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曼荼罗——藏传佛教艺术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作者:曹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曼荼罗必须遵守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心所欲。要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所规定的法度, 把《造像度量经》奉为金科玉律, 形制、构图和色彩都是按照各自的仪轨来确定的, 以此保持曼荼罗的庄严和神圣。



一、曼茶罗的概略

在藏传佛教中, 曼荼罗, 神秘的圆环, 是一个非常重要, 意义深远的象征符号。曼荼罗系梵文音译, 藏语称之为吉廓(dkyil- vkhor), 汉语有时也译为坛城。在古印度, 最初的曼荼罗是指密宗修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 在修法场地筑一圆形或方形土台, 并邀请来自东、西、南、北、上、下、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以及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的神佛亲临作证, 并在坛台上绘出他们的图像, 后来逐渐演变和发展成各种形式和类别的曼荼罗。在藏传佛教中, 曼荼罗有两种含义: 一为坛, 又译道场。一为发生, 聚集之意。即筑方圆之坛, 安置神佛。或图画神佛, 聚集神佛, 以为密宗仪轨修行处。有多少个密宗佛, 就有多少个样式不同的曼荼罗。

《探玄记》二十曰: “曼荼罗, 云道场也, 圆坛也。”

《慧琳音义》十曰: “曼荼罗无正翻, 义说云圣众集会处也,即念诵坛场也。”

《大日经疏》四曰: “曼荼罗者, 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 乃至十方世界微尘数差别智印轮圆福, 翼辅大日心王, 使一切众生普门进趣, 是故说为曼荼罗也。”

《演密钞》二曰: “曼荼罗, 圣贤集会之处。万德交归之所。”

曼茶罗是佛对凡人进行教化的场合和表相, 修行者礼赞曼荼罗。可接受佛的神力, “拂去烦恼罪障之云翳”。这种交通神灵的思维活动, 要通过四种曼荼罗的形式和念诵真言来进行, 故称“四曼为相”。“四曼为相”也是藏传佛教密宗教义之一。

大曼荼罗 (Mahamandala)摩诃曼荼罗, 即图画神佛之全体和曼荼罗之全体, 总集神佛之曼荼罗。大的意思是总体广大之意, 其中具体的画有神佛、大宇宙的宗教实体。用代表地、水、火、风、空的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分区域绘画神佛的形象, 表示他们前来聚集。

三昧曼荼罗 中的一切。三昧是三昧耶之略, 本誓之义, 谓器杖、印契为神佛的本誓标志。事实上, 密宗传法时要图画大曼荼罗, 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人轻而易举都可以办得到的。那么, 画神佛所持的法器或印契, 使修行者见此物即见此佛, 并作诚心观想, 也可达到目的。不绘画神佛的形象, 仅绘其所持的器杖或印契。即用象征物来取代曼荼罗中的一切。三昧是三昧耶之略, 本誓之义, 谓器杖、印契为神佛的本誓标志。事实上, 密宗传法时要图画大曼荼罗, 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人轻而易举都可以办得到的。那么, 画神佛所持的法器或印契, 使修行者见此物即见此佛, 并作诚心观想, 也可达到目的。

法曼荼罗 也称种子曼荼罗。它根据音节种子, 而指出其无上要义。即不绘神佛的形象。也不绘所持器杖, 而是将神佛的种子真言及一切佛经的文字义理绘于曼荼罗上, 也可以达到聚集神佛的目的。往往是神佛称谓的第一个梵文字母写出作为代表, 修行者见字即可观想出佛的形象。

以上三种曼荼罗, 均为或画或写于一平面上而成。

羯磨曼荼罗 羯磨, 作业之意。以铸造、泥塑等方法而成的立体曼荼罗, 表示神佛聚齐, 给修行者以形象、直观、具体的印象。此类立体的曼荼罗称为羯磨曼荼罗。另外, 有以释迦牟尼为中心的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界曼荼罗, 为普门曼荼罗;部会曼荼罗是以部分神佛组成;别尊曼荼罗则是以一尊神佛为中心的曼荼罗。

总之, 在曼荼罗上, 图画或安置神佛之形之物或代表(如梵文字母) 。即可聚集神佛, 得到加持众生之道场, 是密宗行者交通神灵的方式和场所。

二、曼茶罗的构图及色彩

公元七世纪初, 专门讲授寺庙和佛塔建筑, 佛像造像规则与方法, 曼荼罗制作技巧与工艺的经书《工巧明》被译成藏文,编入藏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工巧明部》有三经一疏: 《造像度量经》、《绘画度量经》、《造像度量经》、《佛说造像度量经疏》, 这些经典为传统的藏传佛教绘画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理论依据。也丰富了藏传佛教艺术的内容和技巧。典型的曼荼罗构图形式为五坛会聚, 中央主尊佛为一坛, 东西南北方各为一坛。曼荼罗是一种宗教皈依和崇拜行为, 以教化为唯一宗旨, 全部用以供奉, 故而必须遵守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心所欲。要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所规定的法度, 把《造像度量经》奉为金科玉律, 形制、构图和色彩都是按照各自的仪轨来确定的, 以此保持曼荼罗的庄严和神圣。基于上述原因, 画师须得依照《大藏经•工巧明部》中的三经一疏所规定的原则和比例构图, 不得逾越。绘制曼荼罗在施色方面, 有独特的讲究, 色彩作为表现神佛性格的一种手段, 如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 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忿怒相) , 也常常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 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用金箔或用金汁勾勒线条, 甚至整幅画面以金铺底, 则显得金壁辉煌, 光彩耀人。绘制曼荼罗, 非常注意选用颜料, 如朱砂、石黄、石绿、石青、铅粉等, 经干磨或水磨成粉备用。绘画时, 颜料中也调进一些骨胶加少许牛胆汁以防腐。颜料大都是不透明的纯色, 色彩层次的变化靠色彩深浅和调进不同量的白粉产生。对透明的颜料要调成不透明, 如赭石, 加进蛋黄和粉, 青色是用藏青(石青) , 黑色用灯炱或松炱调以骨胶而成。而在早期, 藏传佛教前弘期(松赞干布——朗达玛)绘制曼荼罗的颜色中黑色出自火葬之后的木炭, 用这些颜色来绘制曼荼罗, 而用尸体上的肠衣制造的绳子来测量其规模。

三、曼荼罗的载体及其绘制

曼荼罗主要表现于唐卡和壁画之上, 而唐卡则是曼荼罗的主要表现载体。唐卡(藏语音译) , 是绘制宗教图像, 用彩锻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特别的, 也是最主要的一种绘画艺术。在藏传佛教的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众多信徒家中都悬有唐卡。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 顶礼膜拜的对象。

唐卡的内容相当广泛, 几乎包罗藏传佛教中所有的佛神、教义、教法等, 还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曼荼罗唐卡在唐卡内容中占很大比重, 唐卡一般为长方形, 但在绘制曼荼罗图案时则呈正方形。运用几何形构图, 是唐卡追求体现佛教高深意念曼荼罗一种高难度的技巧。曼荼罗唐卡有大有小, 大的一丈或数丈见方, 气势恢宏, 小的一尺或数寸见方, 极尽精细。唐卡接材质分为两类, 其一, 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 是绘画唐卡, 因主要绘于布面之上, 也称布面唐卡。另一类是织物唐卡, 有刺绣、织锦、缂丝等, 数量较少, 而著名的, 被称为塔尔寺三绝之一的堆绣唐卡, 仅有塔尔寺才有。

绘制唐卡前, 艺僧均要择吉日, 焚香祷告, 然後一面诵经,一面备料。绘制唐卡大致有七个步骤:

起稿 藏语称“姜瑞”。传统方法是粉本起稿。粉本是在结实不易走形的麻纸上绘成的线画, 沿黑线刺出点点针孔, 用色粉袋拍打, 使画布上形成点的图像, 再用炭条描连成线。

着色 藏语称“嘎结巴”, 唐卡大都是重彩, 淡彩绘制的唐卡很少。艺僧要按顺序着色, 先着深色, 后着浅色, 同一颜色, 一次着完。由于唐卡可收卷存放和携带, 故颜料涂抹比壁画要薄, 以免剥落。

分色渲染 藏语称“当结巴”。用加粉的方法, 调成各种颜色的不同深浅, 进行渲染, 使颜色在有厚度感的基础上, 有一些深浅明暗的变化。

勾复线 藏语称“结节巴”。用于着色时起稿的线被覆盖, 所以还要勾线。勾复钱可用深红色、深青色、甚至墨黑等颜料。勾复线层是很考究的, 有铁线和变化线之分, 铁线刚劲有力, 无粗细变化;变化钱有粗细不同, 顿挫有致, 流畅飘逸。

铺金和勾金钱 藏语称“塞热”。比起壁画、唐卡用金的地方更多一些。赤金粉和黄金粉均可。也有用赤金箔铺底, 再以黄金粉勾践, 或以黄金箔铺底, 以赤金粉勾线。铺金时, 用骨胶贴金箔, 以柔软的绸布抚平。更多的是将金箔研成细细的粉末加上骨胶调匀, 涂绘在画面上, 使唐卡显得金碧辉煌, 光彩夺目。

修整 藏语称“西扎”。最后修好花点, 色彩不匀部分等。有的唐卡通对画面上各个部位的内容, 以短小简明的藏文标明, 并编顺序号。

开光、镶边 寺院正式制作的唐卡都要举行开光仪式。由活佛亲自主持唐卡点睛。用于供奉的唐卡都要经过装裱和镶边, 不仅保护画面, 还在唐卡上用金丝缀上珠宝, 更显绚丽华贵, 使信徒更为珍惜和崇敬。唐卡的背面一般用朱砂写上经咒, 有的还要捺上艺僧或活佛的金汁或朱砂的“手摸”。

四、曼荼罗的仪轨

曼荼罗是最古老的象征之一, 是在历史上所有自然元素和人类一切艺术及舞蹈中发现的圆形图象形式。这种符号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任何地方, 任何世代都能发现它。这些曼荼罗是一群功德高深的坐禅者, 在非常特殊的精神创造环境中, 依据自己的内心体验的想象创作出来的。艺僧们创造出最精美优雅的曼荼罗, 它们是一些包含着相对符号的图案。这些符号围绕着中间的核心聚集在一起。它们的结构和设想既表现了外部的形象化世界, 也表现了内在的精神世界。因此, 对于一个信徒来说, 它们显示了那些在宇宙中和他自己心灵中交互起作用的力量。

曼荼罗不仅仅是美学作品, 而且是一些具有明确意义的宗教性和哲学性符号, 具有由传统所决定的精确含义。曼荼罗中的每个细节都很重要, 并不是艺僧一时的心血来潮, 或随心所欲的奇想性产物, 而是多少世纪以来禅思体验的结果, 是象数学公式中的符号语言般精确。约定俗成的象征语言。每个符号, 包括其在公式中的位置, 都能决定整体的价值。

在藏传佛教中, 信徒经过启蒙后, 就要给予特别的指导,教他们如何观赏曼荼罗。这种曼荼罗描绘了和蔼宁静之神和凶恶忿怒之神, 描绘了存在力量的冲突, 原始冲动和激情, 也描绘了神性的闪光, 这一切皆存在于精神深处。通过精神上进入曼荼罗, 他们利用心灵中粗糙和微妙的作用, 利用他们的无意识。逐渐接近自己内在的核心, 在那里一切对立面都归于统一, 整个过程均以复杂的符号表现出来。它也是幽居于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意象, 这种意象自发的呈现, 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它通常在内心迷惘混乱时呈现, 是一种恢复平衡和秩序的自然方式。

在藏传佛教中, 各种宗教仪式使用不同视觉感受和结构的曼荼罗。如用于冥想、治愈的曼荼罗;象征出生、成长、死亡这一生命进程的曼荼罗;抵制邪恶、疾病, 用于祈祷的曼茶罗;传授高僧大德的曼荼罗;描述自然界各种变化的曼荼罗。通过观察的学习各种曼荼罗的仪轨, 我们可以了解特定的文化形态和历史时期, 可以吸取宇宙中的能量充实自己, 可以使意识贴近万物之源头中心。

五、曼荼罗的具体表现

从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建成起, 布达拉宫(Potala)、大昭寺、桑耶寺等著名宫殿、寺庙相继出现, 标志者西藏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佛教在雪域西藏的广泛传播都极大地促进了曼荼罗艺术的发展。

桑耶寺(建于公元779 年) 藏传佛教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 就是严格按照曼荼罗的法式建造的, 其建筑设计构思奇巧, 一个占地25000平方米庞大建筑群, 有如一个巨大的羯磨曼荼罗(立体曼荼罗) , 以体现佛教观念对世界结构的想象。“一切工程合律藏, 一切壁画以经藏, 一切雕塑合密咒。”为后来发展到极至的藏传佛教艺术树立了典范。

卫藏地区向来是西藏政治及文化的中心舞台, 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绘画遗存最多的地方。而萨迦寺(Sakya)(建于1268年) , 因其壁画影响尤为巨大, 萨迦寺壁画中最著名的是绘于大经堂二楼回廊的曼荼罗, 整个回廊把一百三十九幅巨大的曼荼罗组合在一起, 一幅幅巨大的画面有的状描佛界天国, 华丽辉煌, 异想天开;或对宇宙结构成奇特的图解, 形式构成恢宏磅礴, 那些以密宗恒特罗为中心, 层层放射罗织千佛的画面, 又把生命活力的爆发同佛教的静思冥想统一在尖锐的矛盾之中, 所有的图案彼此勾连横向展开一个大系列, 方方圆圆相互生发, 浑然一体, 这一艺术形式几乎是神灵显现般地撼人心魄, 它唤起一种本能的宗教感情。置身于它所界定的超时空的法则之下, 审美共鸣与宗教体验微妙地合为一物。同为萨迦派宗教艺术的敦煌莫高窟第四六五窟就是典型的藏传佛教艺术遗存, 绘有多幅曼荼罗图案, 内容神秘, 艺术精湛, 而为世人所瞩目。夏鲁寺曼荼罗殿的虽已残损但无伤大体, 因是更早期的作品, 也更多一层神秘色彩。同样的曼荼罗, 白居寺曼荼罗殿亦具有囊括天地宇宙的大气量。这四处曼荼罗壁画无疑皆出自德高望重艺僧之手, 他们以其对宇宙宏观的领悟, 天才地运用着自己的艺术样式, 强调的是生死轮回的主题, 即人的无法超越的局限性, 人在无意义中体验到的意义。这正是曼荼罗特具有的艺术精神。

在藏传佛教中, 宗教仪式使天象变化与人的生命进程结合起来, 成为人类活动与自然法则相联系的重要细节。同时吸收了人类的文化, 艺术精华, 在其过程中予以体现。曼荼罗是单纯的审美对象, 又是藏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本身。曼荼罗是神秘的自然与宗教仪轨的秩序的重合, 幻化为抽象精神的载体,叠印为一切的法则, 是它无处不在的艺术精神。曼荼罗更是藏传佛教宗教仪式的普通表现形式, 它充分体现宗教仪式作为一种宇宙进程的本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