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宗教洛阳(之四)
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宗教洛阳(之四)
□邵如林
白马寺建成后,佛法渐盛,信徒日多,不但给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还将佛教经中国逐步传向东南亚地区及朝鲜半岛和日本。世界佛教源于印度,中国佛教兴于洛阳,洛阳佛教始于白马寺。白马寺对于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白马寺位于今天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西面千余米处,西距今洛阳市12公里。这里在东汉时期属于都城之外,在北魏时期却处于外廓城之内。在东汉之后悠悠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白马寺历尽兵燹,几经兴废,但其所在位置始终未变。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白马寺,是明代嘉靖34年(1555年)在前朝基础上整修而成。全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院落。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等主要建筑依序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藏经阁、法宝阁等古建筑群,左右对称,布局规整。院内殿宇巍峨,斗拱飞檐,古柏森森。寺院后部是毗卢阁所在的砖砌清凉台,东西长42。80米,南北宽32。40米,高约6米,相传原为汉明帝当年避暑读书之处。“永平求法”后,明帝命画工绘佛像,置于清凉台上。西域二僧也在此台编译《四十二章经》,译经传教,“咸卒于此寺”。二僧卒后,其墓保存在寺内东、西围墙之下。
白马寺的创建,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了佛教的合法地位,允许甚至倡导佛法的传布。由此至东汉末的近200年中,白马寺成了中国最重要的译经道场,西域佛教学者相继来到洛阳,佛经更多地被翻译成汉文。来自安息(伊朗)、康居和大月氏、龟兹等地的西域僧侣逐渐增多,加之那些西域商旅中的佛教徒,中原地区尤其是洛阳的佛教势力便一天天扩大。他们在洛阳建造佛寺,讲经说法,“听者云集”。东汉王室中信佛之人也日渐众多,著名的除汉明帝与楚王刘英外,汉恒帝还将佛堂搬进了北宫。社会的动荡,生活的艰辛,使民间信仰佛教的信徒日益增多,也使原先笃信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接受了佛学思想,佛教成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寄托。至东汉末年,佛教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宗教力量,由都城洛阳向各地扩展,约在三国时期传至中国南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