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烦恼,人人都有,您想找个人倾诉吗?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3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净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烦恼,人人都有,您想找个人倾诉吗?

作者∶净慧
—「张老师电话」工作介绍之(三)—

在本刊第一,第二期里,笔者已向大家介绍了「张老师电话」的设立经过,工作方式,工作
人员的来源及其服务内容,本期为「完结篇」,将介绍其工作原则,处理方式,及工作成果

六丶工作原则
处理青少年的问题,「张老师」必须把握几个基本原则—
(1)承认任何青少年问题的发生,均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因素。
(2)承认家庭丶社会丶与身心发育对个人的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
(3)尊重当事人的人格,站在协助的立场,引导其自觉与自决,避免干扰其行为。
(4)尽量与当事人维持「治疗性关系」,避免发生「情感转移」现象(即当事人与异性「
张老师」间产生感情纠葛)。
(5)力求冷静,客观,避免遽下论断。
(6)秉职业道德,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7)引导当事人撤除「防御性行为」,进而建立自信,信人丶自爱丶爱人的人际关系。
七丶处理方式(计十三种)
(1)呈请上级研究∶
「张老师」如遇需要徵求上级意见或协助处理之个案,则呈请上级研究後再作答覆。
(2)访视有关人员或机关∶
视需要往访个案当事人或其亲友丶师长丶或其他有关人员及机关,以获得较为充分之
资料,而作更有效之辅导。
(3)约请亲自来面谈∶
「张老师」必须更进一步的了解个案当事人或与其有关之人员的情况时,则约请对方
亲自来本中心面谈。
(4)推介就业机构∶
欲有前来求职者,「张老师」必先探明其学历,家庭及社会背景,如无特殊困难时,
则推介治本市松江路二号「国民就业辅导处」或松江路二一九号「救国团总团部」登
记。
(5)联系就业机会∶
求职者若情况特殊急需协助时,则本中心将尽力设法为其寻觅及联系就业机会。
(六)转介治疗单位∶
如遇患特殊身丶心疾患之个案,非「张老师」所能答覆及协助解决时,则转介至有关
治疗单位,由专家给予诊治。(例如∶患性病,则转介至「性病防治中心」;患严重
心理疾病,则转介至精神病院等等。
(七)联系治疗单位∶
斟酌需要,代为联系有关治疗单位或专家。
(八)代为查询连络∶
「张老师」遇不能立即解答之问题时,则待与其他工作同仁商讨,或向有关方面询得
结果後,再作答覆。
(九)个别谘商辅导∶
针对个案当事人的问题,代为分析并提供建议,以引导对方了解自己并适应环境—即
产生「自觉」。从而能自动地去解决其问题。
(十)实施心理测验∶
凡个案当事人希望能更深切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与兴趣者,则邀请他来中心作心理测验

(十一)个案研究∶
凡问题复杂或其问题不易在短时间内解决者,则「张老师」需与个案当事人或有关
人员取得密切联系,并多方面搜集有关资料,以作连续追踪辅导,直至其问题已获
至最高限度的改善为止。
(十二)问题解答∶
询问地名丶人名丶学制丶考试日期丶或其他常识性之问题者,则给予解答(此属指
导性,别於第九项所述之「个别谘商辅导」非指导性)。
(十三)寄赠书卡∶
请教读书方法,或谈及有关研求学识之道者,则斟酌需要,寄赠读书辅导卡,或本
中心之存书。
八丶工作成果
青少年辅导中心自成立迄今,算虚岁已有三岁,「三年」来,虽然这项工作一直是繁忙
而艰巨的,然而,每当青少年朋友来电丶来函丶或当面殷勤致谢时,总使「张老师」感到无
比的温暖与欣慰!
而自五十八年十二月至五十九年十二月的统计资料中,更可以具体地看到如下成果∶
(一)问题分类∶以学校问题居首位,占全数五分之一;情感问题居次,占六分之一;职业
问题第三,占八分之一;其馀如家庭丶社交丶及健康问题,亦占相当高的比例。
(二)性别∶男性多於女性,但相差甚微(男女总数为5210)。
(三)年龄∶最多为二十岁,其次为十九岁,在其次为十八岁,十七岁与二十一岁则居第四
位。其中最低年龄为八岁,最高为四十五岁。
(四)教育程度∶高中最多,占三分之一;初中其次,占六分之一;大专第三,占六分之一
弱。最高程度为硕士,最低为小学。
(五)地区分布∶台北市作多,占二分之一强;台北县其次,占三分之一;桃园县及基隆市
第三,次数较少,约占二十分之一。共计二十二县,最远达金门与马祖。
(六)求助方式∶电话最多,占五分之四;晤谈第二,占十分之一强;函件最少,占十分之
一弱。
(七)接谈时间∶下午(12∶00—18∶00)最多,占五分之二强;晚间(18∶0
0—22∶00)其次,占四分之一强;早晨(8∶00—12∶00)最少,占四
分之一弱。
(八)星期统计∶依次为1丶星期一,15%强2丶星期五,15%3丶星期二15%弱4
丶星期四14%强5丶星期三14%6丶星期六13%强7丶星期日13%。由此可
见假期中较少,而在一星期的开始与结束时则较多。
九丶结语
「张老师电话」之工作,可谓「社区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一环,即∶将医院中的「心理
卫生 」工作,推展到社区(社会丶学校丶家庭)。在医学有一句格言—「预防胜於治疗」
(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虽然目前「张老师」所作的,仅能达到预防医学中
所谓的「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及早期发现疾病(问题),早期治疗(处
理),以消失问题於无形。但今後如能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素质,且扩大工作范
围,使「张老师」的服务热忱及教育精神,广泛地引起共鸣!如此,「心理卫生」工作,便
可望在学校丶家庭丶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的推展开来,而滴水可以汇成川流,只
要大家勤奋耕耘,努力不懈,相信有朝一日,终可欣获「第一级预防」(Primar Preventio
n)的成果—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发生,而造就一个充满安祥丶和乐丶活泼而可爱的世界!










                        第3期 公元1971年5月发行

标签:烦恼|倾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