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庵碑记
千佛庵碑记
明·杨季淳
东明师真所谓开山祖也!一瓶一钵,万水千山。晚而至隰,相城西北隅一山,负乾向巽,形类凤凰。中为身,南北岩展翅而前,两腋细流,涓涓不绝。城东苍龙山突起,文昌阁峙其颠,与兹山正相拱。北来诸水,入怀黄路河,一带溪流,亦西奔到宫。水聚而南,州城塞其口,洵胜区也。遂于中斥地作庵焉。洞口片旁 曰:“路入西天”。凿崖取道,幽径耳。出径而登,得平旷地,序所谓刳阜拓境者此也。甃无梁殿三间,中龛诸佛,前缀以轩,旁翼以庑,对面韦陀殿三间,尊者座后,即直出正门也。门外特耸一峦,为孤桐峰,峰顶有小筑为摩云阁。峰之侧有幽径,片旁 曰:“小洞天”。北出,左有小禅窟,穿牖取明。於北为闲房峰,前即凤头也。故亭不取方取园,曰:“八卦亭”。旷览无碍,真可豁尘襟,空眼界矣!师于州城中坐钉龛,龛今犹在。右傍崖少却,师之禅窟也。窟中肃然,佛一尊,单一条,四大之外,了无长物。前数级而下为库窑,所谓:“小洞天”尽此矣。于无梁之上,复构层殿五间,戈明府为之倡,郭法曹为之和,州人相继施助。西成之日,也即此殿成之日也。殿之南侧有北极殿,亦窑空耳。北极右为厨窑。窑侧又得一幽径焉。径稍宽,中置一石岂 ,傍有一小禅窑,师初辟土时晏息处也。曲而南出稍西,有禅窟,面南颇敞。诗所谓南岭恰宜松者此也。为师高足静修之室。由静室而上有一窟,为往来行脚安单处。厥后为凤尾矣。
师幼从师出家,削发五台,虔修三十年。后朝南海,因结庵住普陀,而天台,而武夷,而天竺,而匡庐。又自南而北,出都门,於保定下邑岭后村静摄三年,作七昼夜水陆大斋,饭众万五千人。虽不复归五台,而募修五台佛殿者再,前后费千五百金,其不忘本始如此。夫以海阔天空之识,偶到隰便作住山计,迨于斯土有宿缘焉。师诚能动物,随往金钱,辄如所愿,然毫不因以为利,惟愿与大众上结天缘,中结人缘,下结鬼缘已矣。此檀越所喜施而乐助也。大抵十分园满志愿,十分透彻真诚。是师开山心印,好眷属,佳儿孙,心心相续,印印相承。则此山与天壤俱敝,而道场与此山俱永矣!是所望也,后人勖哉。癸未仲春前别驾金檀杨季淳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