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陇之春
佛陇之春
朱宏伟
古时修禅院与真觉讲寺廊相接,路相连,其间茶花满蹊,芳草迢迢。但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真觉讲寺四字却不如它的的另一个名字响亮——塔头寺。
淡烟迷潆,翠绿掩映,茶花新发,又是一年春来到。我在早春的季节来到佛陇,漫步在唐宋古道,修禅寺的晨钟暮鼓尚在耳际围绕,虽然修禅古迹尚待恢复,但那旧时的踪迹亦在大自然中透出新的气象。修禅道场碑有云:“门人比丘法智,洒扫大师之旧居……得大师之门者千数”,可以想见当时盛况。塔头的传说
古时修禅院与真觉讲寺廊相接,路相连。其间茶花满蹊,芳草迢迢。但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真觉讲寺四字却不如它的的另一个名字响亮——塔头寺。
这个名字源于国清寺里那座著名的隋塔。据传隋塔是缺了塔头的,借望远镜模模糊糊地分辨,好像是这么回事。进过隋塔的人都说,站在塔底可以望到蓝天皓月、飞鸟流云。
天台民间故事里对“隋塔缺头”这样解释:国清寺建成以后,里面供奉着五百罗汉。他们相约修一座宝塔为寺院增辉。正当五百罗汉忙于搬运砖石修砌时,南海观音路过天台。观音见此地山明水秀,也有心架一座石桥来增添景观、惠及世人。
观音见国清寺外砖块堆积如山,就向五百罗汉借砖,罗汉们不肯。观音面子上挂不住,于是就施法把五百罗汉造的塔头,牢牢定在了佛陇山上的金地岭中。五百罗汉想尽办法,彻夜苦搬,何奈金鸡报晓,天色已明,再也无法将塔头搬下山来。所以隋塔缺了个塔头,而金地岭上多了个塔头寺。
民间传说多半不可信。菩萨也好、罗汉也好,都是彻悟大道的觉者,怎么可能有小气、好面子之类小市民的心态?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附会故事,倒足够让人莞尔一笑了——毕竟那座隋塔丢失了的塔头至今还真真切切地摆在那里。另外,也说明天台山确宴是天上人间好去处,吸引各路方家纷至沓来。天台得天独厚好道场,山中浮屠迤逦开,罗汉据席抗礼,禅座飞来移教,云门消长蔚为大观,千百年来始终是祖国佛教融合精进的一大策源地。
名家的墨宝
初春的禅道僻静而美丽。几个路口,在松林边。竹林深处,有茶花曳动,腊梅生姿,粉红的茶花看上去生机勃勃,姿态横出,寺门外北面建有一座心经般若塔,里面藏有日本人写的心经和其他佛教经卷一千余部。塔院左侧古道上还有天台宗祖师章安、荆溪、幽溪三位的墓碑。塔院往东一里,还有一大磐石,刻有“智者大师说法台”七个巨字,系海灯法师捐资题刻。传说一千四百多年前智者大师曾在此讲经说法。
大约走上一盏茶的工夫。就能看见“真觉讲寺”四字,出人意料,这匾额竟是清代大学士阮元所题。想起来,即便是杭州西湖里,阮元亲自修建的阮公墩上都没有留下他的墨宝。这深山古刹里却有他的题字。题时为嘉庆三年,即1774年,正阮氏壮年,笔法遒朗,敦厚峻茂。
进山门就见金刚殿和韦陀殿,殿的匾额都是由曾国荃题写的,笔法婉转柔美。都说“字如其人”,恐怕这话在塔头寺行不通——诗文俱佳的阮学士,写的字靠近刚硬一体;而战场上悍勇的曾大将军,偏偏喜欢阴柔的书法。两下对比。很是有趣。
殿宇的香风
大殿外,梵香缭绕,樱花轻舞,这是可明大和尚与日本天台宗惠谛长老亲手种植。殿外尚存金银双桂,枝繁叶茂,香绕翠绿,大殿及厢房为唐时格局,虽经多次整修,仍保留着宽坦平整,连绵相接的古风。
殿内为塔,内供智者坐像,庄严平和。四周有天台宗历代主持画像。穿过主殿,左边禅房在松柏的丛林中格外宁静祥和。北方为三圣殿,南为光绪年敏曦修寺记,东为唐碑,即修禅道场碑铭,上面记载说:“天台山自国清上登十数里,日佛陇,盖智者大师现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这让人忆起佛陇作为中国佛教的重镇而油然景仰。
由三圣殿出左厢房山口有一井名“甘泉井”,为敏曦重修,名为甘,即甜而不干之意,四季绿水瀛瀛,甘爽清淳,旁有茶花吉木,清风徐来,快意之致。说起茶花,佛陇的茶花为天台之冠,大如碗口,刚健婀娜,长与松柏比肩。花开嫣红,点缀其间,春深粉蝶起舞,蜂巢筑树,松鼠相亲,啄木唱和,确为佛国仙境,大自然之造化了。
此时疏啸湍谖,鸣乐不止,我觉得这就是佛陇塔头寺的松风了,顺着山门,经竹林来到山口,满山云雾涌起,清新快意,不由想起超然法师的诗句:
霞似轻烟月似船,丹霞白月景相连。
群峰杳杳朝台宿,涧水依依伴复蝉。
闻香始忆高明寺,拭目难寻老城关。
出自: 《风景名胜 》 2010年5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