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门广大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念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物质生活的范围,在佛教眼光里并不广大,而精神生活的范围确是太宽广大了。因
为精神生活范围的广大,可补非佛教物质生活之穷,而予以救援。先说佛教物质生活是怎样
的狭窄,我们生老病死,只是这麽短的一点时间,东西南北,只是这麽小的一个宇宙,一百
斤以内的身体,只是这麽一点能力,尽量猛为,尽量享受,所获得的,也就微乎其微了。而
信奉佛教的人,又套上许多限制,这样不许吃,那样不许作,人的生活,还有什麽意思。这
就是说普通人的物质生活范围,已是够狭窄了。加上佛教的限制,不是更狭窄了吗?可是谈
到精神方面,佛教要讲十方无尽世界,要讲古今无量大劫,要讲每个人的生命永久存在而在
六道里升沉不已,要讲每个人发心修持,可以转凡成圣,小乘法里有初果丶二果丶三果丶四
果的历程,大乘法里有十信丶十住丶十行丶十回向丶十地的成就,这些事一时也举说不尽,
在佛教里,本来都是实际生活,在非佛教眼光里,只能算作精神生活而不能不承认其范围广
大。
有人说,这些精神生活不过空想而已,再广大有什麽用?这话是不对的,空想为事实之
母,你想要称王称霸,才去开疆拓土,你想要行金曳紫,才去埋首用功。有人说:这者是拿
事实换事实,事实的起码以前,还不是空想吗?空想与事实,在因果的一贯性上,没有多大
区别。你一定说证果成佛是迷信,那麽我再举一个仅凭空想就换来的事实,你信不信?我有
一个朋友,患了严重性的失眠,安眠药吃到上瘾的程度还是无用。後来信了佛,一心念佛,
求生极乐。把失眠的时间,全放在默念佛号上,最初是杂念纷起,念不成功。遂渐好转,大
约一年以上的时间,头一着枕,佛号遂即提起,接着便能睡着,这就是以空想换来事实,补
非佛教物质生活之穷,他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虽不知道,失眠则是好了。有人说:这只是
精神集中的作用,不错!我也说是精神集中的作用。佛教在精神方面,有许多事,都各有其
作用,我们不易了解,这件事是最简单而易於了解的。我们若闲於精神领域,佛遗教经指示
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可以创造许多有作用的事。精神即是心的另一名词,若能都作对
了,那就与佛无异了。「无事不办」四字就是「广大」的意思。我们自己若不能作到,何妨
向佛教已有的发明,加以试探呢?
因为佛教之不普及,多数人精神生活方面减少了这一部份应有的利益。物质生活十分满
足的人,也不免有时感觉缺憾。若是物质生活不满足的,他的损失就太大了。我举出两件亲
身经历而且现在还是随时可见的小事,以证明这项理论。我有一位朋友,在社会上事业很成
功,经济状况也很好。只是一个独生女儿,患着一种不治之症,不是疯痫很接近白痴,不能
独立处理事务。现在二十多岁,婚姻的对象非常困难,若是凭仗财力解决,後果的危险,不
问可知,所以她的父母愁得没有办法。我尝替他们想,像这样的人,若是引入佛教路线,可
以澈底解决,假定能使他发生一点佛教信仰,最後的事该为归宿。无论出家也罢,以居士身
份也罢,凭着经济上的相当条件,可以获得澈底照顾的保证。我举一个例子,从前丛林里那
些老修,每天饭来张口,拿着个念珠,行丶住丶坐丶卧,一无所事,见着生人,话都不会说
,表面看来,与白痴有什麽差别?丛林里对这一类人,那能恕不招待,何况我们还附的物质
条件呢?这个办法,能使她以安定的生活,了此一生,至於能不能获得修持上的利益,那属
於另一问题。我看明白了这个路线,但是无法向她的父母建议。因为她的父母都不是信佛教
的人,进一步说,是无神主义者。虽有交情,这话也无从说起,说了也是无用。不能以佛教
的精神生活补非佛教物质生活之穷,这是一例。在举一例,我有另一位朋友,年已衰老,本
身有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也很好,本是过着优游晚景的生活,而他犯着一个毛病,只是怕死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因此弄得非常不安。我就想到一个怕死的人,要是由佛教里找对方
法,就是念佛希求往生,虽然有许多念佛的人,与普通人一样怕死,那是信之不坚,行之不
力。但是我用什麽方法劝他念佛呢?我讲的人套他都认为迷信,而他对我恰有一个相反的批
评,他说我长期素食,一定影响健康,这怎能说得拢呢?不能以佛教精神补非佛教物质生活
之穷,这又是一例,以上两个例,都适用於许多方面。就是有很多的人,在物质生活不能满
足之下,可因接受佛教的精神生活,而使物质生活也因而获得满足,只因他们根本未闻法,
所以无从谈起。
以佛教的精神生活,补非佛教物质生活之穷,不须要每个人都成佛作祖,也不需要每个
人都懂了成佛作祖的道理。只要稍稍懂一点佛教的行事,即可发生作用。简单的举例,若是
一个人每日非山珍海味,食不下咽,而经济力量又不到这个程度,因此苦恼万分了。他若懂
了佛教素食的道理,则饮食问题,就可以不费事而解决,这不是以佛教精神生活补非佛教物
质生活之穷吗?有人说:你所讲的不过是西洋人所说的禁欲主义,须知道柰欲主义的发达,
可以阻碍人类的进取心。不错!那麽纵欲主义的发达,应该怎样?每个人都抱了不可满足的
欲妄,作奸犯科,无所不为,最後继之以死。众生生而有欲,佛教名曰无明,也名烦恼。发
明种种理论,使之销除。而除了佛教以外的社会教育,例如电视小说种种不正当的描写,都
是提倡纵欲,且把意志薄弱的人,送入火坑。例如本年五月下旬,联合报刊载一个青年,因
恋爱不遂,用汽油洒在身上引火自焚。这种人受了社会教育之毒,认为人生在世,只有这才
事要紧,他若稍微对佛法有点信仰,肯作这样傻事吗?所以我认为每个人若有一点佛教思想
,到了必要时,用处就太大了。
这个问题,说来太长,暂写到这里为止,心思细密而环境不如意的人,是可以触类旁通
的。

            第40期 公元1975年3月20日发行 40,41期合刊 

标签:佛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