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群镇访贫
——“衣衣仁爱-心心相连”赤峰捐衣行系列之(六)
2009年5月29日,在王爷府镇团结地小学发放衣物活动结束后,大部分仁爱义工踏上了返京的路程,而有7位志愿者留了下来,继续对喀喇沁旗的小牛群镇进行访贫调研,为下一次的发放活动做准备。
5月31日早8点,仁爱志愿者来到县扶贫办,与领导见面,商讨具体工作。7名志愿者分成两组,每组去4个村,并有3-4名的政府人员随行。
我所在的这个组共一行7人,据小牛群镇扶贫办许主任介绍说,小牛群镇是05年3个乡合成的全旗最大的镇,占地六百多平方公里,有12万人口,但居住分散。镇里全部是山区,有两条县级公路,以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共33个村,种植物主要是玉米,谷子,蔬菜,烤烟等,少数地区推广新植物,几乎没有水浇地,靠天吃饭,农民浇不起地。
途中经过小牛群小学,附近4个村的孩子都在那里上学,问到是否有辍学情况时,许主任说没有,即使学生搬走也要开据证明,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许主任给我们介绍说,现在去的是东卡啦村,卡啦是藏语,意思是一帮山头聚集的地方。
我们驱车70分钟到达东卡啦村的2组,这个村近50户人家。
这户是一位73岁的老爷爷和64岁的老奶奶。现在正是给谷子间苗的时候,要拔草,两株之间的距离约8厘米。这时候如果做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收成。老奶奶早上4点多起来就去地里了,中午要11点多才回来,吃点饭也不歇晌还要去地里,晚上8点才回家。听到这里,政府人员和义工都是一阵心酸,神情凝重。因为在来的路上,清楚地看到在地里干活的乡亲们,他们不是蹲着就是单腿跪着,低着头,一点一点往前挪的。干的时候还要很小心,不能把草当成谷子苗留下来。太阳高照,在我们来说是阳光明媚,可在他们来说却只有烈日炎炎。
因正是农忙的时候,大多乡亲们都去地里干活了,我们去的时候都锁着门,只能向村长了解些情况。
这户人家是特困户,奶奶54岁高血压,儿子32岁,孙女6岁都去地里干活了。有6亩山地,虽然没有进屋,看到房前屋后都种着玉米、蔬菜,这户人家很勤劳,很会利用资源。
这位老人叫张哑巴,今年65岁,哥哥也是聋哑人,智力不正常,我们去时他正在自家的门口坐着睡觉,旁边放着锄头。
这两位老人是叔侄,生活不能自理,由侄子韩振付照顾。韩振付今年43岁,还有3个孩子在上学,自己包了30亩地以维持生计。
这两位老人,我们去时刚输完液,儿子正在给老人熬中药。家里共有6口人,老爷爷74岁,儿媳妇身体也有病,孙子在上学。全家的生计全都压在儿子身上,跟我们聊天的时候,儿子哭了。
这家只有一口人,精神有点问题,我们去时不在家。他家的土炕已经没有了,也没有窗户,只是搭了一块木板做床,灶台是几块砖架上一口破了个洞的锅,一个面板,一把铲子,一袋半米,一个盆一只碗,一个勺子,半桶油,几件衣服仅此而已。
这是团结地小学的孩子们在过六一儿童节,虽然我们再去时没有穿着义工服,但他们一眼就认出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是那天发衣物的人,孩子手里拿的就是我们捐赠给学校的铅笔盒。
一亩地要种子50元,地膜40元,化肥约170元,中间要播种、施肥、间苗、拔草,一年只能种一茬地,到秋天约打1300斤玉米,每斤0.74元。只是就这个数字来计算的话,一亩地净剩700元,自播种到收获需要200多天。
这次与其说是踩点调研,还不如说是接受再教育更为贴切。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http://www.chrenai.com/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