁宗献良马七十匹,乞赐佛经,仁宗从之。元昊虽"阴鸷峻诛杀,然好浮屠学",也曾于夏开运元年遣使向宋朝献马五十匹,求宋仁宗赐佛经。夏广运年间,有天竺僧善称等九人向宋朝汴京进贡梵文经、佛骨和菩萨像等,回国途经夏州时,元昊向他们索求贝叶梵经,未允,即将善称等人强行拘留。夏大庆二年,元昊又上表宋朝,请允许派使人到五台山供佛,为其诵经求福,并广建佛寺。兴州一地除元昊前已建有海宝寺、戒坛寺外,又于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因宋朝所赐《大藏经》,而修建了高台寺,还邀请回鹘的名僧,演绎经文。夏福圣道三年,没藏氏役兵民数万人,在兴庆府西建承天寺,贮藏宋朝所赐的《大藏经》,并且请回鹘高僧登座演经,没藏氏太后和年幼的谅祚皇帝时常前去聆听。乾顺时期,著名僧人法净在张液县西南甘浚山下掘出古佛三尊,皆卧像,献于乾顺,乾顺遂在甘州建宏仁寺,塑大卧佛像。仁孝时曾派遣使者到西藏(吐蕃)奉迎迦玛噶举派的始祖松钦巴,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带着佛经和佛像随使者到西夏传播教义,仁孝奉其为上师,并组织力量大规模翻译他所带来的佛经。
西夏攻占瓜、沙州以后,将上述两地的石窟进行了部分重修和改建,窟内的壁画也进行了部分重绘。目前在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莫高窟,都有西夏时期改建或建凿的洞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的佛教石窟中,也有谅祚奢单都年号的题记。在西夏中央机构中,设有僧众功德司、出家功德司、护法功德司等机构,专管全国的宗教事务。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西夏国内尊崇佛教的盛况。
西夏把佛教作为国教广泛推行,规定每个"孟朔日"(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必须礼佛,等于用政令的形式确定了佛教在西夏国的地位。西夏崇佛、信佛对我国古代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夏宗教呈现多元化,除崇信佛教外,也有部分人信奉道教。据《西夏书事》记载:元昊太子宁明"天姿聪慧,好学、明大义,然性仁慈,不乐荣利,常从定仙山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法,朝夕不少懈"。元昊问他养生之要,他问答说:“不嗜杀人”。又问他治国之术,他用道家的思想回答:"莫善于寡欲";说明在西夏皇族和统治阶级中也不乏道教的信仰者。
黑水城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献资料中,也有一部分关于西夏道教方面的记载,尤其西夏法典《天盛改旧定新律令》中记载了西夏道教的管理以及对道士的若干规定和处罚等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