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生 人生佛教——许嘉璐在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赵朴老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从他谢世至今, 十万多民进会员一直在思念他, 学习他。每逢赵朴老的诞辰和忌日, 民进都要怀着景仰的心情追思他, 纪念他。今天, 我就是代表全体民进会员发言的。
赵朴老是民进创始人之一。在民进和中国共产党同命运共呼吸的六十多年的征程中,在民进成长、发展、壮大的每一步中, 都有着赵朴老默默无闻的辛勤奉献。例如, 1946年初, 在腥风血雨的上海, 为了以民进为首的各界民主爱国人士公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于再等烈士, 他积极奔走筹备;为了给民主运动培育力量, 同年, 民进第三次会员大会决定开办人文科学补习学校, 赵朴老和严景耀、陈巳生等先生一道, 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1947年初, 白色恐怖愈益严重, 民进领导人马叙伦、王绍鏊由党秘密护送到香港暂避, 党指示赵朴老把许广平先生也送到香港, 于是他安排许广平扮成富商太太, 朴老的朋友扮作跟班, 经杭州到达香港。上海解放了, 民进由秘密转向公开, 赵朴老天天“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协助党接收敌产、救济难民;随后民进进入发展时期, 赵朴老时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理事, 又为此奔波于江浙, 南京分会、杭州分会就是经他努力创建的。
改革开放以后, 民进恢复活动, 赵朴老积极参加, 并号召其他同志畅所欲言;此后他的主要精力用于宗教界工作, 但对民进的活动和工作仍然十分关心。他任民进兼职副主席, 每每在中央的会议上即席讲话, 引导大家思考一些重要问题, 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到社会风气、个人品德。我们都爱听他讲话。在他那极其朴实的话语里包涵着睿智、幽默和哲理。例如他1994年在民进中央参议委员的座谈会上说:
现在我们中国确实强起来了, 兴旺起来了, 所以面向亚洲、面向世界、还要面向未来, 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不能不注意, 我们要把好的东西继承下来, 坏的东西完全丢掉。这和我们民进特别有关系, 因为民进在教育、出版界的人多, 这是我们的特点, 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 我们有许多工作可做。
他还以汉代贾谊《治安策》中屡屡说要“太息”、“痛哭”一事为喻, 说贾谊眼光看得远, 看到盛世之时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重视, 不解决, 汉朝就有危险了, 所以他‘太息’、‘痛哭’”。赵朴老说:
现在我们也是处在盛世, 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纪律问题。如果现在不注意抓的话, 将来恐怕是要“太息”, 甚至会到“痛哭”的地步的。
1991年12月20日他风趣地说:
王安石是政治家、学问家, 很了不起。但是, 他有一首诗, 我看了以后作了一首诗反驳了他。王安石的这首诗说道: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攀飞来山, 登飞来峰, 峰上有一塔曰千寻塔, 居高观旭日东升, 意气勃发写下这首诗。可最后两句不对嘛! 我出访常坐飞机, 向窗外望去, 上面晴空蔚蓝, 脚下云海茫茫, 哪里看得清下面呢! 怎么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呢! 我作一诗反驳道:
快然自足飞机上, 珠穆昆仑脚底行。
但畏密云遮望眼, 应知身在最高层。
身在高层的人不了解下情是很危险的啊!所以他告诫民进的各级领导:
高高在上, 被云雾遮住眼, 危险啊! 思想上要重视起来, 要恭恭敬敬作人民群众的小学生, 架子不能有。
要谦虚谨慎, 一生一世要“夹着尾巴”,恭恭敬敬、全心全意作人民的小学生。
赵朴老每次讲话, 几乎都要谈民进的传统, 谈马叙伦、王绍鏊、叶圣陶、雷洁琼、张明养、潘承孝、毛之芬等等, 就是很少说他自己。即使提到, 也是希望大家以他为戒,例如他说:
我同梅达君同志是从小的朋友, 我那时二十多岁, 老人们敢用我, 我也犯错误, 但会改的嘛。潘老讲得好: 不怕年轻人犯错误。方向上要指点, 教育年轻人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一定要讲民主。年轻人方向对了, 走一点儿弯路也不怕。
赵朴老之所以能够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始终那样谦和, 那样劬劳黾勉, 那样无私,既是基于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历练、党的教育, 也和他深研佛理、进入了无法无我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 赵朴老持五戒七十余年,力倡人间佛教,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他倾尽全力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帮助佛教恢复、发展, 为使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倾注了大量心血。赵朴老佛理参透, 身体力行, 不但深入教海, 广结佛缘, 而且把佛理和宗教工作的心得、经验自然地、灵活地、恰当地用于其他领域, 民进的同志们因此受益匪浅。
赵朴老曾有禅诗云: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吃茶去”, 这是暗用了赵州和尚的公案, 意思契合禅宗六祖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吃茶一类日常事务中, 即有佛法。他在国际交流中, 在捐资救灾时, 在接人待物的场合, 无不体现了万法归一, 佛法圆融。他和民进的同志们聊天、谈话, 总是在似乎不经意间说明深刻的道理。一次, 他对民进的同志讲:
我们要报答国家、人民、父母、教师的恩, 报这“四恩”。碰到危难时, 我们提倡爱国主义思想, 用这个思想马上可以统一起大家的意志。
这和佛家所提倡的报四恩、庄严国土实出一辙。他还说过:
古人讲“治国平天下”, 首先要讲“正心修身”。我小时候要上“修身课”。新加坡至今仍强调“修身”。正心修身, 当然不只是宗教界的事。
正心修身, 是儒学发展到宋明, 由理学家融汇了佛、道两家的营养而提出的。佛家最讲究“明心见性”, 所谓修持, 就是要悟到“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的真谛。在这过程中, 就要不断“正心修身”。赵朴老说“当然不只是宗教界的事”, 这就是说在他看来“正心修身”是佛家的要旨, 但可以移植到每个俗家人身上。其实这也就是自律,就是“慎独”, 就是“明明德”。今天, 我们要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讲党性, 重品行, 作表率”, “正心修身”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和其他党派领导人不同的是, 赵朴老善于把民进的工作和宗教界的工作融合在一起,把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佛法联系在一起, 把自己对佛理的体验和社会现实贯穿到一起,把佛教具有普世意义的教义用于开导人心,指导民进的工作, 又以民进关注现实、积极参政的传统指导宗教界的工作, 真正实践了人间佛教的要义, 又努力构建佛教人间, 以出世的精神积极入世。他自己真正履行着菩提心、菩萨行, 他不仅实行财施——例如云南遇灾, 立即捐出仅有的20万元——更多的是法施, 用极大的耐心, 剔透的真心, 无量的爱心做人心的工作。
许多同志还都还记得赵朴老卧病期间写的这样一首诗:
五洲四海一坛场,
曾战群英论辩堂;
病室不须寻旧梦,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曾经为了民族的利益活跃于国内各地,也曾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叱咤于国际宗教舞台,但他以为壮士暮年无须留恋和回顾, 只要自问尽了全部心力, 求得自己心安, 就是最好的归宿。我们今天纪念他, 就是要学习他这种博大的胸怀, 无私、无我、无执的自性,一息尚存就奉献一天的品德。
赵朴老的一生, 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启迪和应该思考的问题太多了。他出生和成长于腐败落后的旧中国, 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是爱国、爱乡、爱民, 是踏踏实实做人。从20多岁起, 他由一名追求真理、正义、关心人民疾苦和祖国前途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 在党的教育下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跟着党70年始终不渝。他所走过的道路, 充满着生动的辩证法, 沉积着无数的人生体验, 我们既要认真学习, 仔细体味, 努力效法, 也要深思: 100年前, 从太湖边上出生并走出来赵朴老这样一位将让世人永远怀念的宗教领袖、参政党领袖, 作为他的继承者, 应该用怎样的诚意、真情, 爱国、爱党、爱民, 为中国全面小康的顺利到来, 贡献自己的一切?
让我们把从赵朴老手中传过来的接力棒紧握在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朝着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继续前进!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