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需要学习佛法
一般学习佛法的方式,概略来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结缘式,另一种是很有系统的深入学习。所谓结缘式,就是你可以到各个寺院参加法会等各种活动,未必有很系统的一整套学习。假若是一整套有系统而且深入的学习,那就必须很严谨了。而我个人是比较偏向于后者。所以,假若需要由我来安排,就会安排你按照次第,有顺序的学习。
学术的归类,是将佛法归类于宗教类,然而事实上,佛法是属于心灵上,适合各个层面。佛法虽然被归类在宗教类,但就一个社会层面来说,佛法是一种生活哲学。不论任何人生、环境、工作或者家庭等等,都离不开佛法所要说的。
佛法是对治我们的痛苦。我们之所以会痛苦,都是来自于烦恼 [注1],贪、瞋、痴等等。贪,眼前是很好,但是未来会产生痛苦。瞋,不仅眼前就一定痛苦了,而且未来也痛苦。其中最难发现,就是贪的痛苦。佛法将贪归类为痛苦,但是,一般很难发现贪的痛苦,因为贪是我们所想要的,只要是顺着我们的都会很高兴,怎么会是苦呢?所以,贪是不是很好呢?关于这些,你必须要有智慧判断,假若没有智慧判断,这种贪就是愚痴,因为事实上,它会让你痛苦。
只要是有情,都一定会追求快乐,佛法让我们知道如何得到正确又真实的快乐。甚至更进一步来说,佛法对于我们的帮助,不仅照顾到这一世的快乐,也照顾到下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的快乐。因为,佛法的理路是建立在轮回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有这一世,还有下一世,还有未来世,所以佛法不仅照顾到你这一世的快乐,并且照顾你下一世的快乐,乃至于生生世世。就是因为佛法是建立在轮回的基础上,牵涉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以,假若只想以很简单的学习方式,是无法全然了解,因为佛法的思想体系太广、太细腻了。也由于佛法是要照顾这一世的快乐、下一世的快乐,还有生生世世的快乐,因此,这一套理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假若你仅仅只要追求这一世的快乐,那就不一定要学习佛法,因为世间的教育,已经教导我们如何追求快乐了。虽然世间的教育教导我们如何追求快乐,但是,这快乐是真实的快乐吗?会不会带给你明天或未来世痛苦呢?关于此类问题,世间教育就没有探求了。佛法教育与世间教育是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世间的教育,是教导我们去追求快乐,但是佛法不一样,佛法教导我们不要种下痛苦的因。反过来说,不要种下痛苦的因就是快乐,因为已经将未来痛苦的因遮挡掉,现在得到的快乐,将来也一定是快乐,不会再产生痛苦,佛法这一套思想,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一些。但是,世间教育只教我们追求快乐,并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将痛苦的因排除掉。
快乐与痛苦是建立在何处呢?以佛法来说,是建立在你的心识,附带的建立于外在。所以,外在的快乐是附带的,不全然是真实的。举例来说:当你很口渴时,去喝可乐、咖啡、茶,会觉得很快乐,试想,假若这种快乐是建立于外在,但是,喝一瓶可乐会快乐,喝第二瓶就不一定了,再喝第三瓶可能就变成痛苦了,所以,外在的快乐是不可靠的。
佛法也有快乐,但不全然以外在为主,是以心识为主,所以,必须了解自己的心识,是不是未来会让你痛苦?可是,心识又不同于物质,可以很明显的了知。例如杯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可以掌握住,然而心识却不同,心识没有大小、形状、颜色,非常难掌握。因此,若想要掌握住自己的心识,那就需要学习一套很完整的思想体系,不能简单化了。
至于佛法的中心思想,在一开始有说,学习佛法有二种情形,一是结缘的方式,另一是深入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深入的学习,有的人宁可只是结个缘。为了接引有情,佛法也不离开结缘的方式,让你慢慢累积福报资粮,当因缘具足,就会想深入学习了。所以,佛法可以很方便地接引你,佛门当中会有法会、办活动等等。接引之后,假若你想得到真正的快乐,那就一定要学习一整套的佛法理路了。这其中,有的人因缘比较快,在第一次接引之后,马上就要深入学习,有的人因缘比较慢,说不定等到下一世才会想学习。因此,关于佛法的中心思想,不要只设限于一定要去寺院烧香拜拜、念经、早晚课…等等,这不一定。
佛法的中心点,是要透过一套理路的学习,去了解自己的心识,不要被自己的心识蒙骗了。若是一旦被自己的心识蒙骗,你就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家人、朋友。佛法是要你认识这一点,当认识之后,在你的环境、工作、家庭上运用。所以佛法的中心点,并非只局限于拜拜、念经、法会等等,寺院所办的法会只是佛法的一部分而已,并非全部,佛法的精神,也不全然只在这上面,是在于你如何认识自己的心识,如何去调整。
(问:调心是很难的事吧?能否请师父举例,要如何认识我们错误的心识呢?) 调心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况且心又摸不着边,心在哪呢?举例来说,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当男女正热恋时,若是女生走路不小心,男生都会小心呵护,但是结婚以后,情形就不同了,可能骂:“你没有长眼睛吗?”为何前后的心态会不一样?一般人由于不了解,认为这种情形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以佛法来说,你的心识在变化而你不自知,却还认为理所当然,因为你已经开始伤害家人了,这要注意,你的心识已经错误了!所以,佛法是要我们认识错误的心识。
(问:在社会上也有些属于心理学的课程,或是职场教育、人际关系,也是教导人们如何面对生活的问题。) 这是全然不同的!当你经由学习佛法愈了解自己的心识时,你才愈能调伏自心,相对的,你的人际关系、家庭,就会愈来愈美好、祥和。假若你对于自己的心识都无法认知、处理不好,即使你以任何外在的方法作改变,这一看就很清楚,因为那并不是由你内心所生起的。我有一些学生是学心理学的,心理学会教导身为太太的人,在先生下班时说好听的话,以期望先生对自己好,这以佛法上来说,你学外相的语言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将会变成负面的,因为你所使用的方法,大部分的人一看就很清楚,况且,这只是满足自私的一种手段。但是,假若你是从内心转变的,对方的感受会很贴切,内心会对你有所共鸣,如此心才会真的愈靠愈近。
以前有个学生,由于家庭生活遇到瓶颈,所以去学心理学,本来夫妻相处是热战,这热战还有得救,自从学了心理学以后,却变成冷战,几乎是没救了。她埋怨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去学心理学,每次咨询一个小时的费用要一千多元,后来因缘之下,有人带她来跟我谈。我说我自己也没有什么法术,也不是将你的头摸一摸家庭就会和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佛法,透过学习佛法而了解自己的心识,由于她也已经走投无路了,所以就开始学习。以前,她在家里被公公婆婆排斥,经过几年的奋斗,一直忍耐地持续学习,将自己的心一再调整转化、调整转化,到后来,公公将帐交给她管理,再经过几年,钱也交给她了,因为公公认为,她变成了家里最和善、最安全、判断最清楚的人。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佛法是要用在你的心识上去调整,佛法与心理学是完全不一样的,现阶段有人以心理学在解释佛法,这是很严重的过失﹗
【注1】 菩提道次第广论170页:烦恼总相者。如集论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即不静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续,极不静起是烦恼相。”谓若何生,令心相续极不寂静。各别相中有十烦恼:贪、瞋、慢、无明、疑、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若欲更详,参见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或菩提道次第略论中士道。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