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广钦老和尚修行考题•何以考倒穿鞋的题目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毛毛虫变蝴蝶》   作者:道证法师讲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人听到这里,实在很疑惑——乖乖依教奉行,倒穿鞋也不行;怪师父错教,我行我素,也(说是憍慢)不行,那该怎么办呢?有人或者很埋怨,都怪师父太无聊,正法不教,却教人倒穿鞋!



何以考这种颠倒穿鞋的题目?

(1)训练无量觉

(2)训练以觉性面对逆境,活用戒、定、慧

我们要了解,世间境界哪有一切顺心如意,顺理无违的呢?我们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无理之事,和不如意之境,也会遇到很多邪知邪见的“恶知识”。老和尚出这种考题,目的就是要教我们这种时候该怎么办;目的就是要训练我们用清楚明白的觉性去面对、如法处理,训练戒、定、慧实地起用,把绊脚石也作垫脚石,处处觉悟,用佛性的光明,才是阿弥陀佛“无量觉”、“无量光”之义。否则口念阿弥陀——无量光,而遇境总是无量“暗”(暗昧不觉),这种念佛根本不相应,也就是口念心不念。

(3)教示念佛与“无量光”觉性相应

往生论上教我们“‘随顺名义,称如来名”。称念佛名,应该随顺名号中无量光明,无量觉悟智慧……种种含义,真实修行。这本是老和尚用反面考验指引我们反省的深刻美意、慈悲。然而,很多弟子是不曾了解师父慈悲的,而且也“不愿”去了,师父考试与教学的旨意,更没有想学“佛之知见”的动机,只是一味照自己老观念,老思想,一天过一天。10年前考这题,不会,10年后考相似题照样不会,可能还是错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下去,百年、千年还是不会!生生世世,“临终大考”都是同样用“无量暗”的心去应考投胎,必然会照路去轮回,不可能突破!老和尚慈悲在日常生活大小事中锻炼我们用“无量光”的觉性,帮助我们突破老旧迷暗思想,和念佛真心相应。说实在,境界本身没有好坏,考题本身也没有好坏,但是应考的各人用心不同,植“因“不同”,“果”就会大异其趣。结果总是——觉者走明路,迷者走暗路。

(4)教示能“觉知”颠倒,才能“消除”(知迷,才能悟)(不“觉”颠倒,如何“销”我亿劫颠倒想?)

佛在《楞严经》说,如来是“正遍知”,众生是“性颠倒”,不但一重又一重颠倒,而且从不觉、不承认自己颠倒,而且总是大海水弃之不要,只认一个小水泡自以为就是全部海潮(喻:“广大佛性无量光明”弃之不要,只认这肉体迷妄身心,以为是“我”,迷执不舍),生生世世,未曾发现自己严重颠倒——只迷于我执、法执,不要真性,而且连发现都还没发现,又何以“销我亿劫颠倒想”?

老和尚在启发(指示)我们回头来检讨觉察自己的“颠倒”,否则,连有贼都不知道,不用说捉贼了!连有错都不知,如何修正?连有迷都不知,如何能悟?平时常常“颠倒”,临终如何“心不颠倒”?

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用“不觉”去投胎才轮回的。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十劫中佛一直要接我们,而我们总是一直执着在自己迷妄的知见中,困在自己的习气中,宁可在“无量暗”中,趾高气扬自鸣得意,不肯向“无量光”去低头学习。

(三)临床考验中的戒、定、慧——恭敬求法

恩师开示我们,当老和尚出其不意,突击考,要她倒穿鞋或颠倒行事时,她怎么办——她合掌虔诚跪下顶礼,虚心向老和尚请教其旨,说:“鞋子倒穿,该怎么穿,怎么行,弟子不会,求师父慈悲教导,鞋子倒穿该怎么穿?求师父开示为什么要倒穿?“老和尚点头了。

聆听恩师这段开示,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味,不由得深深敬礼这份恭敬求法学佛的心,这不是笔试答卷写的——“戒定慧是佛法三学“,而是临床考验中的戒、定、慧三学。

(1)师长颠倒说法、甚至(威吓)反教不如法事,弟子仍然遵佛教戒、保持敬师、敬法之心念、态度,不生丝毫轻师慢教之心,这就是“戒”。

(2)当其时,没有因为考题怪异离奇,境界违逆而心乱,以致于迷失掉自己学佛之本意与初发心,这就是“定”。

(3)遇境,能判断邪正,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又能当下以清楚明白的心,恭敬的态度,求明其理,这就是“慧”。

如此,遇境考验,第一念,第一句话,第一个动作,就流露出戒定慧的学习和平时的用心。

佛学和学佛不一样:考“佛学”问答,问三学是什么,就写上“戒、定、慧”,这并不难。但用境界考“学佛”,可能就“三学总休”,甚至“总丢”。在顺逆境界,真用上戒定慧三学,才是学佛,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不堪上战场。

有人抱怨,当他再三犯错时,师长指正他的口气不礼貌,不委婉,大言不惭地说:“就算我常做错,错都错了,师父也要很和气好礼来教我怎么补救!”这令末学十分惊讶:闯红灯撞死人,竟然还要骂交通警察对他不够礼貌委婉,不知自己乱闯乱撞之心,多么不礼貌,不委婉。这样的“勇士”,犯过堕地狱,也会怪阎罗王和牛头马面对他不够礼貌委婉吧!这样的心态,做人都有问题,欠缺了一份惭愧心,学佛如何得利益?

如果一个孩子去上学,都只是带便当水果去给老师吃,然而却不肯好好“求学”,老师讲课也不谛听,东张西望,甚至只顾和同学聊天,老师考试也不好好作答交卷,老师交代功课也不做,既不管自己哪里不会,也不肯虚心请教,甚至不学又妄自批评老师,只爱管同学家闲事,爱和同学到校园玩玩一起吃便当,讨论饭菜寻开心,荒废光阴,这样的孩子,不但包管会受大人的责备,还可能会被退学!然而当今很多大人上道场的目的也只是想带些食品、水果去供佛僧(带便当给老师吃),并和道友闲话家常,根本就没想学佛,没想修改自己,和上述的孩子上学状况差不多。而奇怪的是,大人们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上学是如此,必定知道孩子错了,可能会痛加责罚也不一定,但大人自己以此种态度上道场(上学),却很难发现自己有问题,很难回头修正。平时责骂孩子成绩不好时,也很少回头检查自己各科成绩单。这是很可惜的,若把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这样错过了,到底是谁能承担这份过失呢?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老和尚说:佛法没有末法,是“人”末法——是人不懂敬佛、重视法,老是把佛法摆在生活之最末——摆在财、色、名、食、睡之后,更摆在“茶余饭后”之后,“人情应酬”之末。把学佛重要性摆在最末后的人,就是末法时代的人。如果是敬佛重法的人,永远是在正法时代的!而从不在乎佛法,甚至和佛唱反调的,就是灭法时代的人了!

谨以弘一大师传中一语供养大家互勉:

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

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

错过了,没有人能承担这份过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