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为世界遗产管理作一个“中国样本”
峨眉山:为世界遗产管理作一个“中国样本”
□ 马元祝 《风景名胜》 2006年第03期
云上金顶,天下峨眉。随着第一山的建设和金顶工程的完成,峨眉山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国人和世界面前。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先生在考察峨眉山后说:“峨眉山是世界遗产保护得最好的地方之一。”这是对峨眉山世界遗产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峨眉山的独特之处在于,把传承和弘扬巧妙结合,打造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事实上,自然和文化遗产不但是天人合一的产物,还是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地方。而在对遗产的管理上,也存在物和人两个方面。精髓在于两者的和谐共处。
在对待峨眉山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上,我们着重于“挖掘、恢复、提升、打造”。也就是保护和恢复自然、文化遗产而不改变遗产的性质,做到更好的再现和提升。金顶工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峨眉山被称为“震旦第一山”,一直有峨眉天下秀的说法。很多人理解这个“秀”就是说峨眉山植被好,其实它的原意就等同于“美”,是对峨眉山整体景观和内涵的综合评价。峨眉山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以普贤道场为魂的佛教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不可分割,突出的例子就是金顶与四大奇观。
“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峨眉山佛教开始于公元1世纪,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寺庙。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历代以来从山脚到山顶曾经有150多座寺院,特别是三千多米的金顶上,曾经形成以锡瓦殿、铜瓦殿、金顶(金殿)、光相寺等为主的全山最宏大的一处建筑群,并与佛光、圣灯、日出、云海融为一体,宛如天庭,既代表佛的圆满光明,又汇集了人间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可惜后来无情的大火数次将金顶烧毁。所以说很长时间里,峨眉山的历史面目没有完整真实展现出来。
今天即将完成的峨眉山金顶工程,再现历史,是峨眉山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包括恢复金顶寺庙、十方普贤塑像工程、四大奇观观景台、电视塔台搬迁、气象站改建。重建后的金顶,拆除了与原风格不协调的电视转播塔、气象站,加大了对遗产地的保护力度,使金顶更具历史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全面提升了金顶的景观和文化地位,让金顶的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一体。雪山环抱的云海之上,48米高的普贤金像端坐,金银铜三殿一片辉煌,金顶成为世界最壮丽的天然观景台和最高的佛教朝拜中心。
通过“挖掘、恢复、提升、打造”,在遗产的传承和弘扬上,峨眉山在保护的同时把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保护好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而且要为后代留下我们这一代创造的传世瑰宝。
如果说佛教的庄严世界是为了让信徒得到幸福和圆满,那么我们对风景区和遗产的保护管理也是为人类造就福利。像峨眉山这样至今依然发扬光大的自然文化双遗产,不但是祖先和当代人所造就,人类自身也成为遗产的组成部分。管理者、原住民和参观者和谐共处,才是遗产保护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人间仙境。
但是在资源国有、统一管理、保护环境等旗号下,原住民往往成为牺牲者。遗产所在地的人民应能分享利益,这是保障遗产管理安全、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有1个乡、16个村、1.6万多农民,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农民最多、社会构成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景区。原住民与景区的和谐共处,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
峨眉山旗帜鲜明地保护景区内农民,在每一个环节上完善当地民众的权益保障机制。坚持两点:吸纳资源地民众参与遗产管理和旅游业的营运,并取得相应的收入分配;以人性化的方式就地安置民众生活,让他们成为一道自然风景。
峨眉山对景区退耕还林1.6万农民的安置,解决好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办法。管委会首先取消了自己的以及与职权部门有关的所有经营网点,然后安排退耕还林的农民去经营,尽最大限度照顾农民的生存与利益。用离土不离乡的办法解决富余劳动力来促进农民增收,密切了景区和农民的关系,实现了景区和农民的和谐相处。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开办旅饭店;经济条件稍次点的,在摊区当个摊主;劳动力强的,去抬滑竿;脑瓜灵活的,去照相;无经营能力,体力较差的,去当清洁工。对远离核心景区、经济还欠发达的山民,管委会推出了“兴边富民”工程。为了引导农民树立遗产保护观,自觉参与遗产保护,管委会推出特色管理和培训教育。这一套办法,无形之中对遗产地原住民与景区和谐相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群众基础。
温家宝同志曾经指出,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地,峨眉山有责任、有义务探索一条新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努力为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作出一个“中国样本”。
(作者系峨眉山管委会党委书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