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充满希望的中国宗教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凤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充满希望的中国宗教社会科学

  杨凤岗

  一年多以前,我曾撰文说“中国宗教社会科学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此曾有人表示怀疑。当人们只盯着眼前的具体事件或种种困难时,常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性,失去对社会发展和历史潮流的宏观把握。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放得长远和宽广一些,就可以看到不少重要而实质性的内容。这里列举几个例证。

  首先,中国宗教社会科学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这是魏德东博士在《中国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09)》中的特别报告的题目,他所援引的证据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于宗教实证研究的增加,原有宗教学研究单位对于当代宗教研究的更多重视,原本不研究宗教的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单位介入宗教社会科学的研究行列,并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著作和论文。而《中国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年刊、《宗教人类学》的创刊发行,更确立了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

  其次,学术界打破禁区,为基督教“家庭教会”等一系列敏感问题“脱敏”,显示出对于宗教社会科学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中的家庭教会现象是一个令社会各界感到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2008 年10 月的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设立专场研讨“家庭教会的现状和未来”,在中国大陆正式的学术会议上第一次公开讨论这个话题。《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09)》则第一次在中国大陆的公开出版物中正视家庭教会现象,客观地指出:“改革开放30 年来,无论是“三自”教会还是家庭教会,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进行深度的辨析和分析。学界对于“家庭教会”话题迅速“脱敏”的同时,一些比较大型的家庭教会在2009年的行为,引起国际媒体的强烈关注。家庭教会与政府各部门的互动,再次清楚表明,家庭教会问题牵涉到当代中国社会中政治、经济、法制、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及其多个层面,是个学者们不可忽视的复杂社会现象,有必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宗教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予以认真研究和理性探讨,从而推进对于家庭教会的客观、全面、深入的认识。

  第三,几年前《中国民族报》创办《宗教周刊》,这不仅为报道宗教事务和新闻事件打开了又一扇窗口,而且为宗教学学者和管理工作者开辟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借助这个窗口,人们对于中国各地的宗教现实状况和发展有了更多和更加及时的了解。借助这个平台,人们对于中国宗教的现状和走向有了更多和更加客观的认识。通过理性的交流和探讨,关注宗教发展的各方人士开阔了宗教学的理论视野,增添了分析和解释宗教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工具。目前,《宗教周刊》越办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为推动宗教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恰如魏德东博士所言:“在历经60年的曲折发展后,中国宗教重新焕发生机,慢慢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心,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要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就必须理解中国的宗教。这是宗教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诚哉斯言!

  《中国民族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