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史料——木制经版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史料——木制经版

  书籍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佛经的传播,大致可分为抄写、木版印刷等阶段。而藏文经版浩如烟海,其刊刻时间还要追溯至松赞于布时代,那时藏族就广泛使用了雕刻技术,西藏地区的许多经文、石刻、石碑以及木制建筑物上所刻的人物、花卉、鸟兽即是明证。但是,印刷术是从13世纪开始传人西藏的,后来,皇家令寺院抄写藏文佛经存放于宫殿之内,其时间不晚于元至治元年(1321)。据《元史》载,至治元年三月,“宝集寺金书西番波若经成,至大内香殿”。在信众心中,抄写佛经是积德行善之举,故一直延续不断。明成祖时,还请西藏名僧来京缮写藏文经书,并在京设番经厂,刊刻经文,印刷经书,以传播藏传佛教教义。至清代,刊刻经文,呈现出满、汉、藏、蒙四体文字并存的特点。宫廷刻经处,刊刻了大量的佛经。在装帧上运用了多种工艺技巧,显示出富丽豪华的皇家气派。

  雍和宫藏有木制经版15000余块,多为藏文。其经版来源有三:一为皇家请西藏僧人刊刻的,二为昔年京城其它藏传佛教寺院的经版流人雍和宫的,三为雍和宫四学殿中时轮殿僧人刊刻的。自2000年始,在雍和宫住持嘉木扬·图布丹倡议下,经多方配合,对经版进行整理。这些藏文长条形的经版是从梵文贝叶经的形式演化而来,其经版刊刻时间最早的为清代康熙年间,最晚为民国年间,并以康熙至乾隆年的经版为多,包括藏、蒙、满、汉、梵五种文字。井有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在一起的经版。雍和宫的木制经版有:《诸品积咒经》、《金刚经》、《心经》、《威严护法经》、《莲花经》、《关帝赞》、《普贤愿文》、《布坛法》等,还有宗喀巴大师和章嘉国师的著作。其中章嘉国师所著的《慈国师法语》共七卷,每卷由数十块经版组成,总计500余块。最引人注目的是《诸品积咒经》,由459块经版组成,其上经文雕刻工细,刀法娴熟,细密坚硬,整块经版微微泛着朱红色,说明过去此版是以朱砂汁印刷。

  雍和宫经版质地有桦木、梨木、桃木等木料。旧时,在西藏印经院所用雕刻经版的木料多为秋天伐来的桦木,即将无疤痕的木料劈成长块,经水煮、熏干,后放在羊粪中沤一冬,再取出用水煮并烘干,并经刨制等工序,即成为双面光滑的木板。再在木板上刊刻经文,刻经的僧人通力合作,孜孜不倦。为防止刊刻有误,每日只刻二、三行版面,刻好经校对无误后,方可印刷。纸张用富有纤维的草根皮特制,其吸水性、柔韧性强,且防虫蛀,久藏不坏。每印一次,要用一种叫“苏巴”的草根熬水,洗经版,晾干。久而久之,经版光泽细腻。

  雍和宫的经版多为60—70厘米长,也有20厘米左右的。还有数十块版画,大小不一,内容为佛像、佛塔、坛城等是研究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史料。

  来源: 雍和宫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