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间佛教”思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弘扬“人间佛教”思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慈善事业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信仰是捐赠者持续捐赠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研究表明,在美国“宗教组织”和“基于信仰的组织”接受到的捐赠是民间慈善组织接受到的捐赠的四倍。而中国佛教协会作为中国最大的宗教团体,在全国各个省市有上万所寺院,有上亿的信众,是宣扬善念,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最有号召力的团体,一直是本刊重点关注的采访对象。
由中国佛教协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欧盟欧洲工商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国青年技术培训及妇女儿童保护组织等十几家国内外团体联合举办的“国际慈善论坛”即将于2008年1月9日在北京举行。适此机会,本刊记者特意采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作为此届论坛“佛教慈善分论坛”的主要倡议人,一诚长老从慈善、交流两个方面诠释了“弘扬佛法精神,交流慈善经验”的论坛主题意义,并对国内首次召开的“佛教慈善论坛”寄予了深切厚望。
采访一诚长老的时间安排在他接见中韩日佛教团体的间隙,虽然一诚长老工作日程安排比较紧,但听说是《公益慈善周刊》记者的采访,便非常爽快地接受我们的预约,地点就安排在中国佛教协会一诚长老的斋房内。说到我们专程为本次“佛教慈善论坛”来采访时,一诚长老非常高兴地说,这也是中国佛教协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参与主办的行业交流活动,希望佛协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慈善是学佛之根本
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放生”就是培养慈悲心。按照佛教经典原本的解释,“慈”和“悲”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慈是与众生乐,悲是去众生苦。如《大智度论》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由此可见,佛教的“慈悲”思想与“慈善是通过帮助贫困人士,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的工作理念是一致的。
“慈善”这两个字就来自佛经中的“慈心善举”,就是说一个人有美好的心灵,才能做出好的行为。慈善事业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老其老,慈其幼,养其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间的救济在国内很早就有了,在自然灾害,在战争发生的情况下,佛堂就成了难民最好的庇护所,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团体。
说起慈善,一诚长老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印度洋海啸后佛教界发起的慈善筹款活动。2005年1月1日下午1时,海峡两岸百寺千僧捐款千万救苦救难消灾祈福法会在北京灵光寺隆重举行,赈灾法会进行中,现场就筹募了936万元。如中国佛协捐赠了50万元,国家宗教局全体工作人员捐款5万元,台湾佛光山捐款10万元,台湾中台禅寺捐款20万元,江苏无锡祥符寺捐款50万元,峨眉山佛教协会捐款50万元,等等,尤其是一诚长老现场个人捐款5万元,另有李金元居士个人捐款5万元,这次捐赠活动后续突破了1300多万元,这次捐赠活动也成为了中国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谈起一诚长老的个人慈善情况,长老不愿多谈。但据长老秘书照闻法师介绍,一诚长老在江西的时候,为省政协做提案建议立项修建一条佛光大道、慰问敬老院、为灾区捐赠粮食,还在永修发起捐建了三所希望小学。特别是每次回到江西,必定要去敬老院看看,买些生活物资送给他们,顺便问问有什么困难,回北京前还一再叮嘱弟子们要多照顾他们。一诚长老非常关心中国佛教的教育事业,为了解决目前教材混杂不统一的难题,还个人捐赠50万元支持中国佛学院的教材编写。
当记者问到中国佛协对慈善的发展有何看法时,一诚长老提到,早在1993年,朴老在《中国佛协三十年》一文中曾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为此,在2002年9月下旬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佛教代表大会上,一诚法师号召佛教界积极实践“人间佛教”思想,将教育培养人才、勤修三学、奉献造福于社会作为实践“人间佛教”理念的重要内容,在新修改的佛协章程中明确地将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写入总则。而“人间佛教”思想主要归纳为两点:第一点,以佛法净化人心。第二点,以佛教慈善事业回报社会。因此,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倡导佛教慈善事业也是在实践大乘菩萨道“慈悲济世”的根本精神。
论坛有利于促进 佛教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30多个省市,在佛教协会和寺院下正式设立佛教慈善基金会和功德会的机构不足20家,而中国佛协有统计的寺院已经达到了15000多家。而在海外的港澳台地区的佛教团体,60%都设立了相应的慈善部门。特别是在慈善筹款方面,国内的佛教慈善基金会多的只有几千万,少的只有几万元,而在港澳台地区的佛教慈善部门少的基金也有几百万元,多的甚至达到上千亿元。在慈善救济方面,国内的佛教慈善团体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救灾、助学、养老、修路等方面,海外的佛教慈善团体已经从教育、医院、救灾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具备了跨地区实施救济的实力,并且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谈到这些差距,一诚长老强调,佛教慈善论坛是非常好的交流形式。可以把海内外有经验的佛教慈善人士请过来介绍经验,如上海佛协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九江铁佛寺的妙乐法师,还有台湾慈济、香港慈辉等等,同时也是国内佛教界学习的好机会。对于组织方面,一诚长老特别重视实际应用的学习,就是这次论坛要交流一些务实的经验,让与会代表回去就能组织开展慈善方面的工作。
提到对本次论坛的建议,一诚长老说,论坛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这种活动要长期、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今后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慈善方面的培训班,邀请中国佛协机关和各省的领导机构来学习经验。国内佛教慈善方面的工作还刚刚开始,需要媒体的大力宣传,像中国贸易报《公益慈善》周刊这样的媒体,最好有关于佛教慈善的专门报道,这样才能更好的引起佛教界的重视,从而推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
相关链接:
一诚长老生于1927年2月2日,湖南望城人。1949年6月出家,1956年冬由虚云老和尚亲任得戒和尚,受具足戒。1957年,在虚云法师的主持下,得沩仰、临济法脉。1985年,荣膺真如禅寺方丈,重兴祖庭。一诚长老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2002年9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200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