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古城凉州白塔寺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索文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古城凉州白塔寺

  索文清

  从兰州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西行,第一站便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武威,古称凉州,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要径。自汉武帝开发西域设置四郡以来,凉州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600多年前,东晋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四朝政权曾在这里建都,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汇。直到今天,这里仍是大西北数得着的名胜古迹多、文化遗产保存丰厚的城市。

  凉州人有保护文化的优秀传统。初到凉州,当地干部会向你介绍,凉州有发端于北凉、号称石窟之父的天梯山大佛石窟,有发掘于雷台、名震遐迩的“马踏飞燕”,有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文庙,还有世界独一无二的西夏碑、高昌王碑、弘化公主陵墓,然而,在这众多的古迹遗存中,最让我感动新奇的还是重修开光不久的白塔寺。

  白塔寺,这座始建于元代的藏传佛教寺庙又名幻化寺,位于凉州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刘家台庄。相传建寺之初,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围环绕小塔99座,故又称百塔寺。白塔寺,论其规模和名气,也许赶不上西藏任何一座名刹那样显赫恢宏,可是它却记录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凉州人为白塔寺的存在和这段辉煌的历史而自豪。700多年前,就在这里,赫赫有名的蒙古皇子阔端与西藏著名的宗教领袖萨班·贡噶坚赞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两人经过协商,议定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贡噶坚赞还从这里向西藏僧俗各界发出了有名的“萨班致蕃人书”。凉州会谈是西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西藏统一于元朝中央政权之下,纳入祖国版图,结束了400年的战乱局面,走向了安定、统一。

  蒙藏族领袖的历史性会见

  读过西藏历史的人都知道,自9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就陷入了分裂割据的状态。新兴的地方封建势力与新兴的各教派势力相结合,各霸一方,相互倾轧,纷争不止。就在这时,蒙古族军事首领铁木真,即成吉思汗从北方崛起,开始用武力统一中国。13世纪初,他兵临西夏,征服畏吾儿,占据青海柴达木地区。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即汗位,把原属西夏和甘青部分藏区划给了他的次子阔端作为封地。阔端虽未继承过汗位,但他镇守凉州(今武威),扼守咽喉,成为蒙军的西路军统帅,号称西凉王。为了统一西南边疆,他派手下的大将多达那波领军入藏,直至藏北热振寺。多达那波沿途对自动归顺纳款的僧俗藏民未加伤害,并让其首领人物照旧管理地方。他还在藏区仔细了解当地社会、宗教情况,欲寻精通教法的高僧前来蒙古领地传播和发展佛教。当他了解到西藏各地僧俗势力称雄割据、实力地位不等后,向阔端上了一道《请示迎谁为宜的详禀》,内中报告说:现在卫藏地区,以噶当派的寺院最多;达垅噶举派的法王最有德性;止贡噶举派的京俄大师最有法力;而兴起于后藏的萨迦派大师声誉最高、学问最好。最后,阔端采纳了多达那波的建议,决定迎请实力雄厚的萨迦派大师贡噶坚赞来凉州传法,共商西藏归顺大计。

  贡噶坚赞(1182-1251),是被誉为“萨迦五祖”中的第四代祖师,出家前名叫贝丹顿珠。他自幼聪明智慧,随伯父扎巴坚赞学习萨迦密宗经典,贯通大、小五明(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27岁时,师从印度那烂陀寺高僧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受比丘戒,懂梵文、祝夏(唐代勃律)语,对噶当派、希解派的教法也很精通。由于学识渊博,声名远扬,卫藏各地百姓都尊称他为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意为萨迦派的大学者。萨班在接到阔端派金字使者送来的邀请诏书后,审时度势,权衡利害,毅然决定亲往凉州去见蒙古皇子。公元1244年8月,萨班先派了10岁的八思巴和6岁的恰那多吉两个侄儿从萨迦先行起程,而他本人就归顺蒙古事宜与各地方势力进行磋商后才从拉萨动身。萨班当时已63岁高龄,但他不顾路途遥远艰险,为了西藏众生的利乐前途,经过两年跋涉,于1246年8月到达凉州。当时,阔端王子正在蒙古参加贵由汗的即位典礼,未能立即见面。萨班利用空闲在当地广设经场,弘传佛法,又给各族信众主动送药医病而从此名声大振。萨班被凉州百姓视为“神人”,这为他与阔端会商创造了良好气氛。

  公元1247年,阔端返回凉州,即邀萨班在白塔寺见面并举行会谈,经过磋商,议妥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赋、接受派官设治等等。萨班认为:西藏现在如果和西夏、畏吾儿、甘青地方各族一样,和平的隶属于蒙古汗王的统治之下,定会给西藏的僧俗民众带来永远的利乐和莫大的好处,为此由他出面,拟写了给西藏各地僧俗势力与百姓一封公开信(即“萨班致蕃人书”),向西藏僧俗各界说明归顺蒙古的利害关系,奉劝西藏僧俗人等要接受蒙古王子的条件,遵行蒙古法度,此乃大势所趋,大家要齐心协力,勿存其他侥幸心理。萨班还在信里告知他们,西藏已成为蒙古属地,阔端大王已委派萨迦和其他金字使者对西藏进行共同治理。凡愿归顺者,相安无事,官员原有职权地位可继续保持;不愿归顺者,蒙古大军到来时,便作为武力讨平对象。信中还把蒙古为西藏规定的各项制度、包括委派官员,缴纳贡赋等,都作了说明。这些制度,奠定了日后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施政管理的基础。

  “萨班致蕃人书”,是一份关系西藏后来生存发展的告白书,是一份使西藏人民免受兵戈之苦的重要文献。著名的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对它作了完整记录,说明信中内容和主张,赢得了西藏全体僧俗各界的认同和欢迎。阔端对萨班这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顾全大局的举动十分钦佩,对他优礼相待,崇尚有加。萨班在他的致蕃人书中说:“汗(阔端)于余关切逾常,故金国、蕃、畏吾儿、西夏等地之善知识大德、各地人士均目为奇异,前来听经,极为虔敬。”在阔端和凉州臣民以及众僧侣的大力支持下,萨班精心策划、按照佛教天地生成的理论,以凉州城内的罗什、清应、大云三寺为中心,象征须弥山,在其周围改建、扩建了四座佛教寺院,以此象征四大部洲,藏语称作“凉州岱宇”。这四座寺院即是东部幻化寺、西部莲花寺、南部灌顶寺、北部海藏寺。四寺中以东部幻化寺(即白塔寺)规模最大。它是萨班在凉州期间讲经布道和驻锡之所,藏语称为“谢尔智白代”。《安多政教史》记载说:“离城(凉州城)四十里,有白塔寺,也叫夏珠巴第寺(东幻化寺)。蒙古阔端汗邀请萨迦班智达法王,供施双方于藏历火羊年(1247年)会晤,多次在此举行庆贺与谈论,法王在此讲授许多甚深妙法。”乾隆十四年修纂的《武威县志》也载云:“百塔寺,城东南四十里,内有大塔,周环小塔九十九,因得名。”

  白塔寺的辉煌与发现

  白塔寺在凉州成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后,香火十分旺盛。每天前来礼佛朝圣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据近年考古发掘与实地考察得知,这座寺院经阔端萨班的扩建重修,已成为当地一座雄伟的佛城,占地面积达184800平方米。四周有宽厚的城墙,宽4米,高8米,全部由夯土筑成。墙上开了4座城门,有8座烽墩。寺院建在城西部,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金刚殿、三宝殿、大经堂等。殿堂重檐七彩,雕梁画栋。佛像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殿堂内的四壁布满了巧夺天工的壁画,光彩耀人。城中并有官邸、僧舍、店铺、戏楼等附设建筑。寺前是一片松林和塔林,有大菩提塔108座,四周环有形制各异的小塔。萨班就住在这白塔林立的佛城内,接纳四方贤哲,融政治、经济、宗教和各民族文化于一体。白塔寺成了蒙古王室、各族官员和僧众听经礼佛的圣地和从事贸易经商的场所。至萨班圆寂、八思巴主持该寺时,这里仍驻有僧侣一万多人。

  萨班在白塔寺驻锡5年多时间,于藏历阴铁猪年(1251年)十一月十四日凌晨,伴着诸种异兆安然圆寂,享年70岁。阔端王子为这位大师的仙逝深表痛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悼祭活动。用紫白檀木火化了他的真身,在佛城内建起了7级高49米、周边63米的灵骨白塔,将其舍利及灵骨大部分藏于塔内供奉,一部分送往后藏萨迦地方供养。灵骨塔建成后,由萨迦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亲自作了开光安神仪式。关于阔端为萨班大师化尸和建塔事迹,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刻石的《重修白塔碑记》有这样一段描述:“昔阿育王造塔八万四千,而震旦国中止有一十六座,甘州之万寿塔与凉州之姑洗塔居其二焉。若白塔不知创自何代,近翻译番经知系果诞王从乌斯藏敦请神僧名板只达者来凉,即供奉于白塔寺,时年已六旬矣。后六载即涅沐浴焚火,空中见祥云五色,霞光万道,于口上坎骨显出西天字,即哑字也。于顶骨显出文殊菩萨、喜金刚佛二尊。于囱门骨显出典勺佛。于后脑骨显出释迦佛像。于两耳上显出尊胜塔二座。于两膝盖显出观音菩萨、救度佛母二尊。于手指上显出弥勒佛、不动怒佛。于胸前显出金刚杵。于中间显出西天字,即字也。兼舍利无数,光彩照耀,王与众等靡不踊跃赞叹,合掌恭敬,缘建白塔,将板只达金身灵骨装入在大塔内,其余众塔俱有舍利。缘板只达原系金刚上师化现流传,经二十五转身,故显化灵异一至于此。”灵骨塔是纪念和缅怀萨班的象征,凉州人民不忘敬仰这位教化各族僧众、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的伟人,经常到这里焚香顶礼膜拜。八思巴继承了萨班的衣钵,继续主持该寺。据说,他在凉州又生活了9年。

  白塔寺走过了元代的辉煌期,到了元末不幸遭兵燹被毁。明宣德五年(1430年)和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又前后两次重修,但其规模已弗如前。1927年,凉州发生7.75级大地震,白塔寺又横遭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破坏。断瓦残垣,一片狼藉,荒凉的现场保留下来的只有倒塌后的7米高的灵骨塔基座,和幸存的清康熙二十一年立的《重修白塔碑记》石碑一块。

  近年,从白塔寺沉寂的遗址中,有了新的发现。文物工作者和当地群众不断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它们是明宣德年间生产的铜炉、铜镜、铜龟,用黑陶制作的岔怒明王像,小型模制的泥塔、泥佛,还有自汉唐至宋、元、明历朝的大批钱币。在诸多文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现认定了一尊萨班铜像,这尊铜像为铜头铁身,高122厘米,肩宽60厘米。造像头戴法帽,身穿法衣,盘腿而坐,面部表情庄重宁静,目光下射,展现出当年萨班在凉州坐禅传法的情景。据专家考证,此像可能在萨班圆寂后不久所铸。元末兵燹寺毁,佛像从白塔寺移置到大河驿的铜佛寺保存,后又迁移到大云寺内。这是一件国家级的不可多得的造像珍品。此外,在萨班灵骨塔遗址中,还发掘出了明宣德五年和六年刻制的两通石碑。宣德五年的石碑名为《重修凉州白塔志》,碑阳为汉文,碑阴为藏文,圆首,通高50厘米,宽29厘米,厚10厘米;宣德六年的石碑名为《建塔记》,圆首,通高42.5厘米,宽29厘米,厚10厘米。两碑碑文均记录了明宣德年间重修白塔寺的经过与建造者的募缘情况,是研究白塔寺历史十分宝贵的资料。现在,两通石碑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精心保护,其复制品已送白塔寺遗址陈列馆中展出。

  白塔寺旧貌换新颜

  白塔寺历经750年的沧桑变化,如今有了新的转机。改革开放以来,凉州人民十分重视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专家学者接踵前来考察访古。甘青地区和西藏的藏族群众纷纷反映,白塔寺是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见证地,“凉州会谈”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阔端和萨班两位领袖人物,顺应历史潮流,维护祖国统一,是爱国先驱。对他们的事迹应该永久纪念,广为宣传。广大群众强烈要求政府重建白塔寺,修复萨班灵骨塔。群众的呼声引起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李铁映同志和王兆国同志先后来到凉州作实地考察,他们亲自指示要在白塔寺的原址上搞好修复,争取恢复原貌并设立文物陈列馆,利用文物对“凉州会谈”的伟大意义作好宣传。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鼓舞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从20世纪90年代始,凉州地区各级政府就组织人力先期踏访勘察,探明了白塔寺的确切位置和范围,备好了相关资料。2000年,白塔寺修复工程正式列入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开始起动。经过4年的基础建设,现在白塔寺遗址周围,道路宽广畅通,水电设施齐备,林木葱茏,花团锦簇。新修建的百座白塔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棋布于林木之间,其布局是按藏传佛教密宗坛城式样,以十字折角形分布的。在距萨班灵骨塔塔基四角30米处,分别修建了高约19米的萨迦四祖的佛塔,其余小塔围拱周围,高度分别为5米、7米、9米、11米。5米塔共有5座,7米、9米、11米塔各30座,形成了一片白塔塔林,蔚为壮观。

  今天,当我们驻足面貌一新的白塔寺面前,不能不赞美凉州人民为这一宏伟工程的完成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白塔寺已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国家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8月24日,凉州举办的第三届天马文化旅游节开幕,白塔寺遗址保护维修一期工程竣工典礼也在同天隆重举行。这一天,白塔寺前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前来参加庆典的八方宾客与各族群众,汇集在此,欢庆跳跃,参观瞻仰。人们在遗址陈列馆内,看到了许多精美文物,领略了白塔寺的变化历史和阔端、萨班两位历史人物为祖国统一大业所表现的果敢行动。凉州人民将会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业和历史贡献,白塔寺也会和两位英雄人物一起流芳史册。

  出自: 《中国西藏 》 2005年5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