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生态观的雏形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8日
来源:博客西藏   作者:博客西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是人类早期产生的一种感性理论,原起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非常单一。不过漫长的宗教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其理论,随之形成了一种庞大的宗教理论体系。与此同时,理性的理论也出现在其中,由于感性的理论和理性的理论最终都服务于神的存在,它的理论中形成了很多无形的、简单的生态思想。

  苯教和佛教经历了多年的沧桑,对立与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产生了独特的藏传佛教理论,这两派宗教的影响下规化了藏族人民的思想和伦理道德。藏传佛教是包容性很广的一种宗教,他对所有动植物,甚至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物都有着无限的关怀,从而体现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主张整体和谐、同一和合、中和顺从。

  追溯藏传佛教的生态观,我们不得不结合苯教的一些理论来加以阐述。藏传佛教没有传入藏区之前,藏人思想中已经定型了简单的生态观。苯教是藏区生长的土著文化,则感染了全藏族人民。最初的苯教是“万物有灵”的思想基础之上产生的,它认为所有的山水草木都附有一种神圣的某物驾驶着它们的活动规律。因此它们具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观念。尤其是赤松德赞时期佛教传播者为了易于接受佛教教义,贯通苯教仪轨,藏区所有的怪魔降附后给他们赐予一块指定的活动的范围。产生了山神周围的草木兽都他所拥有,人们不可捕杀和乱砍、乱垦等一系列宗教禁忌。在多年的苯教发展及世俗化的过程中,宗教禁忌俨然成为一种藏民族的生活禁忌和部落习惯法。膜拜山神的仪轨普遍后,出现了很多动物是某山神的家禽或者是宠物,某森林是山神的头发等理论陆续而生。加之佛教文化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等思想的掺和,使藏传佛教的生态观理论非常严格而吐蕃王朝时期成了制度化。宗教禁忌和生活禁忌、部落习惯法中的一些伦理道德进行提升,规定为制度,又从制度中汲取伦理原则来补充生活中的一些原则,它们成为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藏传佛教的生态观是苯教教义和佛教教义共同奋斗而组合的有机统一。苯教原有的简单的“万物有灵”的思想基础上,点缀了佛教“因果论”和“生死轮回”等理论的影响,形成系统的藏族生态观。藏族生态观是无意识而形成的宗教禁忌中脱离出来的生活习惯。它对青藏高原环境的资源生长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