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拾零
上方山拾零
赵润东
孤山口村
读者朋友,在您闲暇有兴去上方山观光游览的时候,定要路过孤山口。然而,您可了解过它的古今地理位置?可曾知道这里的故事和来历?
孤山口,在天开村西北。顺着天开水库大坝一直向里,沿北山盘山公路绕过两道湾,见村就到了。孤山口,要说它是孤山,其实并非如此;称它为孤口,那倒是自然。这里,群山环抱,河溪缭绕。果树林布满山坡,庄稼染得田园一片绿色。顺着弯弯曲曲好似飘带一样的盘山公路向里走,可以直通“二七八”医院,向外可以直达天开出口。过去,这里是个关口要塞。
据《房山县志·古迹》记载:“按大清一统志,孤山是涿、易三州分路处。宋雍熙三年李继宣战契丹于拒马河上,追至孤山口,契丹引去。”又据当地百姓们的传说,外口天开村东坡上有个“悬羊擂鼓台”,是当年窦尔墩的妹妹窦小姐占据的地方,向里到圣水峪青沟,又是唐刘武周拒守的险口要道,推断出孤山口不但是古时涿易(涿州、易州)的分界处,而且还是一个值得注视的古战场。
说起孤山口,您一定要问还有什么古迹没有?有的。关于孤山口村名的来历,其村北二里许,现存石碑一通,上面有文记载。石碑正面刻:“元寂普济堂上开山第一代银公孤山口和尚之铭。”背面文记:“普济开山墓志。”根据碑文内容可知,所谓“孤山口”,是由孤山大师所创造。孤山大师,俗姓李氏,讳进寿生,于武清少侍内庭银作局管理公务,公务之余,留心内典,颇于佛法相应。于是,遍游南海诸大名山,历添知识。后来,披剃更名,隐居在此。结识静侣,以尽礼诵。看到“山路迨遥,行着艰辛”。于是,在这里创建普济堂,又称普济禅寺(即孤山口村中大寺名)接纳行者,便利来往路人。因此,“劳者得安,行者得息”。以后,大师又将此地命名为孤山,以铭其志。所以,当地人就根据孤山大师及这里的自然地势,称此地为孤山口,直至今日。
现在,孤山口远不是当年孤口要塞了。在它的北面,有从北京通往山西太原的穿山铁路;村前,是从周张公路引过来通向上方山的柏油公路。这里四通八达,引来了众多游客,开阔了当地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优越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正在尽情地亭受着幸福生活。
中院村
房山区岳各庄乡境内的中院村,位于著名的上方山下。它群峰环抱,丛林疏密;圣泉之溪,萦回九曲。两岸峰峦倒映,每曲各有异境。大凡去上方山游览观光的客人,路过此处,只顾上方山之奇境,而忽视了这里的风光古迹。
其实,中院村与其它胜景一样,也有着幽雅风貌和值得考究的历史。就在上中院村北,现在座落石桥的地方,原来有一通历史久远的“里程碑”。上面镌刻着几个大字:“张骞通西域之路。”前几年,石碑不幸被村中住户砸毁砌了房基。
中院村,得名于中院寺。中院寺座落于上中院村北的平顶山上。顺着溪水缘源而上,从北面一看,那真象山东的蓬莱仙阁。
据《房山县志·古迹》载:“在城西南四十里,魏必复开天中院碑记曰:“天开古名刹在房山之麓。规制终于汉,历晋隋迄五代,盛于辽废于金。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次建栗园寺,次建皇后台东西两寺,次建涿州设济寺,规模庄严,拟于天开又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按据上游创水碾三,以从众僧馔费。至元二十七年世祖闻而嘉之,特赐圣旨护持应公……”由此可见,中院村之中院寺,与上方山之兜率寺和天开寺,自然形成上方山三院。过去的僧侣香客经天开寺漫游,多聚于此。然后至接待庵,缘云梯而达兜率禅林。
有关中院村的景致,房山邑人刘玉衡曾作诗咏道:
疏疏密密树丛生,
转过山头一水横。
三两人家茅屋隐,
隔墙犬吠马蹄声。
现在,中院村已是几百户人家村庄,红砖瓦舍,果树成荫。公路可通东西南北,再也不是闭塞的山庄了。
七十二庵
上方山上,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古迹传说,煞是迷人。九洞十二峰,洞洞奥秘,峰峰奇异,七十二茅庵,庵庵有水,有僧,别有一番景致。当地人都不称圣水峪,上方山的名子,而习惯地叫它“接待庵”。
其实,“接待庵”并不是圣水峪、上方山的总称。它只是七十二座茅庵最前边的一个,也是依次游览的起点。原来,接待庵是座落在进上方山的道口,现在二七八医院的位置上。这里原有一个四合大院,是专门为了接纳招待拜佛进香的僧人游客而设置的。僧人游客每每行至于此,都要歇歇脚,住一宿,第二天从这里出发,便可登攀云梯上山,漫游观光上方山全景,有诗记曰:“绿阴深处□停骖,选胜先登接待庵。峭壁压檐朝耸翠,清溪绕户晚拖蓝。逢人共说蚕又险。欵客频聆尘尾谈。到此行行应小住,无边妙境好徐探。”①又有“云梯庵”诗曰;“红墙隐约紫霞蒸,突兀天梯三百层。鬼斧悬崖开石径,佛门觉路引金绳。仙心缥缈宜诗客,梵语依稀听老僧。宛上蓬莱登绝顶,书生夙志遂云凌”②。据《房山县志》记载,原来上方山有一百二十座庵,后来仅七十二座。兜率寺是群庵的总汇。其它各庵是:崇宁庵、延寿洞、苹果园、大臧庵、大悲庵、本极庵、文殊殿、文殊阁、观音殿、西朝阳庵、般若庵、静业庵、大成庵、望海庵、西域庵、兴隆庵、端云庵、澹远庵、西方庵。弥陀庵、黄龙庵、地藏庵、松棚庵、西向台、永慈庵、因果庵、福寿庵、胡公庵、十方院、福德庵、积德庵、势至庵、皈依庵、塔院庵、云花庵、送子庵、华严洞、东坡庵、药师殿、办香庵、东朝阳澹、圣贤殿、虹桥庵、普提庵、普兴庵、新开庵、普贤庵、尊胜庵、一斗泉、文殊洞、圣泉洞、狮子崖、广慈庵、九还洞、云居庵、法华庵、石佛殿、堂子庵、极乐庵、金刚洞、向阳庵、云梯庵、接待庵、普济寺、白牛洞、西方洞、背阴洞、观音洞、摘星坨、毗卢庵,总计七十二处。可见,当年的上方山是多么奇异状观。高书官曾作诗“上方山”赞云:
境比桃园信??开七二庵。创建独存冯保迹,苦修遥想道微龛。昆仑同与瑶池近,会稽休言禹穴探,诗客寻芳憨似蝶,老僧入定静如蚕。一湾潭影澄怀报,百尺星坨接蔚蓝。奋志功名浑似梦,殚情云水也为贫。晚年饱阅人间事,到此方能悟苦甘。
注:①《房山县志·艺文》“接待庵”赵之燮
②《房山县志·艺文》“上方山”高书官。高书官:田各庄人,原保定师范毕业。
(《房山文史资料》第1辑)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