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牙雕菩萨挂屏
一套牙雕菩萨挂屏
蒋石明
牙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用牙雕艺术形式表现政治的、生活的、文化的、宗教的各种题材不胜枚举。随着人类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提高,国家有关法令的颁布,以象牙为原料的各种雕刻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牙雕艺术品弥足珍贵。
传统的牙雕艺术品,其形式大多是“因材施艺”,就是以象牙的原有形状为基础而构思、设计、造型、雕作,所以大多数牙雕艺术品,其形状多为圆形雕件。如观音、寿星、笔筒、香简等,表现手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显得呆滞而缺少生气。
笔者在香港的一次古玩艺术品拍卖会上见到一套四件清代牙雕挂屏。其造型、其工艺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挂屏高105厘米,宽60厘米,其造型为观音、文殊、普贤和大势至四大菩萨。雕件按菩萨的站姿、衣着、神态、配饰等分部位设计,再按菩萨所表现的形态配雕,最后组合而成,整体造型自然流畅,凸凹有致,质感极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四位菩萨线条流畅而飘逸,其身姿手势纤细而灵动,面相肃穆而庄严,眼睛传神而深远,神态大度而慈祥。气宇轩昂,舒展有度,含蓄、典雅、高贵而超凡脱俗。讲经者循循善诱,说法者谆谆教诲,示器者落落大度,告戒者神情专注。
观音菩萨手执《心经》(图1)。佛经中《心经》的中心思想是“悟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就是以《心经》中的“悟空”为意念而克服千难万险,最终从印度取回大批佛教经典,并将它翻译出来。后来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演绎了这段历史,并塑造了孙悟空等人物。其人物的各种表现可以视为《心经》的形象化身。观音菩萨有三十三身的说法。“三十三观音”富于民族特点,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心理和情趣,因此走出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寄托人民美好愿望。
文殊菩萨手执唐卡(图2)。唐卡是藏语音译,指藏传佛教中的卷轴佛像。有绘画、刺绣、缂丝和以各种矿物(例如珍珠、绿松石、玛瑙等)为原料的佛像。唐卡是西藏佛教文化特有的佛像艺术,其表现内容为各佛像尊容和西藏高僧传记或讲经活动场面等。文殊菩萨表示智慧,是佛陀菩萨弟子中的上首弟子。山西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
普贤菩萨手执如意(图3)。普贤是梵语的音译,含有遍具众德之意。普贤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专司理德,与专司智慧的文殊左胁侍并称。二者并列表示修行人要有智慧并切实去修行才能取得圆满佛果。如意,梵语为“阿那律”,是比丘用来搔背止痒的爪杖。后演变为佛教的法器,且附以吉祥之意,并衍生出“如意珠”“如意轮”“如意杖”“如意瓶”等众多佛教器物。另有一说,认为“如意”最初起源于中国,含有“适合心愿”“符合心意”的意思。四川峨眉山被认为是普贤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
大势至菩萨手执莲花(图4)。大势至,梵语称“摩诃那钵”,现今在极乐世界,是第二顺位替补佛位的菩萨。据佛经记载,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同行同愿,经过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背远离,先后次第成佛,其修行的功德也都是相等的。莲花是佛教的供养花之一,当姹紫嫣红花开遍,桃李芳菲已凋零之时,亭亭玉立的莲花却迎着夏日的徐徐清风盛开了。莲花因其色香味美,更因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性,受到佛教人士的推崇和厚爱。在虔诚的佛教徒看来,莲即佛,佛即莲。而佛教又能使人不受尘世的污染,超然脱俗,达到清净无碍的境界,因此莲花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意蕴。用莲花所具有的洁净无染、体性润泽、妙香广布、花果具足等特性,来比喻菩萨们所修习的十种善法,即:离诸不染、不与恶俱、戒香充满、本体洁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占、开敷具足、成熟清净、生以有想。莲花除作为佛的供养物外,还有许多方面与佛教紧密相连。据说在佛陀降生前呈现八种瑞相,其中之一就是池沼内突兀盛开夫如车盖的奇妙莲花。在佛和菩萨的座台中,有“莲花宝座”,而与之相应的坐姿叫“莲花坐姿”。
笔者多年对牙雕艺术品情有独钟,但所见所闻皆千篇一律。偶尔也见一二件有创意之作,但仍跳不出传统模式。此次见到的这套牙雕佛像从构思到雕作,严谨、缜密、细致而一丝不苟,应是怍者对佛的虔诚和尊崇之情的流露和寄托。作品下刀刚毅果断,细腻有敛。人物脸庞轮廓起伏转折似行云流水,眉眼鼻唇处处独具匠心。技法精巧洗练,风格清雅明快。人物造型生动而不夸张,浪漫而又极其准确。让人为之振奋,为之雀跃,为之倾倒。牙雕如此创意实登峰造极,空前绝后,属磅礴大器之作。
责编 一 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