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农禅并重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百度贴吧 历史研究吧   作者:王建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把修行和农业劳动结合起来,“默耕田地,力锄葛藤”,“泥泥水水一年农”,不仅能砥励心志,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耕读传统在禅林中的体现。

早在道信和弘忍时,禅徒不仅通过劳动达到自给,同时也视运水搬柴无非佛事,舂米作饭正好参求,做到农禅并重。在一些禅宗灯录中,诸如“看田回,上堂”或“师一日与僧观稻次”之类的话经常见到。

农业生产和禅林经济在禅师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禅师说“大众尽心为常住开田,山僧尽心为大众说禅”。也有那种闻知收入“四五百石麦,二三千石稻”而欣喜万分的禅师。一些禅师在耕作之余,还写出诗文表达自己边农边禅、丰衣足食、自得其乐的心情:“掘地倦来眠一觉,锄头当枕胜珊瑚……开畬垦地闲消遣,佛法身心半点无,萝葡收来烂熟蒸,晒干香软胜黄精。”

相反,对于那种不谙农事的寺主,长老则严加斥责,如:

祖问佛鉴:“舒州熟否?”对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对曰:“熟。”
祖曰:“诸庄共收稻多少?”佛鉴筹虑间。祖正色厉声曰:“汝滥为一寺之主,事无巨细悉要究心。常住岁计,一众所系,汝犹罔知。……汝不思常住物重如山乎?”

禅者并不是仅仅把劳动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作为触类见道、直指本心的修行方式,实质上即是从劳动中悟修行,以修行促劳动。《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典籍不仅写出了禅者田园生活的艰辛、纯朴和快乐,还记载了禅者斗禅谈玄之精彩,表现了他们从现实的劳动中悟到的禅修真谛。如唐朝布袋和尚著名的一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正因为禅宗师徒把禅修与劳动相结合,所以禅门中也才流传着如“沩山摘茶”和“庐陵米价”等与劳动有关的“公案”或“话头”。

在禅门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规模很小的寺庙,其农业生产事实上即是个体生产。禅僧过着“刀耕火种就岩缚屋,一榻萧然”的生活。满足的是“疏泉垦荒为田以自给,舂炊樵汲皆躬为之”和“春垦半亩畦,秋收一担粟”。当然,若遇自然灾害,他们的生活可能比个体农民更为简单清苦,甚至其农业经济就会破产。如下诗所言:“去年河伯大为灾,青秧荡尽田如海,蝗虫继起势遮天,掠地伤苗数千里。……更加春雪大如拳,半月霏霏不肯止。……檀那(即施主)不至将谁倚,铁板虽挂旧堂前,托钵空回烹白水,僧徒鸟散无可栖。”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