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启发佛性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6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王炯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

启发佛性的教育

作者:王炯如
—人人皆有佛性,当佛性开显时,即是教育成功时。
赞美,诚是启发佛性的最好方法—

前言
有一对新婚夫妇,带着满腔的欢喜与众人的祝福,坐上了列车,要往北部去蜜月旅行。
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的,十分愉快。当列车到了一个大站,卖便当的小贩在窗口叫个不停,
他们这才觉得饥肠辘辘,是吃饭的时候了。他们往窗外看看,到什麽站来了。突然他们愣住
了!怎麽是台南站?!本来要到北部去,竟然到南部来。原来他们做错了班车,落得南辕北
辙,到相反的方向去,不能到达预期的目的地。
这只是一个笑话,是比喻所有肩负教育工作的家长或老师们,无不期望自己的子弟或学
生个个成为优秀有用的人才,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造成了劣等生,变成了问题儿童;本
来是要乘上「优秀儿童列车」,结果竟乘上了「问题儿童列车」,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虽然家庭里有所谓家庭教育,学校有学校教育,社会有社会教育,不过不孝的逆子,不
用功的顽劣儿童,结夥滋事的流氓,却有增无减,这证明了目前的教育不但未臻理想,且有
「江河日下」之势,诚令有心人深以为忧。
那麽,目前教育的缺点在哪儿呢?如何才是最好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呢?
●认清教育目的
教育与宗教本来是一件东西,分不开的。释迦摩尼佛是一位伟大的宗教家,同时也是伟
大的教育家;他说法五十年,无非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人!总统也告诉我们: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养堂堂正正的人,成为「人之所以为人」。所以宗教也好,教育也好,其
终究目的就是要培养我们成为一个「人」!
●人是什麽东西?
那麽「人」到底是什麽东西,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什麽样的「人」?
虽然大家都是人,但是真正认识人的本来面目的并不多,不正确的邪知邪见比比皆是,
所以才不能作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
人,绝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肉体,肉体是物质,是有毁坏的一天,既然会毁坏,就不是
真实的。所以称肉体为假身。另有一个永存不灭的东西,那就是灵性,也就是佛性,佛性才
是人的本质。佛陀成道时曾叹道:「奇哉!奇哉!大地重升皆具如来光明佛性,只为烦恼迷
惑所盖覆,不能透露出来!」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那麽,佛性是什麽东西呢?佛性光光明明,包含着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慈悲,和无限的
能力,是万德万能,完全而圆满。人人皆有跟佛陀完全一样的佛性,可惜大都不自觉知,才
过着迷妄痛苦的生活。只要开显佛性,一切事情都可迎刃而解,才能臻於人生最高境界,过
着幸福安乐的生活。
●宗教教育的目的
因此,开显佛性,亦即「佛性的自觉」,便是宗教教育唯一也是最後的目的。
佛性好比是埋在地下的种子,浇水丶加肥丶除虫,好使种子顺利发芽丶生长,这就是教
育的过程。开花结果便是种子最终的目的,而开显佛性便是教育的极致,这才能成为人之所
以为人了。因为人成即佛成,当你的佛性显露出来,成为一个人格圆满的人时,你就是一位
活佛了。●如何启发佛性
既然开显佛性便是佛教教育的终究目的,那麽如何启发出佛性来呢?如何实施佛教教育
呢?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各种法门都是通向成佛之路,没有上下优劣之分,所谓:法无高
下,法法平等。
在这里,我要提供一个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和家长们若能照着去做而且行之有恒,
问题儿童或不良少年必能敛迹,各个都是好子弟,优秀学生了。
●正确的观念
我们首先要坚信:人人都有佛性,不论男女老幼,都具有与佛无二无别的万德万能,完
全而圆满的佛性。每人都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慈悲,无量的能力。同时要相信人人的本性
都是善的,即使有时会有恶现象发生,但这不是真的,是假的现象。如同黑云遮住月亮,光
明一时透不出来,但是月光不因云遮而减弱,当黑云被驱散时,月光依旧放出它的光芒来。
就如黑云非永久而实在的东西,一切恶现象亦复如是,绝不是永久的,也不是真实的。因此
我们看了恶现象发生时,绝不要执着为真的,也不要只看黑暗那一面。我们不要忘了对方有
纯善的本性,圆满的佛性。不论什麽人,我们一律都要尊重!我们要像常不轻菩萨一样,不
论遇到谁,即使是骂它丶辱他的人,也统统要恭敬礼拜。他常说:「您是未来诸佛,我怎敢
轻慢呢?」我们佛教徒见了面要合掌行礼,也是礼拜对方内在的佛。在联合国儿童宪章里也
指明:「应尊重人性之尊严,完整之人格。」这也是指尊重对方圆满的佛性而言。
「人人都有佛性」,「尊重对方的佛性」,这是施教者所必须具有的正确观念。
● 言教
● 言语有力
  言语是有惊人的威力的,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好,可以使一个人变坏;它可以兴邦,也可
以灭国。我们说话怎可不谨慎?特别是身为教育者,言教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不经意说出的
一句半句话,往往会影响子弟一生的!
在日本,曾有一个十七岁的巨盗,每到一处抢劫,都要留下他的「大」名,可谓胆大包
天,肆无忌惮。当他被捕的时候,刑警问他说:「看你这个人蛮聪明的样子,为什麽年纪轻
轻的就干起这种勾当来呢?」少年立即毫不在乎地回答:「我只是照着母亲所说得话去做罢
了!」「什麽!?母亲的话?母亲教你做这种事吗?」刑警惊奇地反问道。这时候,少年回
忆着说:「是的,在我小时候,母亲老是对我说:『看你这个懒骨头,长大了也一定不中用
,只配做强盗!』我现在不是照母亲所说的,变成强盗了吗?」刑警们哑然无言。
做为一个家长或教师,在平时无意中说出来的话,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我们怎可口无
遮拦,不三思而後言呢?
言语之有「力」,我们从催眠术里也可以得到证明。当施术者把一个人催眠了以後,让
他手里握着茶杯,对他说:「你手里拿着千斤重的锤子,把它举起来看看!」这时候,被催
眠的人努力着要把茶杯举起来,但是却一动也不动。这就是因为他受了语言的暗示力,认为
手里握着的东西是千金锤,当然就无法举起来了。
可惜有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明白语言的重要性,动不动就骂孩子说:「你太笨了!」「你
太坏了!」「你太懒了!」……不是骂就是责备,结果使孩子充满着恐怖,失去了信心及上
求进步的勇气,弄巧成拙,得到相反的结果。如果再详细分析的话,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
意义分成显在意识(表面的心)及潜在意识(内层的心,亦即「八识」。这两种意义的份量
就如一座冰山一样(见图一在p66左下),露在水面上的仅占5%,潜在海水里的有95
%之多。(所以船只撞冰山,就是因为忽视了海底冰山的缘故)显在的意识就如水面上的冰
山(只占5%),潜在意识就如海水里的冰山(占有95%)。当我们对孩子说:
「你太笨了,要用功啊!」
头一句「你太笨了」直接打进潜意识里,不可磨切,因为占有95%的潜意识,已认定
自己太笨,虽然表面的意识催着自己说「要用功啊!」但是怎麽用功也用功不起来,永远识
笨。
当我们对孩子说:
「你太懒了,要勤劳啊!」
头一句「你太懒了」深入潜意识里,虽然显在意识「要勤劳」,却抵不过占有95%的
潜在意识的力量,而永远是个懒骨头!
同样的,你要是说:「你是坏人!快变成好人。」那麽就照你所说得,他永远是坏人,
完全违反了你的本意。
传统的教育便是失败在非打即骂;只顾缺点,只说缺点!
● 说什麽话
我们应该善为运用语言的力量,要说,就说好话!
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优点,发现优点,并立即给予赞美,给予夸奖,给予鼓励!
如同光明一显,黑暗立即消失一样!
赞美,实在是最好的言语,也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话!因为孩子会往受到赞美的方向伸
展。若一味指责缺点,只顾缺点,缺点不但不会消失,反而更扩大,更牢固。我们发现孩子
有了缺点,只能以和颜悦色的说明不是的道理,同时我们要相信,缺点不是实在的东西,是
一时迷惑颠倒所起的现象。我们要坚信人的实相是完美的丶纯善的,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开显
这个完完全全,圆满无缺的实相。当实相开显时,你就不必操心假象(缺点)如何如何,因
为假象早已销声匿迹,不复存在了。
我们要赞美孩子,当然首先要找出优点来,即使是小小的优点也要赞美。我们必须耐心
去观察,去发现,别忘了再坏的孩子也有一丶二个优点的!
● 几则事例
一丶写字难看怎麽办?—假如孩子写字太潦草丶太肮脏,你切不要责骂说:「这像什麽
字!太难看了!」你要耐心的找出好看的字来,然後赞美这几个字。即使是老师批写「丙」
或「丁」,在一丶二百个字里头,一定有二丶三个字是写的很好的!这时候你要赞美说:「
这一个字写的很端正那个字也写的很不错!我相信其他的字也会写得这般好的!」那麽,下
次他写的时候,必定会很小心的把字写好,即使不能一下子得到「甲」,「乙」是绝对没问
题了。
二丶成绩差怎麽办?—孩子拿了二丶三○分的考卷回来,大多数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
,痛骂说:「到底读什麽书!成绩这样坏!」甚至有人会把考卷撕得稀烂。这样对孩子不但
无济於事,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绩只有更低落!如果数学写对两题,只考
了二十分,我们照样可以赞美,可以鼓励。你要很诚挚地而且充满信心地对孩子说:「这一
题答得很对(只作对的答案),那一题也答得很完全!其他各题题目也跟这几题相差不多,
你这两题做对了,其他各题也会作的。我相信你下次考试一定会考的很好!」
其他各科我们都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去赞美。
三丶画图难看怎麽办?—老实说,孩子画的图画,每一张都有它的优点,各有不同的表
现,不能因为大人看了不顺眼,就一口咬定画的太难看。绘画就是作者无声的语言,儿童自
有他的心灵天地,绘画世界,大人绝不能以自己的眼光来评量儿童的绘画,更不能干涉儿童
绘画,要儿童照大人的标准去画。儿童画的好坏,我们应从用心不用心画,认真不认真去观
察,再予以适当的辅导与鼓励。当我们看孩子作画的时候,从每一张图画里找出它的优点来
,再予以赞美。那麽孩子不但会喜欢画,进步也一定很快的。
四丶常掉饭粒怎麽办?—小孩子吃饭,有的会常掉出饭粒来,不但弄脏了饭桌,也糟蹋
了食物。如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可以在刚端起饭碗,举起筷子,才开始吃的时候先夸奖说
:「今天宝宝真不错,一粒饭粒也没掉出来,好乾净哟!」孩子受到夸奖,自然很喜欢,而
且会特别小心地,不使饭粒掉出来。
五丶常流鼻涕怎麽办?—有的小孩子流了鼻涕也不会去拭乾,让它直流,很不雅观。要
纠正的话,不要等到鼻涕流了才设法,流鼻涕的孩子也有不流鼻涕的时候,作家长的就要抓
住这个良机,给予赞美说:「宝宝不留鼻涕了,今天鼻子多乾净,多好看啊!」於是孩子明
白不流鼻涕的好处,也因为喜欢人家的赞美,以後就不会不在意的流鼻涕了。
总之,我们要努力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而且要多多的去赞美,去鼓励,这才是最有效
的言教。(待续)



                        第3期 公元1971年5月发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