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继承与创新——2010年尼山论道述论
尼山脚下,泗水之畔,群贤毕至,儒音回响。8月25日至28日,2010年尼山论道在山东泗水圣源酒店举行。本次论道由尼山圣源书院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协办,来自海内外的三十余位代表和国内高校的四十多位研究生齐集一堂,围绕“儒学的继承与创新”这一主题交流切磋,畅所欲言,为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又增添了色彩浓重的一笔。
在论道开始,与会者为今年3月8日去世的书院执行院长、著名思想史家、山东大学资深教授丁冠之先生静默一分钟,大家在庄严肃穆中缅怀这位具有浓厚的儒者风范、为书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师长。
在随后的两天里,共举行了八场论道,有十八位学者主讲,二十位学者和四十位学生参与了讨论。
第一场论道由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教授孙宝山代替因病未能出席的书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宣读了《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的发言。牟先生系统地总结阐释了“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三种儒学继承与创新的途径,认为“三新”之说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儒学的继承与创新才可以顺利进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桂钿作了《儒学现代化》的发言,他认为思想在时间的传播的特点就是不断地现代化,现代化就是这个时代的时代化,儒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中就已经现代化了。
第二场论道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祥龙主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作了《孔子归来与儒学创新》的发言。他提出回到孔子是返本开新,孔子归来是依本成新,回到孔子即“返古”、“复古”是不可能的,而孔子归来的“依古”是可能的。儒学的创新是依本成新,孔子即本。山东师范大学齐鲁研究中心教授王钧林作了《儒学创新与发展》的发言,他主张儒学要有所作为,必须融入现代性,参与指导现代化。
第三场论道由周桂钿教授主持。书院执行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前校长刘示范教授作了《时代呼唤孝道》的发言。他认为“孝道”为儒家的政治理想铺垫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进行科学加工改造,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强化国内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张祥龙教授作了《孝出现的原因与效应——哲学人类学视野中的一个儒家问题》的发言,他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孝的产生进行了科学考察;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翔海作了《“孝”与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的发言,他从“安身立命”的层面对“孝”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第四场论道由李翔海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全国外国哲学学会会长王树人教授作了《最高价值的失落与追寻——兼评上帝的爱与儒家的爱》的发言,他从中西对照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最高价值——“圣与仁”的失落所导致的危机,主张通过与传统价值血脉接通建构新的最高价值理念。北京外国语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作了《全球视野是儒学继承与创新的必然之路》的发言,他从中西比较的广阔视野提出儒学的复兴就是要将中国“一多不分”的宇宙观、价值观推向世界。
第五场论道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吴根友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向世陵作了《论宋明理学的兴起》的发言,他通过理学兴起的历程的追寻点出理学家传播并重新体贴的儒家价值理念对于完善今天的文化和社会建设仍不失为一副有所裨益的清醒剂;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杨祖汉教授作了《程伊川、朱子“真知”说新诠——从康德道德哲学的观点看》的发言,他从康德强调哲学思辨用于道德的理论得到启发,对程颐、朱子的义理形态及其所以重智之故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郭沂教授作了《“心即理”还是“性即理”——心性新论》的发言,他指出从子思的心性论到程朱的“性即理”之说、从孟子的心性论到陆王的“心即理”之说是血脉相连的,认为“性即理”和“心即理”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第六场论道由杨祖汉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国强作了《自由与必然的无碍——唐君毅对儒家传统天命思想与道德自决关系的疏论》的发言,他从自由与必然的角度对唐君毅关于传统儒家天命观念与肯定人在道德实践中的自由自决相辅相成关系的疏论进行了阐释;林安梧教授分别作了《“父”与“权”:中国文化传统中“孝道”与“皇权”的纠结》、《当代新儒学理论系统之回顾与前瞻──以牟宗三“两层存有论”为核心的反省》的发言,在前文中他通过对“孝道”与“皇权”的历史考察提出当今的“孝道”已摆脱“皇权”的不合理限制,有着崭新的发展可能,在后文中他通过对牟宗三所建构的“两层存有论”展开反思,提出建立公民儒学是可能的。
第七场论道由向世陵教授主持,吴根友教授作了《儒家“仁爱”思想研究论纲》的发言,他通过对儒家“仁爱”思想发展史的勾勒,对建立“新仁爱”思想进行了探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方旭东作了《儒家伦理学与不偏倚性——就儒家有关悌道的论述而谈》的发言,他通过对儒家有关悌道的论述考察了儒家伦理学对不偏倚性的认识。
第八场论道由刘示范教授主持,台湾元培科技大学教授朱荣智作了《儒家止学述要》的发言,他结合儒家经典对知止即人生如何进退安身进行了阐发;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高立梅作了《〈说苑〉儒道互补的“敬慎”思想解析》的发言,对《说苑》以儒为本、以道合之的道德修养论进行了分析。
此次论道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改进,为了体现“和而不同”的原则,邀请了从事中西哲研究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和众多高校的研究生参会,使论道既有理论的高度和广度,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并采用了围座的方式,增加了讨论时间和力度,大家议论热烈而不失尔雅,真正体现了君子之争的儒家风度。此外,还专门为学生设立了《问学茶座》,为他们提供了向众多老师问学的难得机会。在论道期间,学者之间、学者和学生之间相互作诗酬答,表现出了儒者的雅意。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