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庄子之生死观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6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未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庄子之生死观

作者:未央

庄子对於死亡,其实怀有深刻的恐惧,因为他多次提起死亡,整本庄子书中,讨论生死
的文字也不少,这意味着他视死亡为一件严重的事实。庄子妻死,他也直承:「是其始死也
,我独何能无概然。」可见庄子也是人,有着人的根本性,对这种肉体的瓦解,是不会表示
欢迎的。不幸得很,死亡是那麽公平地丶均匀地分布於每一个生命,而使灵性的生命时刻受
到威胁,其实,恐惧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庄子大概也意会到这一点,他为了摆脱死亡
思想的纠缠,为了追求忘生死的真正快乐,乃不得不苦心焦虑地,为自己,也为别人,寻出
一条不悦生不恶死的道路。
庄子思想活泼敏锐,又加上对死後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认为在此生之外,当有更高
的实际,此生虽亦有某种程度的实际,但无论如何,此生仍是「大梦」,要寻觅那至高的实
际,却是超越此生的,为此,他推测死亡可能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恩物,他在齐物论中指
出: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耶?予恶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与王同匡床,食刍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恶
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庄子肯定宇宙有一真宰—名之曰道,我们如能把握自己的心灵,体会本身的精神生活,
渐渐超脱一切事物的牵累,而达到某种境界时,我们便能与「道」游,与「道」作具体的接
触,这样便可以外生死,亦即生活在心灵的自由中,使每一天都是出生的好日子,也是死去
的好日子,因为人不再是生死的奴隶,而是顺应着自然,接受一切所要降临来的事。
同时,庄子也告诉我们,生与死只不过是生命形式的改变,有如春秋冬夏四时行焉,乃
自然变化之道,而每人都有一个更高的,真正的自己,这个自己,未生之前已存有,已死之
後仍归於状态,所谓「死生为一条,可不可为一贯」即此意,世间生命与它比较,实有如朝
露,瞬间即逝,如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故生命的过去,不必悲伤,生命的来
临,不必喜悦,明白生犹未生,死犹不死,故当其妻死,他鼓盆而歌,轮到他自己要走时,
也洒脱地留下一番幽默的遗言: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危赍送,吾葬具谷不备邪?……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
也。」由此,可知庄子在最後终於通达万物变化之迹,生死循环之理,而能哀乐不入,冲出
了这条人生桎梏。


                        第3期 公元1971年5月发行  

标签:圧子|生死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