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没有 才能无所不有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7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君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朋友旅游归来,拿他拍的照片与我分享。这类作品多是到此一游的纪念照片,但我的朋友慧眼独具,有几张拍得有模有样,朋友分别作了记号,问我好在那里?我逐张解说,其中有两张处理得不错,我觉得颇富禅意。

  朋友问:什么是禅意?这一问,令我顿感惶恐,我怎能谈论如此大的话题,但又不能瞠目结舌,只好说出我的看法:

  这是一种感觉,因为能使看的人有想像空间。从事艺术创作者有感而发,但又不愿把话说满,不愿把意表尽,希望跟读者或观众共同玩味,取得共鸣,我把这一类的手法,都称作有禅意。

  禅是梵文,翻译为中文为静虑。可见禅有两个条件,一是安静;一是思虑。

  讲到禅在佛教的渊源,大家都知道,佛陀晚年于灵山说法,拈花环视全场,只有迦叶尊者向他微笑,因此传下了心心相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佳话。

  中国的禅宗,始自菩提达摩的东来,当时正是梁武帝在位。梁武帝是佛教的特大护法,他建造了四百八十多座寺院,供养了十多万出家人。

  梁武帝接见达摩,把他的事迹宣扬了一番,问达摩:「朕的功德够大了吧」,没料到得到的答复,却是淡淡的一句:「没有」。

  有人认为是达摩看到梁武帝那种势大财粗、不可一世的骄横态,有意给他泼冷水。但我想修道人不会故意为难人,只能说两人的认知有落差。

  佛教的弘法度众,有俗谛与胜义谛之说,前者是因众生的资质不一,不得不有的权巧之计,只能算是方法;后者才是目的,是不变的真理。

  依世俗的眼光看,世间万物都是存在的;然而就佛家来说,那仅是众缘和合的假象,是会幻灭的。

  把话说回来,以胜义谛的立场看「功德」,用现代的语汇说,不过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已。而且凡能说出口的数目都不能算大,因为随时可能跳出一个数字比它更大,唯独「没有」不能比较,才能无所不有。

  佛陀在世说法四十九年,其间说般若就占了二十二年,而般若的最高点,却是「无智亦无得」。佛经里的「无」字,不能单纯的看作没有,其中往往另有含意,就像「无智」和「无得」,实在的意思是说:因为无智,所以无所不知;因为无得,所以无所不得。

  由此看来,当年的梁武帝与达摩之会,如梁武帝能耐心些,让达摩把话讲完整,也许梁武帝会释然大笑,达摩也不必去嵩山面壁了。

  「禅定」是六波罗蜜的重要项目,但这两个字令我沮丧了好一阵子。印象中那是打坐、参禅、入定,而且都要经明师亲授,像我这般全身瘫痪、口不能言的病患,岂不仅能望之兴叹。后来才知道禅就在生活中,过去说,挑柴担水是禅,现在说,穿衣吃饭是禅。有位法师更具体地指出,所谓禅定,禅是外不着相,不知不愠,若无其事;定是内不动心,不受外诱,不因境转。这样一来,确为弱势中的弱势,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佛法像佛,别以为是远在天边,实际上是近在眼前。

出处:摘自《生命之爱》——在眨眼之间 作者:陈宏

标签:健康人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