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医方明>>正文内容

养生,从运动开始(2)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奚潘良 奚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量身定做的运动计划

  不论血气方刚的青年人,还是精力旺盛的中年人,都要关爱自己的身体.一些疾病会在不经意之间偷走健康,25~35岁的人,应为日后健康做储蓄;35~45岁的人,该为健康多花点心思;45~55岁的人,别把难言的更年期不当回事。因此,设计运动规划时,不得操之过急。

  不能单说运动的好处,而应该全面考虑人体抑制和防御能力的增强、寿命的延长。

  运动中的自我检查

  合理、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可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学习和工作。但是,过量的运动也会给人带来不利的影响。运动参加者本人应具有分析、观察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果断地终止运动或给予运动减量。

  刚开始参加运动锻炼时,体能上有出现倒退(即疲劳感)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运动是波浪形状徐徐前进的,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越到高坡度,越是艰难,能否渡过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观察法

  观察运动者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眼神无光、连打哈欠、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运动成绩下降等现象时,可初步诊断有疲劳产生或有其他运动不适宜的症状。由于疲劳的症状是多方面的,所以要从年龄、性别、运动程度、思想、情绪及运动条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判断。单一的方法,往往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只有综合观察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可靠。

  根据运动参加者的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适宜的情况下,运动者本人感觉变化不大,食欲和睡眠处于正常状态。当运动过量的初期,会产生一种隐约疲劳。隐约疲劳若进一步积累,会使人感到全身困倦无力、多梦、心悸、精力不足,以及对运动环境、体育器材、练习信号都产生厌烦感等现象,此时要减量运动。

  在运动中寻找平衡

  中年人的健康开始走下坡路,与年轻人的“讳疾忌医”不同。他们十分关注自身的疼痛,加上一些医疗、药品广告的误导,有了小毛小病,就大把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加重经济负担,还会加重药品的毒副作用,对健康有害无益。

  国内外崇尚的全新健康理念认为,健康源于机体各大系统、脏器和功能的稳定与协调。维持系统稳定,不仅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体健康的根本法则,从本质上讲,疾病是人体功能某部分过于虚弱造成的,是机体稳态被破坏的外在表现。所以,保健康复和运动健身均应从调节机体稳态入手。

  适当调试运动,可使毛细管增加。武功体疗专家认为,情况良好的心脏,当一根血管发生阻塞时,会有更多的毛细管来接替这种血管工作。那么每次运动,使心率达到一定的程度。

  ●一次的运动持续时间:考虑到有氧运动对身体带来的反应时间,最少要坚持20分钟以上的运动。

  ●1天中合计运动时间为40分钟以上。

  ●运动频度:原则上应每天进行。

  ●为增进健康的运动,并非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也不是运动时间越长越好。过度的运动反而有害健康。

  ●有疾病的人、有成人病危险的人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强度非常低的人,为增进健康进行运动时,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即使是健康的人,进行强度大的运动时,要通过医学检查,确认运动难度和强度会不会发生危险,是否以后可以进行科学预防和调节。

http://xmwb.news365.com.cn/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