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被呈现的孔子
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正式全国公映。电影描写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
为了帮助电影剧本准确把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张宏森亲自组织专家开了六次不同层次的剧本研讨会。
2010年1月22日,电影《孔子》公映,中国几千年来第一次,孔子以一个鲜活的形象正式亮相。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导演胡玫接受《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这样形容拍电影《孔子》以来最大的感受。
2009年全国两会上,一位国家领导人见到江苏团人大代表胡玫,问:“你在做什么?”胡玫回答:“在拍电影《孔子》。”这位领导人说:“啊呀,那可是一个重大的......”,他停了三秒钟,然后说,“重大的挑战。”
“这三秒钟,我在想‘重大的’什么呢?挑战。我觉得说得特别好,因为拍孔子确实从来没人做过。”胡玫告诉本刊记者,接着这位国家领导人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这对于弘扬我们的中华文化,把中华文明推到世界上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拍好。”
“一个通俗的民间版的孔子”
胡玫拍孔子有非比寻常的契机。
2005年,媒体传出韩国宣称孔子祖上是韩国人,同时传出韩国、日本正准备投拍电影《孔子》的消息。胡玫感到了不安和急迫,“孔子这样伟大的文化象征人物,他的传记片应当由中国人自己来拍。”她说。
于是,她开始组织筹备了电视剧剧本,但因在广电总局审查时未获通过而暂时搁置。又经过一段时间酝酿,2007年9月,在山东曲阜第二十四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上,胡玫所在的中影集团公布了拍摄电影《孔子》的计划,随后,大地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加入。至此,《孔子》的构想由电视剧逐渐升格至商业大片。
这确实是个挑战。“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孔子没有被搬上银幕或者荧屏,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胡玫对本刊记者说。
为了帮助电影剧本准确把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张宏森亲自组织专家开了六次不同层次的剧本研讨会,每次研讨会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儒学和孔学专家、电影专家,还有电影局“重大题材专家小组”的专家。
“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作为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要挖掘他的精神实质和精神内涵,更多体现他的人格理想。”张宏森对《望东方周刊》说,“我们主张要找到儒家精神的历史价值,要有精神高度,道德情怀。既要防止对儒家精神进行戏说或人为演绎,同时还要考虑在今天阐述儒家思想的作用和意义,要有的现代性,这是研讨会普遍谈到一个问题。”
每次研讨会,专家们都从各个角度谈到对孔子的理解和对电影的建议。在电影公映之前,张宏森本人就看了五遍。
电影《孔子》的开拍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4月的开机仪式上,剧组收到了社会各界发来的贺词,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孔子后人、电影业同行、媒体,甚至还有世界500强企业。
开拍之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给予批示,“让下面各部门协助我们拍摄,表示相信胡玫领导的团队是华人最优秀的电影创作团队,相信一定能够拍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好片。”胡玫告诉本刊记者。
同时,国际舆论反响强烈,美联社、BBC、卫报、独立报、综艺等海外媒体,都突出地给予报道,有的用整版甚至更大的版面报道这部电影。
社会各界的热切与期待,成了电影《孔子》难以承受之重。为此,导演胡玫在开机仪式上恳切地说:
“拍摄《孔子》的确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借此机会我也要提醒各位两点:第一,电影是一种虚拟艺术,历史片并不是书写历史。我们在创作中必须发挥充分的艺术想象力和精心的选择与剪裁。第二,电影作品是艺术而不是学术。希望学术界对我们的创作给予必要的宽容,不要过于用学术性的,求真求全的眼光去期待我们的片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绝不可能塑造一个全面完整的孔子,也不可能只以两个小时反映孔子的全貌和一生,更不可能全面反映出那个波诡云谲的动荡时代,以至塑造出一个高大全的伟人。”
广电总局的专家研讨会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最后终于达成一个共识---“这个电影是一个通俗的民间版的孔子。”(专家组郑洞天语)这让剧组的创作人员放下了相当分量的包袱。
“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抡板砖了。”公映之前,胡玫导演对本刊记者说,“我们不怕,因为这是一部电影,你不能拿它当历史教科书来挑剔。”她加重了语气强调“这是一部电影”。
“很多人希望把孔子拍成圣人,这是一部电影很难达成的任务。就我看到的,世界上的圣人传记片,大部分是不成功的。”胡玫说。
电影《孔子》剧本用了三位编剧,前后修改了30稿。在拍摄过程中,胡玫还把编剧陈汗叫到现场,进行了几处重要的修改。胡玫告诉本刊记者,即便是在首映式后,他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意义与票房兼顾
“电影《孔子》的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大家关注孔子这个人,关注他的学说和思想。”胡玫在首映式上说。
但是整个首映式,媒体关注的重心都在孔子的扮演者、香港明星周润发身上。
在确定由周润发出演孔子之前,谁能胜任出演孔子曾经争论得沸沸扬扬。2008年8月,新浪网启动了“孔子扮演者猜想”,全民“海选”孔子。获得前三甲的依次是:陈道明,濮存昕,刘德华。
导演胡玫倾向于用大陆演员,并曾就如何挑选扮演者亲自到山东拜访孔子后人,征求意见。
而编剧陈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言之凿凿地说,由张艺谋来演最适合。“如果周星驰演可能也很厉害,笑死你,票房也好,电影就是这样。”
最后,电影监制崔宝珠(曾参与过《卧虎藏龙》、《霍元甲》、《功夫》、《长江七号》等片的策划、制作,被称为“金牌监制”),大力推荐剧组邀请周润发出演。而周润发在香港多演枪战片中的英雄,在观众心目中一直是“小马哥”(电影《英雄本色》中的角色),在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前,几乎没人找周润发演古装戏。
“我要把孔子还原成人,演一个人可以,演一个圣人,我演不了。”首映式上,周润发用生涩的普通话重申他在接受这个角色之初的想法。
当周润发第一次看到剧本时,他曾经拒绝出演,因为“太有光环”,为此,制片方不惜对剧本做了重大调整。
“找周润发(演孔子)成本增加很多,但是片子也好卖。”陈汗很诚恳地告诉本刊记者。
电影《孔子》共投资1.5亿元人民币,有消息称周润发的参演拿走了整个投资的三分之一,但他也成为海内外票房的保障。
现在,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孔子人生中艰困波折的后半段:周润发出演的孔子,50岁后参与到鲁国的政事之中,并提出尊王室、复礼制的理念,试图以此削弱贵族的势力,但由于三桓贵族势力强大,孔子终被逐出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又被迎接回鲁国著书立说,留下一批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2500年来,孔子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所以能够把这个先贤立起来,会长我们中国人的志气。”面对本刊记者为什么选取这个角度来表现孔子的追问,胡玫这样回答。
本刊记者参加媒体看片时,孔子和卫国君卫灵公的一段对白,因为切合中国当下国情而引起阵阵笑场。
卫灵公问政于孔子:“卫国人多,不好治理,怎么办?”孔子答:“使他们富足。”卫灵公说:“现在富人已经不少了,仍然不好管。”孔子答:“施以教化。”
胡玫对电影内容不愿多做解释和评价,她告诉本刊记者,有些年轻人看过《孔子》之后“反应很奇特”,马上跑回家去看书,有观者半夜发短信给她,说是“刚看了《史记》”,或“刚看了《东周列国志》”。“我特别高兴,给我们的国学带来一点引导和刺激,说明我还是做了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片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尽了最大努力,剩下的交给观众。”胡玫最后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