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序
《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序
作者:潘德荣
由我来主编《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以上海玉佛寺为例》,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一种佛缘。多年来,我一直浸润于西方诠释学,偶尔也读一些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也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的诠释传统,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展开中、西诠释思想的双向的批评与反思,以他山之石攻玉。而佛学理论,其经典虽也有如何进行现代诠释的问题,但终因其博大艰深,若非悉心精研,恐难窥其堂奥,是故一向视为畏途。
我接触佛教界人士,起初完全是因工作关系。正是通过他们,我逐渐了解了一个不同于尘世的世界。我对于宗教,此前基本上是在无神论的理论框架中的那种理解。比如费尔巴哈关于基督教的本质之论述,就曾对我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无神论者基于理性而对宗教进行的批判应当说是深刻的,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说,这种批判无疑是片面的。
神灵是否存在?依我之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从唯物主义出发,坚持一种客观知识的立场,其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为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如此众多的信徒呢?人们难道会对一个子虚乌有的、从根本上不存在的事物绵延数千年地保持虔敬之心吗?
或许我们可以在对这一问题的另一种回答中找到答案:被信仰的对象本身就标志着一种“存在”,它存在于心灵之中,乃是一种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就是对“神灵”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的肯定的回答。正是这种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规定着信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此种心灵之中的存在,作为被信仰的对象,人们名之为“佛陀”、“上帝”、“神”或“某某主义”,等等。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它的存在,或者并不知道其以何种方式存在,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它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着我们的生活世界,其作用之大,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纵观人类的历史是如此,而在当今世界也不例外。世界动荡不安,宗教上的冲突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争战,虽然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上的诉求,但是在他们的旗帜上,书写的却是“圣战”二字。对于信众而言,“神”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相属感、被认同感,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因之具有一种神圣性和合法性。
在宗教内部,其信仰凝聚着人心,然对于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各宗教与政府、各宗教之间的关系,宗教本身的凝聚力就可能转化为一种离心力。因此,在我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时,深入了解宗教、加强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理论界应当重视与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采用合作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完成此一任务。我们选择与上海玉佛寺合作,一是因为玉佛寺本身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传统;二是基于对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的了解。觉醒法师是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精于佛理,眼光高远,本着“文化建寺,教育兴寺”之理念,勉力将佛教建设成文化的系统工程;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便于合作,我们双方经协商于2006年7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该所采用双所长制,由觉醒法师和我担任所长,整个合作过程是愉快而又富有成效的。而且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事物中,觉醒法师举重若轻的领导风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展开的首个研究项目之主题,就是玉佛寺倡导的“人间佛教”及其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就。这项研究的成果,便是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以上海玉佛寺为例》。书中比较全面地梳理了玉佛寺在文化、教育、学术事业、寺庙制度建设、慈善事业、对外交往活动等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文化建寺,教育兴寺”之理念,表明了古老的佛教理论在当代社会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生命力。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