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第一僧——虚云和尚传
清末民国第一僧——虚云和尚传
于希贤
虚云和尚,(1840~1960)是我国近现代名僧,他对历史、对国家、对宗教文化都做出重大的贡献,值得纪念。他俗姓萧,号古岩,别号幻游。他的父亲萧玉堂世居湖南湘乡,于清道光年间任福建泉州知府,母亲颜氏平日信佛,年逾四十受孕,于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七月三十日,带胞衣产下一男孩,不料其母产后气壅而死。其父只得让古岩由庶母王氏抚养,渡过了幼年和少年时代。
虚云自幼不喜茹荤,性情恬淡,而爱读儒籍佛典。父亲萧玉堂老年得子,盼望此子读书仕进,继承家业,严责古岩学习八股文。但古岩不喜欢帖括辞藻之类的举子业。17岁时,曾潜逃出家,想去当和尚。父亲使人追寻,不久被找获,被迫返家。父亲为了使古岩尽快承担起家庭责任,不再出家,为他娶了田氏、谭氏二女,将他们共禁一室中,不准外出。古岩虽与二女居卧一室,但他对一切俗情全无兴趣,不乐不问,一无所染。年余开禁后,他又悄悄逃走了。
这次他隐迹于福州鼓山涌泉寺,直到同治甲子(1864)父亲逝世后才露面。他先在寺中做苦力,服务于大寮观音堂,常以酱及麻油、小菜供众。后来习头陀行,不蓄财物,头发鬅鬙。一年之中无论冬夏,只有一衲、一绳床,长坐不卧,居无定所,木食涧饮。这样苦修了三年。后来融镜老人劝他放弃苦行,学习佛典,他才开始学经参禅。遂至阿育王寺拜舍利二藏。朝五台山时,发愿由普陀山三步一拜以三年时光,历尽种种磨难困苦,忍饥负重,幸得化解,去险为夷,终达胜境。此后又到终南山,又曾与法性、冶开、法忍、觉朗、体安五位和尚结茅于南五台。又曾礼峨嵋山,且往西藏参活佛,到过印度,经仰光、吉谛利回国。以后又曾朝鸡足山,至岐山,参恒山。他又与武昌宝通寺的志摩老和尚、庐山海会寺的志善和尚以及月霞法师等于九华山修翠峰茅屋,同习华严经。
到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应扬州高旻寺之请,去当住持,行至大通荻港时,水涨难渡,船主索钱六枚,他持戒无钱,无法付渡船钱,只好摸水而行,一时失足堕江,飘流到了南京采石矶,被渔人用网打捞上船,并告诉宝积寺僧德岸。德岸看到时,惊呼说:“此人是与我昔日赤山的同参僧友!”德岸便将他背回寺,抢救甦醒后,已七孔流血,才养息居住了几天,他就赶到高旻寺,谒见月朗和尚。月朗当即请他代职,虚云不答应,又不说明坠水的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寺的规矩极严,对拒不受职者,便视为“慢众”,于是受到“表堂”、“打香板”的处罚,他仍无言顺受,病更加重了。他怀着献身佛教事业的决心,以死为待,然而血止之后,身体极其虚弱,滴精20余日。此后身心又逐渐安静,加深修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次年他到焦山讲楞严经毕,再至育王寺礼舍利二藏,燃指供佛,以求超度母亲。当他再朝五台山时,遇庚子义和团起事,年已六十的虚云随慈禧太后的銮舆流亡到了西安,这当中结识了不少王公大臣。但他不愿与官场上的人过多交往,于是又隐迹于终南、五台。腊月间,青山上人让他去长安买东西,回山时遇到雪崩,坠入雪窟中,得到一位姓金的人救出。到了年终的时候,万山积雪,严寒彻骨,他独自住在茅棚里,觉得身心清静,有一天他一面在锅中煮起芋头,一面跏趺静坐等待芋熟,竟然不觉入定了。后来有个复成和尚去访问他,见他端坐不动,便为他开静。醒来之后,问他是否吃了东西。他回答说,正等待着釜中芋熟,然后就食。复成打开釜,一看,锅中的芋已发霉,霉高寸许,这才惊讶地说:“您入定已经半个月了!”此后远近的僧人、群众闻讯都争着来探望访问虚云。他厌于酬答,于是又不声不响地远游到了云南昆明,住昆明福兴寺。后来,应大理官绅、民众的邀请到三塔崇圣寺讲经,并到宾川鸡足山开单接众,恢复鸡足山迦叶道场。
那时,各处政府多以种种名目抽提寺产,僧众推举虚云和尚为代表进京上诉。因虚云曾随銮至陕西,与王公们有过交往。他到京后,得到肃亲王的帮助,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请得朝廷的《圣旨》说:
“前因筹办捐款,迭颁谕旨,不准巧立名目苛扰贫民。近闻各省办理学堂、工厂,诸多苛扰,甚至捐及方外,殊属不成体统。著各该督抚饬令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产业一律由地方官保护,不准刁绅蠹役藉端滋扰。至地方要政亦不得勒捐庙产,以端政体。钦此!”
此后,各省提寺产之风遂息。虚云和尚考虑到自清朝以来,云南地方未颁《龙藏》,(即御赐的藏经),因此留在北京,与许多护法的佛教徒商量,由肃亲王总管内务府的大臣奏请加赠“护国祝圣禅寺”额。光绪皇帝又赐了《龙藏》及各等法物,并以“佛慈洪法大师”的称号赐给虚云和尚。虚云奉旨回到鸡足山,并大力整顿鸡足山的规矩。
辛亥革命后,云南蔡锷起义。边疆的散兵游勇以及不守规戒的恶劣僧徒,要赴山逐僧毁寺。又惧怕虚云和尚操守清廉深得人心,于是造谣说其中有怪事,指名要逮捕虚云。鸡足山许多寺庙的僧人都逃跑了。祝圣寺的百余个僧人皆惶惧不安。有的劝虚云远避他乡。他说,“您们要去的可以去。我因为相信因果,不避业报,愿以身殉佛!”众僧受虚云长老的精神感动,都表示要留下来。不几天,散兵们涌入鸡足山,先毁金顶寺神像殿宇。这时虚云考虑到事已紧急,就独赴军门,请谒首领。守门的兵士劝他:“和尚,你还不逃跑,来送死吗?”不愿为他通报。虚云不顾守门士兵的阻拦,迳入见军官。那人坐在殿前,怒形于色,厉声问道:“佛教有何用?有何益?”虚云再三与他辩论。军官看到虚云的勇敢与无私,也被虚云的精神所感动。第二天,他跟随虚云住到祝圣寺多日。对虚云和尚执弟子礼,请虚云和尚做鸡足山的住持。
当时西藏恃其险远可守,不肯归顺民国。中央命令云南出兵两师去征讨西藏。前锋已到达宾川。虚云和尚知道,边衅一起,祸无宁日。于是他亲自到大理,拜会总司令殷叔桓,说:“藏人崇信佛法,如果派遣一位明佛法的使者前往说服,就可以不必劳师动众了。”殷叔桓觉得有道理,就派虚云为“宣慰法师”往西藏。虚云说:“我是汉人,去西藏恐怕没有用处,丽川有个喇嘛东保,藏人很敬信他。他去,必能成功”。殷叔桓就备文派员陪同虚云去见东保。开始,东保推托说自己已经老了。于是,虚云开导说:“昔日赵尔丰用兵西藏的战祸,藏人至今仍很寒心。您难道宁惜三寸舌而不惜眼看着数十万人将会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出现吗?如果战争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就将会受到兵祸之苦!”东保听了之后,立即起来说:“我去!”当即接受了任务。东保入藏,订约而还。云南遂罢兵。民国也形成了统一的局面。原先,康藏之间,向来互相龃龉,苦战不休,经过这次沟通,30多年间,相安无事。
民国初,定谛法师与李振岗设佛教会于上海的净土庵。普常、太虚、仁山等僧也立大同会于南京的昆庐寺。两方面都定立了许多规章、制度,而彼此并不协调。佛教诸山僧众也不承认上述两会,于是通电至滇,公推虚云到上海与寄禅诸公斡旋。之后,虚云和尚到南京与孙中山先生面商,改订佛教会会章,取消从前各地自立的许多名目。另设佛教总会在上海的静安寺。虚云与寄禅和尚到了北京,寄禅和尚坐脱于法源寺。虚云和尚与北京的护法教徒商量,并会晤了袁世凯,将佛教总会的会务办妥,又扶寄禅的遗体返回上海,开了佛教总会的成立大会和寄禅法师的追悼大会之后。虚云和尚领取了滇黔两省分会公文及滇藏支会的公文回到云南,晤蔡锷,组织滇黔、滇藏的佛教会支部,办起了佛学院以及施医布教的种种事业。从此,毁寺逐僧的风潮更进一步得到平息。
虚云在鸡足山时,滇督唐继尧请他到昆明去,途中遇匪。匪首杨天福、吴学显威吓、拷打虚云。但虚云只以善心说服他们,劝戒他们接受招安。杨天福、吴学显受到感动,敬送路费,派人护送虚云到了昆明。唐继尧很优待他,请他主持做水陆道场。虚云和尚恳请唐继尧做三件事:一是道场起经日,全省禁屠,斋戒;二是大赦牢狱;三是买放生物,赈济难民。另外,又请求招安杨天福、吴学显二匪。唐继尧接受了虚云的请求。到了道场开始的那天,全省喜气洋洋,到了第49天,法会圆满结束时,举行送圣仪式,幢幡宝盖,十分庄严,在全城产生很大影响。这样,唐继尧每年都请虚云做水陆道场,并主持建“云栖寺”(即现在云南昆明华亭寺)。
虚云在昆明时,适逢兵祸,他悉招附近村民避难寺中。起初供给饭菜;继而食粥;最后只有菜和糠了,僧俗共食。人们都感动得泣下,景仰虚云有如活佛。
他曾集资修过云南的大理三塔寺、观音坛罗泉寺、鸡山的石钟寺、钵盂庵、祝圣寺、兴云寺、迎禅寺。在昆明时,集资修过兴福寺、筇竹寺、云栖寺、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普贤寺、招提寺等。
后来,他回到福建福州鼓山礼祖。僧众请他讲经,适值原住持和尚达公圆寂。驻福建的海军部长兼福建主席杨树庄、前福建主席方声涛和官绅们共请虚云任鼓山寺的住持。虚云勉受其请。他一到任,就革除山寺旧习,对僧人们传戒53日,在寺内设立戒律学院,兴禅堂,坐长香,开念佛堂,建大悲楼,修忏法,兴老人堂,使许多孤寡老人老有所养。修如意寮,为民众医疗病苦。他又重整经板,修理藏经殿、上客堂、浴室、禅堂及外寮,并添买田亩,创办林场,开垦田地,提倡生产。虚云除了注意修理寺内各殿堂外,还重建回龙阁、岁寒楼。又改建全山道路,将从前的明沟改为暗沟。新建放生园、鼎洞、西林庵、平楚庵、华藏洞、桃源洞、云卧庵、白云廨院、南台关帝庙、社益庙,寺内外的厕所也焕然一新。
癸酉岁(1933年)全省搆兵,许多山寺都被禁止留单,僧人无食宿之所。独鼓山仍留海单,僧道往来超过千人。因此粮食也较缺乏,赖年近九十岁的虚云为之尽力维持。甲戌(1934年)秋,虚云连获三梦,说六祖招他前往曹溪寺。没有过了多久,广东政府果然派员来福建,迎接虚云去重兴南华寺。虚云再三推辞不了,勉应其请。退了鼓山的主持之职,这时山寺中还有四万余元存库款。
庚辰(1940)虚云年已94岁。鼓山的僧众和闽省士绅都十分依恋虚云和尚,派员到广东省请虚云重回鼓山任主持。虚云答应兼任广东与福建两寺主持。至癸未岁(1943)曹溪寺的寺院太烦杂,虚云乃返回鼓山住持。他前后在福建鼓山十余年,苦心劳瘁,使山寺百废俱兴。现在鼓山所留下的规模型制,都与他主持时翻修维新有关。他办事无私,德高望重,人们都说他是“憨山祖师重生”!
解放后,虚云作为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他拥护党和人民政府,锐意为社会进步作贡献。1958年10月,他在写给云南昆明宽仁居士(于乃仁先生,当时是云南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艺组组长)的信中,还勉励其“希努力生产,于政府领导下,积极参加社会建设”(见虚云原信)。虚云的一生不藏力于身、不藏利于己,为佛教事业、为社会安定与进步贡献了一切力量。
最后,他以一百二十岁的高寿,圆寂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按其传奇般的经历品德和贡献,实无愧于“近现代第一高僧”的荣誉。
(本文据《虚云老人纪略》、《增校鼓山列祖联芳集》写成)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理系)
《福建史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