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利州古塔
瞻仰利州古塔
作者:龙翔寰宇
利州古塔又称精严禅寺塔、利州佛塔、大城子古塔,俗称老塔。1963年9月30日,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石碑“大城子塔”。古塔位于喀左县大城子镇东部,蒙古族高级中学古塔分校院内。这里北枕松山,南临大凌河西支榆河,东隔护城壕(现古塔街),与辽金元时期的利州城址相邻。
第一次瞻仰利州古塔是1966年11月在公营子中学读书时,学校革委会组织红卫兵到当时的红卫中学串连,那时得以瞻仰古塔尊容。之后1975年到团县委工作以来,特别是弟弟在这里读书时,更是经常到古塔下拜访、品读、瞻仰。当你驻足塔前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参天苍劲、神态各异的两棵古槐,她那粗大挺拔的树干给人刚毅、苍劲的感觉,她那密密皱裂的树皮,枯朽深凹的树结,都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悠远。东边那株有两个大枝向前伸出,仿佛在张开双臂,迎客而至。西边那株,犹如一名威武的壮士,凛然不可侵犯。每当春天来临之时,在那屈曲的虬枝上会开满洁白的花朵,而且是两棵树相隔半月依次盛开。因此,人们称之为鸳鸯槐。当夏末初秋时节,你又会看到开有淡淡的黄绿色的花朵,更为这古塔增添一种幽静、肃穆的神韵。当你仰视塔尖时,但见成群的紫燕穿梭,上下翻飞,左右翩跹,燕鸣呈祥,呢喃祝福。
利州古塔始建于辽代,平面是八角形,塔高34.1米,两层塔身,一、二层为空心楼阁式,塔身以上七层为实心密檐式,收度较小,这种双层塔身的形式在辽金塔中是鲜见的,精严禅寺第一代主持圆寂后就葬于此。每层塔面为白色,整个塔身灰白相间。塔的基座用石条砌成,高出地面六米,上有须弥座,第三层须弥束腰部下饰一周方砖浮雕“二十四孝图”,浮雕上面是带有浓郁佛教色彩的仰莲花座,座上除正面外,每面各有三只砖雕狮子驮着平座,平座上为第一层塔身。塔的第一层南面辟有门额为圆拱状内外相同的卷门,两侧嵌有石碑,上面分别用正楷刻着“万古”、“流芳”四个字,东、西、北三面为假门,门两侧为两目凶狠、身着铠甲、手持利刃、威风凛凛的浮雕力士。其余四面雕有八大金刚,那形象有的戎装在身,满脸杀气,有的宽衣博袖,自然潇洒。第二层塔身,守卫四门的八尊力士基本与第一层相同,但另有八尊慈眉善目形态不一的菩萨浮雕。塔身以上七层密檐均为砖雕斗拱出檐,斗拱之间是砖雕花卉。
走过古槐,拾阶而上,来到灵官殿前,大殿和下面的高台及须弥座以下可以看出维修过的痕迹。从塔前的碑志可知,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曾对该塔进行部分修缮,并在塔南筑高台基,增修一座灵官殿,此殿为硬山式,面阔三楹,台基前为26级踏步,在大殿后设门可拾级进入第一层塔的南面卷门。如今灵官殿已与古塔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高台台基为四层石条砌成,上面青砖结构,台面近似于正方形,四周镶有石条,既起到了装饰加固作用,又与台基相呼应,可谓匠心独运,构思巧妙。灵官殿坐北朝南,它的前面处在高台的中线上,大殿雕甍画脊,檐牙高啄,殿前与门窗相映的两个红漆大明柱托起檐下这面斑驳的横梁,从残留的漆片上可以想象画面当年的悦目传神。一尺高的殿脊,两端各为一条高高突起的躯体盘旋双目怒睁的圆雕青龙,那张开的利爪,髭起的须髯,给人以施威逞性的感觉。脊的中央为镏金宝顶,在阳光照耀下光芒耀眼。两侧脊面戏珠于茫茫云海之间的两幅完全相同的青砖浮雕,布局巧妙,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走进四扇两面对折的殿门,殿内宽敞明亮。这里当年佛事盛极一时,是僧人焚香默坐、参禅悟道、信徒顶礼膜拜、“消遣世虑”的地方。古塔浮雕造型优美,风格质朴,是一组精美的辽代砖雕艺术品,它不但丰富了我国密檐塔形制,而且对研究佛教在中国北方传播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与这座古塔相映衬的是塔西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儒、道、释三教主持合建的“守性寺”。该建筑为七进式,布局别致,连接巧妙,禅房殿宇中的石雕、木雕、砖雕,触目皆是,那精美的图案显示了我国清代雕刻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这些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中轴线上,五进歇山式的“玉皇阁”,这掩映于青松桃林中的三层楼阁,远看玲珑剔透,古朴典雅,像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可以看出建筑之初设计者大胆追求了一个“异”字。阁楼第一层为圆拱形石雕门,两侧各有一个石雕圆窗,所用材料整个建筑均为石条。走进里面,八根朱红色大柱托起一个“回”字形方框,这“回”字又托起了上一层楼板。登上东南角的楼梯,来到第二层,这是完全用青砖砌起的,室内不见一根柱子,显得格外清静旷远。然而,当你走出前面的拱门,会惊奇的发现,在平台突出的四边每个角上都着四根近碗口粗的朱红圆柱,它们支起了第二层的飞檐。飞檐上四条精雕细刻的垂脊又托起了阁楼的第三层,这一层顶部四条垂脊,一端各走檐角,一端聚于横脊的两端。下面紫色的墙上,东、西、南面恰到好处的开有方窗,当你站在窗前,凭窗远眺时,你就会对古人所讲的“心旷神怡”、“游目骋怀”,有更深刻的领悟。阁楼里面的构造,更是独具特色,令人称绝。四面墙壁半腰处有红漆方木,组成了一个正方形加固墙体,设计者又科学地运用力学原理,在两木相关的直角处拉上一根斜木,固定了正方形结构。一根酷似毛笔的蓝色圆木纵横交错的从上部垂下,与斜木相连。这神来之笔使上下浑然一体,巧夺天工。
如今,这古塔、阁楼已走过历史的漫长岁月,成为蒙高中古塔分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从这里成为喀左最高学府后,从古塔下这所学校里走出大量的莘莘学子,步入清华、北大、南开、复旦、科大等全国高校,又从这些院校中考入中央直属机关、科研机构、军营、工厂……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精英。
古塔,作为大城子的标志,古利州的化身,小城的象征,她见证了历史的风雨,历数着这些年代的风云变幻,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她矗立在古城的中心,更矗立在小城人的心中。她目睹着小城的巨大变化,目睹着小城的迅猛发展,目睹着小城人们生活的新变化,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更滋润。她激励着小城的各族民众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把小城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庶、平安、洁净、环境优美、最适人居的现代化新城。
戊子年仲春於劲草堂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