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与参禅的区别
修禅与参禅的区别
作者 生根活佛
古老佛法实修禅定则是要我们修行时,必须同时“持戒、修定、观慧”,一般经典里云:“戒律如树根,禅定如树叶,观慧如结果”指的是没有戒律的树根,永不生起禅定的树叶,没有戒律的树根和禅定的树叶,永不生观慧的结果。所以三者相辅相成,原则上以持戒为先。
《四句法轮》注释云:“戒生定,定生慧,慧生佛”意思,定是由戒而生,由定才能发慧,所以戒定慧是三无漏学。能持戒也可得到无漏,能修定也可得到无漏,能发慧也可得到无漏。想要得定,先要持戒。如何做呢?所有的恶业放下与消除,大家专心做善。戒就是心里的杂念戒掉,戒掉恶心,培养善心,能够不侵犯别人,心里头就不会有后悔、懊恼、惭愧、担忧、恐惧、内疚、热恼的心情,所以就容易入定。这就是为什么修禅定要先持戒的原因。相反的,如果用心的修持禅定,也会使我们的心里头不会激动,不容易冲动,所以行为上自然如法,合乎戒律。而且有了定力就能克制内心的烦恼,所以行为上可以很清净。
有了禅力与定力以后,心自然就清净,很少起心动念,那时候,智慧的光明显现出来,观照无蕴皆空,消除一切的烦恼,清净的心出来,明亮的灵慧普照一切诸法的本性,明心见性。若是起心动念也,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是善或恶,是清净或杂染,更可以对烦恼防微杜渐,所以就容易生慧。这就是为什么观慧要先修禅定的原因。相反的,如果明心的修持观慧,也会使我们的心里头不会迷惑,不起烦恼,不起妄念,所以观点上不会出现妄想,自然就心定,合乎修定。
而且有了智慧就能净化起心动念,所以观点上心很清静与稳定。戒生定,定生慧是修行的过程与次第而讲的,真正实修人来说,禅定和观慧都不要执迷不信,不要执著说定慧是分别两个的。要知定慧是一体,定就是慧,慧就是定,虽有两个名相,但它本体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怎样讲呢?定是慧的本体,而慧是定的运用。由定能发出智慧来。在智慧现前之时,定就在智慧里包著。在禅定之时慧就在定里。所以若能认识这个道理——定慧一体,但用途各殊,这就是定慧平等,定慧同体。实际上,不要说先要有定才发出智慧,或是先要有智慧才发出定力,而说定慧有所分别。心若存此种见解,就会以为定慧是两个的。若嘴里尽说好话,但内却心存不善,尽是嫉妒人、我慢人、邪知邪见、贪嗔痴——像这样定慧,只是空谈。若内心和口里所说的都是善,内外一样,表里一致,心口如一,这就是定慧均等。古老佛法修禅必要依 “九住心”修炼而禅定的。
中国佛教的禅宗不管是禅堂的设备、每天作息时段的安排、或者运作方式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它的修持方法与参禅和古老佛法所指的实修禅定的方法,在层次上是不太一样的。古老佛法所教的禅定是先持戒,然后禅定,禅定要前行六法,正行依靠九住心法等层次与按次第禅定的方法;
中国佛教的禅宗则是要当下就认识本来面目,当下就能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禅宗所教的参禅方法比较高超。禅宗要求不管是初学或老参,都是同一个目标: 就是“当下”。对初学者来说,当下就要知道本来的面目就在“不思善、不思恶”的那个时候,实在不容易,严格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要修到入定,修到能够“不思善、不思恶”,也是有次第的。参禅的关键不在于打不打坐,而在于你怎样去修心,只有心先行进入禅的境界,人才可能修成禅。佛经里“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心是一切的基础,要想修行,必须先从修心开始的。修禅和参禅都是修心的。
一般古老佛法的禅定不提倡顿悟,禅宗经常提倡顿悟。古老禅定提倡前行六法和正行九住心,但禅宗不提倡那些。禅宗经常提倡当下,但古老禅定不提倡当下,所以有区别。现在很多学佛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参禅还是在修定,也不明白自己修禅定的进度,老是说当下顿悟,没有人指点与引导,自己看几本书,乱参乱定乱修乱打坐,最后神经叨叨的,这些都是没有认识实修禅定和参禅区别的原因。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