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唯余情影落江湖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谷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居,不只恬淡,更得冷然,因冷然独生,生命乃有禅机、风骨以至气魄....
  谈禅诗,论者每喜从功用入手,所以有上堂诗、示法诗、颂古诗、示寂诗之别,但诗之为用往往在无功用间,以示法、颂古为目的者乃多非好诗:有的全谈理,如“人生犹如幻中幻,尘世相逢谁是谁”;有的好用典,如“庭前柏树地中生,不假牛犁岭上耕”,这些固可为心要、偈语,离诗则远矣!
  而即使不谈理,少用典,直抒悟境、面对死生的作品,也因超越于日常经验,仍常有凡心难以共鸣者,如禅门先行者,人称傅大士的梁代傅翕其悟道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传诵极广,以之勘验学人入禅多深,大有功效,但拿来作诗欣赏,一般人就只能如蚊子叮铁牛般,毫不相应。
  当然,谈禅理的诗不一定都无味,古灵神赞遇百丈怀海而悟,回到初受业师父处,见师父看经,蜜蜂投窗纸求出,乃以一语双关诗点化于师: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如此谈理遂令“师父异之”,一问,方知徒弟已高于己,乃告众致齐,请其说法。
  禅理诗如此,悟道诗亦然,克勤阛悟的“金鸭香销锦绣帏,笑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好诗,只是在禅诗中,这类好诗究属少数,真诗意盎然的,还是那些在日常或行持中当下应缘,具现禅机、禅味的作品。
  禅讲无心应缘,又以“道在日常功用间”琢磨自己,禅居诗因此成为禅诗之大宗,而禅居诗中最常提到的则是“闲”: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诗中的闲,当然不是无所事事的闲,而是无修无整、随缘作主的闲,所以闲中不只淡然,尤有一种无心应缘的趣味,石屋清珙有诗说:
  禅余高诵寒山偈,饭后浓煎谷雨茶;
  尚有闲情无著处,携篮过岭采藤花。
  人到这时就无入而不自得。本来,禅家生涯就是一种生命的减法,在相对来说,它能给处于世间加法中的芸芸众生一些省思,就绝对而言,也只有如此乃能让觉性起其作用。闲的背后,因此有著皎然诗中的心境:
  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
  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
  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
  禅居,不只恬淡,更得冷然,因冷然独生,生命乃有禅机、风骨以至气魄,从“一炷清香自得闲”,到“孤轮独照江山静,自笑一声天地惊”,这幅度极大的生命色调,其实都来自于此。于是,真正的禅子读憨山德清的这首诗乃必然有直映我心之感:
  万峰深处独跏趺,历历虚明一念孤;
  身似寒空挂明月,唯余清影落江湖。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