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丰泽的踪迹三题
朱熹在丰泽的踪迹三题
吴乔生
朱熹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与孔子同样都是伟大的人物,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8年“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时,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蔡尚思先生(德化人)题诗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和武夷。”可见,朱熹在我国历史上地位之重要。朱熹曾在泉州做过官讲过学,泉州是朱熹过化之处,对“海滨邹鲁”泉州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朱熹在泉州留下的遗迹、踪迹极其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处(件)。本文仅记述朱熹遗留在丰泽地面上的踪迹三题。
一、海印寺朱子祠
海印寺位于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宝觉山上,始建于宋代,原名海印室。朱熹曾在此讲学,并留下了亲笔手书的“天风海涛”石刻,后人为了纪念他,还建了“朱文公祠”。1984年6月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于寺中立碑保护。碑文曰:“朱熹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曾在泉州府一带讲学,泉人建祠数处祀之,今皆废,仅存此祠。寺旧有天风海涛楼,亦为朱熹所题。”海印寺于1992年9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印寺背山临海,一派南国佛院风光,历来为游览胜地。海印寺自建寺以来历有修建,至清乾隆十六年,寺已修建有山门、大殿、朱文公祠、宝觉书院、大悲阁。近年来海印寺又进行了重修重建。现大悲阁嵌有的“天风海涛”石刻系清雍正二年(1724年)林之濬重新题写的。而今朱文公祠已改建为僧舍,墙壁上仍嵌有乾隆六年(1736年)立的“朱文公祠”石匾额。海印寺曾为朱熹讲学之所,又有其题刻石碑及民众为纪念他所建的“朱文公祠”,足见海印寺为朱熹曾在丰泽区域活动过的重要遗迹之一。
二、田庵村“洪氏宗祠”
丰泽田庵村(今东美社区),自宋代以来就是从事刻印业的村庄,朱熹被田庵村尊为刻印业祖师。相传田庵村从事刻印业的一世祖洪荣山,其祖籍与朱熹同为安徽(今为江西)婺源。因朱熹少年时回婺源扫墓,俩人自小友好,洪荣山随朱熹学习金石镌刻手艺。后来朱熹官宦泉南,就将洪荣山带出来,定居于田庵村,田庵村从此成为刻印业的专业村,并尊奉朱熹为刻印业的祖师,直至近现代刻印业仍很兴盛。朱熹曾写过一首《赠书工》诗:“平生久耍毛锥子,岁晚相看两秃翁。却笑孟尝门下士,只能弹铗傲西风”。田庵村历代一直供奉朱文公。至今田庵村仍有“福田古地”庙和“洪氏宗祠”。洪氏族人每年二月十五日都祭“祖师朱文公”,祈求雕板业兴旺发达。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这种尊崇祭祀朱文公的现象早已消失,但是历史上田庵村曾经尊奉朱熹为刻印业祖师确是事实。
正是朱熹把金石镌刻和书版木刻技艺传授给了田奄村的洪荣山。著名的泉州地方史学家吴堃在其《泉州的木版镌刻与书坊》中记载了田庵村洪氏后裔追忆先人的情况:
田庵这村落,为洪姓聚族而居。据其故老所述,他们的祖先自宋代即从安徽省迁泉,他们全族从事于刻板技术,认为与朱熹来泉讲学有关。我们访问过田庵村几位老艺人,据说他们的一世祖洪荣山,师从朱熹学习金石镌刻,初以镌刻私章,逐渐发展到木刻乃至书版。随着文化事业的发达,操这技艺日见普遍。到了元朝,该村前此一部分从事经商的也全部弃商就艺,后更传播到邻乡的淮口、后坂两村。考朱熹绍兴十八年登进士,二十一年任同安主簿,其来泉讲学当开始于任同安主簿。如果靖康间开元寺大藏经的确系出于泉州的刻工,则早在绍兴二十五年前,泉州已有刻版工人了,但田庵洪氏向朱熹学刻金石成为专业刻版,确是事实。根据田庵旧俗,每当旧历二月十五日,家家户户必须排设宴席,崇奉祭祀其上,将刻有“祖师朱文公”木牌,轮流祭祀。这一礼节足证他们刻版艺术是出于朱熹的传授。
朱熹被田庵村尊为刻印业祖师,这一事实又是朱熹在泉州行踪遗迹之一。
三、朱熹仕泉谒呼祿法师墓
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秋,初仕泉州、时年24岁的同安县主簿朱熹与同僚们一起往北山(即清源山)谒奠呼祿法师墓。其咏《与诸同僚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云:
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疏林泛朝景,翠岭含云烟。祠殿何沉邃,古木郁苍然。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肹蠁理潜通,神蚪亦蜿蜒。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朱文公集》卷一)
从诗中可以窥见青年朱熹对呼祿法师的景仰。呼祿法师,何等人士呢?呼祿法师是一个摩尼教僧侣。据何乔远《闽书》卷七《方域志》记载:“会昌中(841~846)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祿法师者,来入福唐(今福清市),授侣三山(今福州市),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汰僧”,即指武宗“灭佛”。摩尼教僧侣呼祿法师避难入闽,先驻福清,又徙福州秘密传教,继而游方泉州,老死后埋葬在泉州城北清源山下。
吴文良先生在其《泉州宗教石刻》书中说:“泉州城北,传说有呼祿法师墓在老君山下,南宋朱熹有与同僚谒奠北山呼祿法师的诗。但我们在老君山下搜寻多次,毫无收获,仅见大石刻老君坐像一尊,与巨松数株而已。”其实,呼祿法师墓就在北峰环清埔任村西小山丘“五庵埔”(墓庵埔),位于清源山下,即今福建省泉州劳动教养管理所附近。据当地老人讲,原来墓边有庵,墓前有石碑、石塔。还有一高约2米、宽1米的大石碑,在“农业学大寨”时,被运到“浯公潭”通溪墘水利处当桥板,后来因建通往五一粮库公路时,被埋入地下。世事沧桑,此事许添源先生在《泉州政协报》(1999年7月16日第14版)发表的《呼祿法师墓究竟在那里》一文,已揭开了这一千古之谜。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