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争也君子---中国古代的射箭运动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在古代究竟有哪些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体育精神?它与古希腊的体育精神又有何不同?这是北京“人文奥运”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传统溯源栏目以现代体育项目为联结点,与大家一同回溯中国古人的体育生活,了解运动背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在观看现代比赛的同时,也有一份与古人同娱的心情。
其争也君子—— 中国古代的射箭运动
1972年,射箭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中国的射箭活动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帝尧时代流传下后羿射日的传说;西周时中国古人通过对射礼的尊崇以养德行、安天下;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激烈的战斗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射箭技术的重视;唐朝自武则天统治时开始设武举,射箭便是其中重要的考核项目;辽、金、元三朝统治者起自北方的游牧部落,其对射箭技术的重视自不待言;至清朝,虽然火器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八旗兵对射箭的训练仍十分重视——“八旗以骑以骑射为本务”。不过清朝中期以后,尤其是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在洋枪洋炮面前吃尽了苦头,弓箭才最终退出了战场。
后羿射日—— 对射箭手的崇拜
古人对擅长射箭的神箭手十分推崇。据传在帝尧时代,天上突然出现10个太阳,把大地烤成了一片焦土,地上的人们都在死亡线上挣扎。天帝俊发现此事后,便派神箭手后羿下凡。后羿用箭一下子射下了9个太阳。从此,大地上又开始风调雨顺,万物也重新茁壮成长了。把射箭本领高强的后羿夸张成连太阳都能射下来,可见当时的人们对神箭手是何等的崇拜了。
纪昌学射——如何学习射箭
据《列子》记载,从前有个名叫飞卫的人射箭技术十分高明。纪昌听说他的名声后,便十分恭敬地拜他为师。然而飞卫却并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让他先去练一种不眨眼的本领。纪昌回家后,整天趴在地上看他妻子织布时织布机上梭的快速往返。练了一段时间后,即使有人拿锥子要扎他的眼睛,他也可以不眨眼。纪昌把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又让他去练视小物如大物的本领。纪昌用牛毛拴住一只虱子,然后把它挂到窗户前,整天盯着它看。不久,这只虱子就在纪昌的眼里开始变大,到最后,竟变成车轮一般大。纪昌又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飞卫。这时,飞卫对纪昌说,你现在可以练射箭了。纪昌张弓搭箭,一箭向虱子射去,结果,箭射中了虱子的心脏,而牛毛仍不断。这样,纪昌就成了名闻天下的神箭手。纪昌学射的故事当然可能不全是事实,但是它提到的射箭时要不眨眼、要清楚地确定目标,则是射箭的基本要领。
射者,以观德行 ——西周的射礼
西周时期,礼作为一种统治手段和人们日常交往的规范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礼的特点是要求人心中正,表现于外时则要求规矩合度。人们发现射箭时的状况与礼的这一特点十分吻合,如《礼记·射义》中说:“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正因为射箭这一特点,西周时发明了一种称为射礼的活动,它与礼、乐、御、书、数一起称为六艺,成为士阶层必须习练的一种技能。西周时的射礼十分复杂,光是名称就有大射、燕射、宾射、乡射之分,在射箭时还要奏乐行礼等等,比较繁琐。东周时已很少有人严格按射礼去射箭了。
百步穿杨——出神入化的射箭技术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名闻天下的射箭高手养由基。据《左传》记载,养由基是楚国人,在一次与晋国军队的作战中,他一箭射死了晋国大将魏锜从而迫使晋军败退。楚国国君因此厚赏了养由基。
当时楚军中还有一个神箭手,他不认为养由基的箭术能超过自己,便提出与养由基举行射箭比赛。一开始两人从百步之外向箭靶射箭,结果不分胜负。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他在距离两位射手百步外的一棵杨树的一片叶子上画上红色,让他们两人用箭射这片叶子。结果,这位神箭手没有射中,养由基却射中了。成语“百步穿杨”便典出于此。
胡服骑射——骑射在战争中的应用
战国时期随着骑兵在战争中的运用,人们还发明了骑射这种射箭方式。所谓骑射即骑在马上射箭。骑在马上射箭,既要掌握身体的平衡,又要有很高超的判断力,因此它对射箭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战国时首先提倡骑射的是赵国的赵武灵王。赵国处在中国的北部,经常受到胡人的进犯。胡人进攻时身穿短衣,人人骑马,轻巧灵活,常常使以战车为主要装备的赵国军队疲于奔命,且屡吃败仗。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赵武灵王果断的要求军人脱掉宽袖大袍和沉重的铠甲,穿上窄袖的短衣,抛弃笨重的战车,直接骑马作战。
赵武灵王此举史称“胡服骑射”。胡服骑射不仅使赵国彻底扭转了与胡人作战时的被动局面,而且还使赵国一跃而成为当时的军事强国。此后,骑兵逐渐成为了战争中的主力军。
箭射柳枝——射箭与娱乐
古代不定期有一种名为射柳的游戏。所谓射柳,就是用箭射柳枝,这种运动源于中国北部的少娄民族。据《辽史·礼志》载,辽代有在天旱祈雨时射柳的习俗:“及期,皇帝致奠于先帝御容,及射柳。皇帝再射,亲王、宰执以次各一射。”而且,在宋朝时,这种射柳的习俗已传入中原。如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以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划子箭,或弓或弩射之,谓之蜡柳枝。”至明代,仍盛行射柳的游戏。据《明史·礼志》载,明成祖朱要酷爱射柳,经常去东苑观看射柳表演。
射柳是以柳枝为箭靶,而事实上,可以作为箭靶的很多,根据有关资料,铜钱、香火、皮侯等都曾是射箭爱好者娱乐时的箭靶子。射铜钱是指把箭射入铜钱的孔中;射香火是指在黑暗的夜晚,在庭院中点上香,再用箭把闪亮的香头射掉;射皮侯又称射鹄,鹄是一种用动物皮制成的东西,上面绘有熊、鹿、猴等9种动物的形象,根据射中的动物确定赏罚的标准。在震钧的《天咫偶闻》中,有专门关于清代射鹄活动的记载:“士夫家居,亦以射为娱。家有射圃,良朋三五,约期为会,其射之法不一。曰射鹄子,高悬栖皮,送以响箭。鹄之层亦步亦趋一名,最上者为羊眼。”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