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明代藏传佛教金铜造像
炳灵寺明代藏传佛教金铜造像
董彦文 王亨通
炳灵寺明代早期佛像基本体现的是西藏风格,制作法式远承印度萨尔那特式风格,所以佛、菩萨造像基本都不划刻衣纹,大衣和裙的装饰采取贴身薄透手法。炳灵寺明代早期佛坐像即身着袒右肩大衣,仅在胸部刻化出双道花纹以示大衣的存在。大裙紧裹双腿,双腿弯上方有双道装饰性衣纹,佛面容沉静,眉弓处有阴刻眉线,整体装饰西藏风格很浓。与坐佛像风格基本一致的是文殊菩萨像,文殊头戴五叶花冠,花冠正中似半月形状,佩大耳环,袒上身,戴项圈、臂钏。下身着裙,但只在腰间肚脐下方和双腿间刻划装饰性衣纹,以示穿裙。这尊文殊菩萨坐像极富人体之美,尤其手和脚的写实性很强,雕造精美,是明代西藏佛像中的精品。与上述造像风格接近的还有黄财神像,无论莲座、面容、手脚还是财神手中的宝鼠都十分逼真写实,极富质感。财神袒上身,下着裙,腿部阴刻梅花,束冠缯带在双耳上方结成扇形等都可以看出西藏的风格特征及其影响。
炳灵寺明代中期以后佛像作品的突出特点是衣着具有汉文化的特点,个别菩萨造像仍袒上身,但大裙衣纹层次清晰,完全符合汉族人的审美情趣。从佛像上看,其头部偏大,国字形脸庞以及刻划精细的衣纹、缯衣的柔软质感强烈等特点都明显具有汉文化因素。另外,菩萨装的弥勒佛像,脸庞亦为国字形,身体健硕,衣着华丽,陂帛飘逸,制造之精美不下于官造。
还有一类佛像和高僧像虽然汉文化特征因素相对弱一些,但西藏风格也明显减弱。有些学者将这种汉式风格明显,外来影响不够清晰的佛像归为藏东风格。
释迦牟尼佛造像
弥勒佛造像
释迦牟尼佛造像
无量寿佛造像
黄财神造像
出自: 《丝绸之路 》 2003年2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