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台山悟佛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薛广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台山悟佛

  作者:薛广勤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首,曾是大佛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菩萨,在佛国中是管理智慧的高级官员,地位仅次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这位大智大慧的佛,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重,其塑像遍布世界各地,其香火供奉昼夜不息,其善男信女不可数计。这样一位大腕级的佛,自从汉代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可以包容一切,且同化能力极强的民族当中。于是北魏时期,在这偏僻的大山之中,便有了清凉寺的庙宇,至唐代,因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反隋时,得到了佛教信徒的帮助,对佛起下宏誓大愿,得天下之后,便兑现诺言,大建庙宇,大兴佛事,五台山的佛事便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因西天中的“佛”与世俗中的“皇”争夺俗众,进而争夺利益,便几经兴佛灭佛,佛教的发展也几经挫折。到清朝,康熙皇帝为防止蒙古与西藏的游牧民族飙起于高原之上,便从思想与精神上驾驭控制他们,将内地与边疆的文化融为一体,大兴佛事,并将喇嘛教引入,五台山便成了青庙与黄庙并存的圣地。以致进入二十一世纪,这里依然晨钟暮鼓,香火缭绕,和尚尼姑成群。

  因这佛国有着不可名状的神秘,加上现代社会交通的发达、旅游业的兴起,这佛国当中那些三步一磕头、五体投地的虔诚信徒,那些虽不是虔诚的信徒,但也抱着一丝希冀前来免灾禳凶的香客,那些在城市中紧张了好几个月,出来轻松一下的游山玩水者,都汇聚到了一起,以致袈裟与时装辉映,香火并炊烟缭绕,梵音与歌声齐飞。在这里,古代与现代的、外国与中国的、佛国与俗世的共处一体。

  因工作地紧邻五台山,时不时就要陪伴亲朋好友到此一游,去多了,都有些厌倦了。前两天,因工作需要,同几个朋友再次到五台山,相遇了一些事情,产生了许多新的感觉,细细思来,我这个世俗之人竟仿若悟出了一些佛理。

  我们的第一站当然是五爷庙了,据说五爷善心最重,凡来者有求必应,最为灵验,香火也就格外旺盛。进得庙来,先买香礼佛,坐北朝南的五爷庙前,善男信女们双手合十,双目紧闭,虔诚地磕下头去,在心中默默地许下心愿,一拨又一拨,前赴后继。此时庙里时而发出“铿锵,铿锵”的锣鼓声,时而响起“呢呢喃喃”的念经声。这是在为那些愿舍善财的香客们做道场,十几分钟下来,多则几十万元,少则几千、几百元不等。与五爷庙相对的是一座大戏台,台上正上演着一处古装戏,说是太原某老板为还五爷愿而特意出钱上演的,尽管台下看客寥寥,但台上演员还是起劲地唱着。与五爷庙共处一院的还有文殊殿,殿内供奉着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塑像虽然金碧辉煌,但香火似乎没有五爷庙旺些,那些个烧香的也是先到五爷前,再到文殊殿。文殊这位引进的大佛、洋佛,是个外来和尚,怎没一个本土的佛法力大呢?这个问题在心中久久回旋,不得其解。

  出得五爷庙,便是塔院寺,据说当年毛泽东从延安出来,要到西柏坡,七转八转,路经五台山,便在此借宿,且占卜一卦,留下许多悬念。出于好奇,我们也沿着塔院寺的台阶拾级而上,此时路旁转出一个年轻的女人,一再动员要给我们导游,价格仅收5元。原不想叫导游,其原因是经常被忽悠,多花几个钱事小,还闹得心情不好,游兴大减。但被她磨缠不过,便应允了下来,一路游来,导游也还尽心,耐着性子介绍,时不时还有些微笑服务。我想在这佛国当中,人们的心灵大概已经净化了,举头三尺有神灵,一举一动,佛都在看着,还敢给人巧设机彀?便心情释然,并生自责,不该把人看得都坏。就在游兴正浓之际,导游一句“此处有佛的舍利子,要不要过去看看?不收钱的”,我不加思考,便随同前往。到得跟前,是一处平房,里面几个穿着僧衣的男女立即起身,双手合十,一句“阿弥陀佛”,使我们很觉礼貌有加。接下来的是一个长得挺漂亮的女尼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布置得神秘莫测的房中,灯光设计得昏昏暗暗,周围摆着数件法器,中间一个台上摆放一卷佛经,说是四川峨眉山的一个高僧刺血写就,叫血经。在其后面台子上的一个玻璃罩子里,一个又黑又亮、看似石头的很小物体在灯光的变化中,似显非显,周围的台面上摆满了莲花之类的灯具,上面点燃着蜡烛,那个漂亮的尼姑介绍说这就是佛的舍利。介绍间,女尼不厌其烦地要求我们对佛要有一颗尊敬的心。参观完舍利,我们被带到一个灯光极暗的屋子,中间坐着一个中年僧人,女尼说是得道高僧,旁边还有两个小僧侍立于旁,稍候之后,在高僧的要求下,我们双手合十,聆听他来讲法,大概三至五分钟,他讲了一些佛的观念,基本的是佛不看一世,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你在过去做了好事,今世就有好报,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再报,也就是佛的因果原理。在那肃穆有加的殿堂,我们每人分别被赠予不同的佛物。一出来,便有小僧迎上,把我们迎到类似于商店的柜台前,里面的小僧一边给我们讲着高僧赠品的意义,一边隐隐约约提醒我们是要付钱的,并说我们的名字将被记下,以备高僧念经时提及,我们也可从此得到佛光的普照。直到此时,我才觉得被套牢了,不出“血”是出不了这个门的,到此我心一狠,出200元,算是给佛敬献的一点小小的心意,并非常慷慨大气地表示,不要记名,敬佛还能要求回报?出得门来,大家默然,我戏谑地劝道:“将来在此起来的舍利塔,就有各位的一砖一瓦。”

  我们顾不上休息,登菩萨顶,感受这皇家庙堂的辉煌,领略喇嘛教的异族风情,俯瞰远近的寺庙,红墙青舍,鳞次栉比。游兴正浓中,有人提出,看一座尼姑寺,于是便驱车来到五台山惟一一座对外开放的尼姑庵———集福寺前。下得车来,我眼前一亮,几乎吃了一惊,原来不怎么起眼的小庙,背后又崛起一大片楼宇,且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煞是壮观。我才几年没来,这少则几千万元的投资便使这原先的小庵旧貌换新颜。门口,一中年女人正把立门前,细观那女人,谈不上俊秀,但那一袭青衣着身,倒也别有风姿,特别是那点钱的老练功夫,实在不亚于银行的点钞能手。门票一张四元,因有一帮大同口音的老太太前来,我们只好稍等片刻,在一旁看着尼姑点钱,十多个老人先后买票,或拿出个什么证件递上,都进去了,只剩下一个约七十岁的老太太和一个中年妇女,那老太太不断向那尼姑嗫嚅着,意思是说自己是大同一寺院的居士,忘了带证件,想免票进去参拜,但那尼姑目无表情,只是不理,旁边那中年妇女也帮着老太太说:“这老人信佛,听说庙里供奉的杨五郎,就在她们那一带打过仗,很想进去拜一拜,让进去吧。”那尼姑原则性极强,无论你说破天,就是两字:买票。我在一旁都动了恻隐之心,正想着为老人买张门票,但为时已晚,老人的同伴已出得山门,老人只好在门口多望了几眼,怅然离去。站在这庵前,我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向以慈悲为怀的出家人怎么也和商人一样,把钱看得这么重,怎么就心硬如铁,将这不惜车马劳顿的七十岁老人拒之门外,佛要有知,当如之何?

  最后一站是黛螺顶,因地处陡峭的山脊上,我们一行骑马上山。久在城市,坐惯了汽车,骑在马上,一时还很紧张,特别那马上山时前蹄刨地,后蹄用力,人在马上一颠一颠,紧张得我紧紧抓住马鞍,目不暇顾。沿途碰到两个卖马料的,说是马辛苦了,犒劳犒劳,此时我在马上生怕一不小心跌下来,哪能顾及这些。那卖马饲料的一脸的不高兴,背后似乎还说了一句:“吝啬鬼”。上得山来,我催着算账,但那牵马的人就是不急,说“你们玩去,我们在这儿等”,我们说一会儿不骑马了,一领头的黑脸大汉马上叫道“那不行,下山还必须骑马”,此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碰到强人了,正寻思如何应对时,我的几个弟兄发话了,他一看人多势众,惹不起,便乖乖地收钱走人。下山时,我们怕再生事非,便步行下山,一路走一路碰到那些缺胳膊断腿的,躺在路边,故意将一双残肢露出,伸出一双脏兮兮的手,口中念道:“阿弥陀佛,行行好。”看着他们,我很是矛盾,给吧?那一双双手都会向你伸过来。不给吧?却又于心不忍,真不知这善缘当结不当结。犹豫间,我不知怎么想起了这佛国之大、之复杂,有人拜佛,给佛花钱上贡,不惜成百上千、几万、几十万。有人利用佛来赚钱,你看那庙前把门的,山下卖香的,路边卖佛的,牵马拉人的,还有卖马料的,芸芸众生,皆为钱而来,为利而往,这佛怎么也与时俱进,转轨走向市场经济了?

  快下山了,遇到几个正在凉爽处休息的老太太,便凑上前去聊了起来:“老人是哪儿的?这大年纪还出来?”“杭州的,有七十多的,有六十多的,我们每年都要出来。”“一年需多少钱?谁出?”“三千,五千,问儿子要。”“给吗?”“给。”“好,孝顺,你们都有个好儿子啊。”我边说边赞叹,旁边一老太太接过话说道,“孝顺,我们烧香拜佛为啥?还不是为了儿子平安,生活好吗?”望着这帮老太太肩上挎着的“朝佛”布袋,我一个激灵,豁然顿悟,佛是什么?佛在哪里?“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佛就是个念想,也就是信念,只要你心存这个念想,坚持这个信念,佛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就生出一种支撑的力量,促你行善事,结善缘。

  来源:《阳泉晚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