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揽胜
清源山揽胜
清源山,古称泉山,又名北山、三台山、齐云山。横亘于泉州市区北效二公里处。海拔498米,方圆25公里;有左、中、右三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迤逦多姿。文物古迹琳琅满目,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称。1988年8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含九日山,灵山,景区面积62平方公里)。
清源山岩宇构筑壮观、轩亭秀丽;石雕造像巧夺天工;碑刻和摩崖刻石,书法艺术精粹;山间茂林修竹、奇石飞湍,景色幽美。
清源山从前曾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如今保护比较完好的有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赐恩岩和清源洞等;巢云岩、寒山岩遗迹尚依稀可寻。最受人赞赏的是老君岩的宋代李老君雕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老子石雕像。1988年1月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像岩的释迦牟尼造像,碧霄岩的华严之圣造像和弥陀岩的弥陀造像,都是宋元时期的石雕艺术杰作,均列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赐恩岩的白衣观音造像和千手岩的释迦牟尼造像均雕于北宋元祐年间,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清源山钟灵毓秀,自唐以来许多名儒曾在山中结庐筑室,奋发读书;历代登临此山的文人墨客、名释显宦、留下四百余方碑刻和摩崖刻石。赐恩岩附近的欧阳石室,是唐贞元间欧阳詹与林藻,林蕴等居此的读书处。欧阳詹与韩愈同榜,居第二名,时称龙虎榜,为泉州第一个甲第进士。山中还有明代史志学家何乔远讲学及著《闽书》的镜山山房。清源洞附近的紫泽宫,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少年时曾读书于此。弥陀岩下弘一法师的塔墓前,有大师的最后遗墨“悲欣交集”石刻,书法超脱。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第一山”碑刻,倍受游人青睐。
清源山原有泉眼一百多个,昔日到处流泉飞瀑,颇为壮观。可惜随着岁月的推移和人为的破坏,现已大多乾涸。但在弥陀岩的东侧迄今仍有“泉窟观瀑”奇景。山上最高处清源洞近旁,有泉水自石隙中流出,注入一个一尺见方的石盆中,呈乳白色,称为“虎乳泉”,岩上刻有“孔泉”二字。山因泉名,称泉山;州以山名故称泉州,唐末五代又名清源郡、清源军。
春夏晴日,清源山满山苍翠,草木葱茏,风光无限。伫立天柱峰后的望州亭前,可以俯瞰泉州古城的瑰秀风姿;攀上五台顶或南台之巅,放眼远眺,泉州周围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
注: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泉州》,中国建工出版社,1990年;《泉州台胞回乡录寻根指南》厦门大学出版杜,1989年。
《福建史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