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两朝皇帝敕封的伏虎寺和实际寺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孝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两朝皇帝敕封的伏虎寺和实际寺

  作者:张孝洲

  古语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当你走进江淮名胜冶父山时,两座千年古刹跃然映入你的眼帘,山巅伏虎寺,山麓实际寺,庄严而雄伟,古老且辉煌。两座千年古刹曾受到唐昭宗、宋太祖两朝皇帝敕封。千百年来在此修身拜佛、游览观光者不计其数。古寺四季香烟缭绕,钟鼓回荡,仿佛是蓬莱仙境。

  坐落在冶父山巅的伏虎寺巍然高耸,禅房幽深。据载,冶父山北有古祠,即古龙禅祠,是旱年祈雨之所,后为龙王庙,六朝时为华严庵,唐为伏虎寺。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因山上住有伏虎禅师,故“敕建伏虎寺”。紧靠伏虎寺北是无梁殿,又名无量殿,始建于889年,全系硅石拱成,殿内供有真武祖师等金像三尊。相传每当盛夏来临,有雷神洗殿以扫除毒物,寺僧每观有雾气升起,则预知雷神期至,这是其他名山所没有的。无量殿是目前庐江县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伏虎寺南侧为望江楼,明建清修,楼高数丈,雕梁画栋,飞檐拱壁,内供汉白玉观音菩萨像。登楼远眺长江、巢湖,近俯群山,湖光山色,烟云浩渺,故称“冶父晴岚”,蔚为庐江八景之一。伏虎寺前建有肉身殿,殿内供奉着涂漆装金的妙山法师肉身,还有果安法师肉身正在装金供奉。此外,寺内外有白像石、青狮石,寺前有莲花石,寺后有龙角石、老人石,寺西有晒经石、白佛岩,寺东袈裟柜等,各有佳传。1984年,伏虎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寺观。

  位于冶父山东部山麓的实际禅寺,始建于唐,重修于宋。宋太祖曾赐匾额曰“实际寺”,敕建大雄宝殿。宋仁宗景祐年间迁于山东麓建大刹。梵宫宏大,甲于江淮,鼎盛时期,受戒和尚千余众。后因几经兵燹,屡修屡毁,现重建的大雄宝殿高21米、长26米、宽10米。修复后的实际寺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寺内供奉西方三圣、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菩萨500余尊,半边天临空而立,形似天庭。精雕细刻的龙凤、花鸟近千样,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左右有两口古井,名双眼泉,相传此地形如雄狮,泉乃狮眼,不可填废,一经填废则僧人多患疾病。院后有泉,名彀壶泉,汲水仅足一壶,又称一壶泉,泉水不溢不竭,清澈甘洌,最宜烹茗。另传泉水取之洗眼,可以明目。实际寺前有万工池,池面数亩,水清见底。据说当年挖池时费工万个,故取名“万工池”。实际寺前20步生长古榉两株,树高数丈,胸围9尺,枝叶繁茂,宛如华盖,相传是清顺治年间实际寺住持星朗和尚所栽。由实际寺遗址沿石径上行50米有桥,四周绿树翠竹成荫,桥下溪水叮咚,昔日寒松禅师游经此处,见绿树芳草之中清溪几转穿桥而去,以“转翠”作桥名,沿用至今。转翠桥左侧山坡,修竹百余亩,亭亭玉立,微风吹过婀娜多姿,媚态宜人,犹如少女翩翩起舞,情趣盎然。

  在一座山上拥有两座千年古寺,并且受到两朝皇帝敕封,实属罕见。这不仅体现了冶父山的独特与神奇,也印证了冶父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