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西藏佛教的再弘传及宗派形成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西藏佛教的再弘传及宗派形成

西藏佛教的再弘传及宗派形成

(一)后弘期佛教大师的行履与贡献

藏传佛教史一般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大阶段。前弘期始于松赞干布时代,由于唐王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墀尊公主入藏,佛教初传吐蕃。

这一时期由于印度、汉地高僧入藏传法,藏族僧人出藏取经,佛教信仰已深入宫廷与民间。然而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藏民族传统宗教——本教的强烈抵制。在二百余年的时间内,两教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公元841年发生了达磨灭法事件,前弘期至此终结。①公元842年,被迫还俗打猎的僧人贝吉多吉用弓箭射死达磨,达磨的几个儿子为争夺赞普位爆发了战争,吐蕃全境大乱。战争中差役无度,生产破环,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达磨以后几代赞普虽未再下令禁佛,但社会上亦未见僧人活动的痕迹,西藏地区佛教处于停滞状态。

达磨灭佛时期,有藏僧藏饶萨、钥格回和玛释迦牟尼三人,携带经、律、论典籍,经阿里绕新疆,潜入西康避难,并坚持修行。后来一些落难藏僧闻讯来此聚集,于是在西康形成了一个藏族僧团。一藏族青年名穆苏萨巴,投于藏饶萨门下,以钥格回为亲师剃度出家。经长时间的修习,他通晓教义,知识渊博,在维系藏族僧团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尊为公巴饶赛(亦称嗽钦),意为 意明大师.当时西康受汉地禅宗影响较大,讲究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而不注重修寺建庙,仪规戒律。

公巴饶赛凭借自家的财力大修寺院,大办佛事,吸引当地藏族人士受戒入教,保持了藏族佛教的传统。

当公巴饶赛在西康传法时,藏地内乱渐趋平复。统治者开始认识到,还是佛教更有助于辅助统治。藏王室后裔,控制山南地区的意希坚赞便信奉佛教。他听说西康僧团的一些情况,于是派遣七人(一说为十一人)

到西康求法,目前存姓名者为鲁梅?粗墀喜饶、热希?粗墀迥乃、征耶歇云丹、巴粗墀罗追、松巴耶歇罗追、洛敦多吉旺曲、聪尊喜饶僧格、者敦熏奴粗墀。他们都从公巴饶赛受戒,学习佛教各部经典,学成后于公元975年左右陆续返回卫藏,建寺、收徒、弘法。在七人中鲁梅?粗墀喜饶名声最大,弟子最多,著名者号称 四柱 、 八梁 、 三十三椽 ,创建18处僧团。佛教重新流遍全藏,深入民间,其人数之多,影响之广,又非前弘期可比。一般佛教史著作以公元978年鲁梅?粗墀喜饶返回拉萨作为后弘期开始之年,从达磨公元841年灭法至此,佛教在藏地中断了137年。此后由于统治者支持,人民信奉,佛教作为西藏地区主要宗教的地位再也未发生动摇。后弘期本教势力急剧衰微,一部分吸收佛教内容,成了类似佛教的一个宗派,被藏民称为 白本教.在一些偏远地区,保留较多传统本教特色的则是 黑本教 ,但其势力再不足与佛教抗争了。

后弘期开始便很重视佛经的引进和翻译。当时印度正值密教鼎盛时期,所以此时流入西藏的佛典以密教经籍为主。在译经事业上,以仁钦桑布、卓弥、玛尔巴和桂?枯巴拉四人成就最大。

① 参见本书《中国隋唐五代宗教史》。

仁钦桑布(宝贤,公元958- 1055年),生于古格的宁旺热特那,13岁从耶歇桑布出家。当时阿里地区藏王名耶歇翰(智光)。他对当地密教的一些修习方法颇生疑惑。这些教徒仅照密教经典字面行事,以男女乱交为成佛法门,以杀人砍头为超度手段,并修行 练尸成金 的邪术。藏王感到此等教法于统治不利,决定从阿里地区逃选21名青年往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地区)学习密教真传,仁钦桑布亦列其中。由于路途艰险,瘟疫流行,21人中仅仁钦桑布和弟子玛莱?贝喜饶得以生还。

仁钦桑布一生三次赴印度和克什米尔留学,曾跟随印度75位大师学法,修习一切显、密教义,并带回大显经籍。据统计,他一生翻译17种经,13种论,108种怛特罗(密咒),还译出不少医学、文学、工艺方面的书籍。在显宗方面他注重弘传般若学方面的成果,译、讲《二万般若颂》、《八千颂般若》、《八千颂大疏》等。后世藏传佛教中般若学发达与他的倡导是分不开的。在密宗方面,他总弘四部密法(行部、事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尤其是瑜伽部的广释、仪轨、修法,是他传译的重点。由于他所译密咒质高、量大,故藏传佛教史上以他为界,前此为旧派密咒,从他开始为新派密咒。玛莱?贝喜饶为仁钦桑布的上座弟子,译出许多无上瑜伽部经典。

卓弥(公元994- 1078年),青年时代由藏王派往印度、尼泊尔等地留学。他先在尼泊尔静贤论师处学习声明,后往印度超岩寺学习戒律、般若和密法,又去东印度留学四年,从般若因陀罗茹箕学习 道果 密法。回西藏后译出《喜金刚》、《金刚幕》、《三补札》等密典,主要弘传欢喜金刚等瑜伽母续。卓弥门下弟子众多,玛尔巴、桂?枯巴拉皆是其门徒。萨迦派创始人昆却杰布(公元1034- 1102年)亦曾向卓弥献金求学 道果 密法,回到萨迦地方后创建萨迦寺。由于 道果 密法是萨迦派主要教法,所以他们尊卓弥为始祖。

玛尔巴(法慧,公元1012- 1097年),15岁从卓弥学法,后三次赴印度,四次赴尼泊尔,曾在那萨巴、弥勒巴、静贤、庞廷等佛教大师门下广学集密、胜乐、大手印、欢喜金刚、摩珂摩耶、四座等密法。回西藏后,主要弘传集密等瑜伽母续,佛顶等瑜伽母续。玛尔巴门下弟子很多,最著名者为米拉热巴,日后成为噶举派创始人,所以噶举派主要奉行玛尔巴所传密法。

桂?枯巴拉也是卓弥大师的弟子,曾三次赴印度,跟随72位大师学习显密诸法,特别依止静贤大师,学习集密龙猛派教法。回藏后译出《胜乐金刚空行续》、《四座续》、《摩诃摩耶续》、《欢喜金刚续》等密教重要经典。他的弟子亦很多,宁玛派的索尔琼?喜饶扎巴曾在他门下听《喜金刚经》,受其影响很大。

除上述四大译师外,还有罗敦协饶、跋曹日称、吉觉月光、桑迦圣慧、宁盛称、克邬格巴轮称、绷钥轮称、■称佛称、跋日宝称、罗甲慧积、梅觉慧积、卓慧积等一大批藏族译师,分别译出大、小乘多部经论,现多保存在大藏经中。至此,显宗的经论和密宗的修行方法已输入完备,为后弘期佛教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后弘期理论建设方面,印度高僧阿底峡(公元982- 1054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阿底峡亦译月藏,是印度扎护罗国(达长)王子,自幼好学,精通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大小乘显密教经论,29岁受戒为僧,曾任那烂陀寺和超岩寺首座。许多西藏僧人,如桂?枯巴拉留学印度时曾向他学习。回国后又把他的情况介绍给藏王。藏王非常仰慕阿底峡的才学和修养,派遣高僧携黄金迎请阿底峡入藏传法。公元1042年阿底峡入藏,在藏弘化17年,73岁时病逝于西藏摄塘。阿底峡的特殊贡献在于,对西藏僧人修习的显密次第进行了调整。长期以来,由于佛教多头引进,佛经卷帙浩繁,使藏僧往往不了解各部经典、各派教法在整个佛学体系中的位置,偏修偏习,以至淫秽混乱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样不仅达不到密宗所要求的修养境界,而且在社会上还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阿底峡在杞林寺译出了《菩提道灯论》,概括了显密要旨和福慧双修的见解。他不反对密宗修法,但认为密法必须以显宗的佛教理论为基础,一定要先显后密。在密教诸部中,他把无上瑜伽视为 圆满修持 的最高阶段,只能渐至,不可骤达,故不肯轻易授入。据说他只把四本续中的一切口诀秘密传授给了仲巴敦(公元1004- 1064年)一人,使他成为密宗全部教主。仲巴敦日后成为噶当派的创始人。阿底峡对显密诸部修习次第的调整对西藏密教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防止藏密像印度密教那样,由世俗而庸俗,由庸俗而窳滥,并最终遭到群众的唾弃。藏传佛教则始终保持其理论性,严肃性和神圣性。

(二)藏传佛教诸派的形成及其理论

后弘期佛教扫清了发展障碍,迅速成为藏地占支配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不过,由于传入西藏的佛教理论本身就派别不一,密宗又特别重视秘密单传,故各种密法独立门户,化导一方。加之9- 11世纪正是西藏地方分裂时期,各地贵族割据一方,更加剧了藏传佛教内部的派别分化,各派僧侣与地方封建势力相结合,形成了 政教合一 ,互为表里的统治集团。在藏传佛教史上,先后出现过宁玛、噶当、噶举、萨迦、格鲁等五大派系及其他一些小宗派,他们的势力随着理论的发展及其背后封建领主权力的盛衰而消长。

1。宁玛派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派,宁玛二字即为 古 、 旧 之意。所谓 古 ,因其自称为8世纪前弘期莲花生所传,创教时间比其他诸派皆早。所谓 旧 ,因其理论属于前弘期传入的旧派密咒。宁玛派的实际创始人是11世纪的 三索尔 ,即索尔波?释迦琼乃(释迦生公元1007-1062年),索尔琼?喜饶扎巴(慧称公元1014- 1074年)和索尔琼?卓逋巴?释迦僧格(公元1074- 1134)。他们共尊莲花生为始祖。因该派僧人多戴红帽子,穿红袈裟,故被人称为红帽派。

宁玛派的特点是组织涣散,教徒散布各地,僧人参加生产劳动,可以娶妻生子。该派教法的内容不尽一致,但一般而言重密轻显,并无正规的学经制度,且因吸收了大量本教内容,神怪色彩浓郁。其理论以 大圆满法 为正传,认为一个人的心体就其本质而言是纯净的, 远离尘垢 为万法之源。修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好这个远离尘垢的心体。然而这个心体既非世间之心所能把握,亦非超世间之心所能把握,最好的办法是 听其自然 ,随心而往。如果能够作到在虚空明净 中把心安住于一境,就算是实现了 大圆满法 ,即身成佛了。宁玛派密法采用师徒单传的形式,由于教徒分散,故虽传播地域广阔,可影响并不大,也未形成强大的寺院集团。宁玛派一直流传到现今,近、现代还远播欧洲。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法国的卡斯特朗,希腊的雅典等欧洲城市都有宁玛派寺院。

2。噶当派在藏语中, 噶 字意为 佛语 , 当 字意为教授、教戒,连在一起,即为一切佛语都是对僧人修习过程的指导。噶当派源于阿底峡,实际创始人是仲巴敦(公元1005- 1064年),仲巴敦曾多年跟随阿底峡学习各种显密教法,特别是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关于密宗修习次第的理论对他影响很大。阿底峡死后,仲巴敦应当雄地方领主所请前往传法,在热振地方建立热振寺,作为根本道场,从而形成噶当派。仲巴敦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传法,形成教典、教授和教戒三派。博多哇?仁青赛传(公元1031- 1105年)开创教典派,主张一切经论都是成佛的方便和修行的依据。他们特别重视 噶当七论 ,即《大乘经庄严论》、《菩提论》、《集菩提学论》、《入菩提行论》、《本生鬘论》、《菩提道灯论》和《集法句经》。京俄哇?楚臣拔(公元1038- 1103年)传出的一支称教授派。此派也重视 噶当七论 等经典,但更讲究在师长指导下的修习实践,如念咒、供佛和静修,故有教授派之名。在理论上他们从 四谛 、 缘起 、 二谛 为教授,以明无我正义,通依一切大乘经典,显教倾向更为明确。教诫派由普里哇?宣奴坚赞(公元1031- 1106年)开创,以 恒住五念 为宗旨,以 十六明点 的修法为心要法门。这个教派下自戒律,上至金刚乘法,都在一座中一齐修行,特重持戒。

总体来讲,噶当派比较注重佛教显宗理论,但也不排斥密宗修法,只是强调修习次第,对大根器人方授以密法。噶当派所传密法以《真实摄经》为主,属于密宗第三部的瑜伽部,当时密宗最高的无上瑜伽部已传入西藏,搞了许多狰狞恐怖的神和欢喜佛顶礼膜拜,经文中又有许多描述性关系的内容,往往导致污秽事件发生。噶当派主弘瑜伽部,与主弘无上瑜伽部的萨迦、噶举两派以及包含大量本教内容的宁玛派相比,有 纯净 的美誉。噶当派以怯喀寺、基布寺为基础形成了较大的寺院集团。噶当派的思想对宗喀巴的宗教改革有很大影响,故宗喀巴宗教改革以后,噶当派并入了格鲁派。

3。萨迦派萨迦派因其流行于萨迦地区而得名。此派的寺院多以红、白、蓝三色线条涂墙(红色代表文殊,白色代表观音,蓝色代表金刚手),所以人们称其为 花教.萨迦派创始人昆却杰布(宝王,公元1034- 1102年)出生于萨迦地方古老的昆氏家族,据说该家族的鲁益旺波松是西藏最早剃度的七位僧人(七觉士)之一。数传后到昆却杰布,投于卓弥译师门下助译各类经典,又从桂?枯巴拉大师学习显密各部教法,40岁后在家乡奔波山建立萨迦寺,从此形成萨迦派,自任教主。该派规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但生子后便不可再接近妇人。寺主的地位由教主家族世袭,从此昆氏家族便垄断了萨迦地方政、教大权。萨迦派势力在元朝达到鼎盛,元世祖册封萨迦五世祖八思巴为 帝师 , 大宝法王 ,不仅 授玉印 ,任中原僧总统,而且置释教总统所(后改为宣政院),军民通摄 ,统管吐蕃地方政教一切事务。以后历任帝师皆出自昆氏家族。在元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萨迦派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全藏的政教合一政权,不仅恢复了西藏的统一,而且也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元代萨迦派势力超过了其他宗派,元以后萨迦派因内部不和而分裂,势力衰落,但仍偏安一隅,世代为萨迦地方的统治者,教派流传至今。

萨迦派以 道果法 为其理论核心。 道果法 的密诀最初由卓弥译师所传,后由昆却杰布之子贡噶宁布发挥完善。 道果法 以 空明无执 和 生死涅槃无别 为根本见解。萨迦派认为修行 道果法 要经过三个次第,即 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第一步 最初舍非福 ,要人们对没有投生 三恶趣 (地狱、饿鬼、畜牲)知足,并努力修行,争取来生投入 三善趣 (天、阿修罗、人)中。第二步 中断于我执 ,仅为来生趋善避恶而修行还属于对于个人灵魂的我执,没有摆脱轮回之苦。进一步修行就要树立无我空慧 的思想,认识到自身不过是父母因缘巧合的结果,无自性,不值得留恋。破除我执,人生一切烦恼皆可破除。第三步是 后除一切见 ,即不仅要破 我执 、 法执 ,而且要破除 宇宙万物 皆非实有的 断见.因为人陷入断见就会连生死轮回,天堂地狱都不相信,肆无忌惮,无恶不做。所以 道果法 还教人们在有、无之际执着中道, 知此为智者 ,因获得 一切智 而证得 涅槃 佛果。

4。噶举派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支系最多的流派。在藏语中, 噶举 意为 言传 ,因该派注重师徒间的口传而得名。该派僧人多穿白衣,所以又被人称为白教。

噶举最早有两个支系,主派是由玛尔巴(公元1012- 1097年)和米拉热巴(公元1040- 1123年)开创的达布噶举,支系则是琼波南交巴(公元1086- ?)传来的香巴噶举。两派一度香火都很兴盛,但香巴噶举14世纪后便失传了,达布噶举分化出的各派一直传至现代。玛尔巴译师15岁在卓弥译师门下学法,后三次赴印度,四次赴尼泊尔,共参拜过108位密教大师,最后依止弥勒巴,证得 大手印 境界,并以此说为传教核心。回藏后玛尔巴广弘集密、胜乐、欢喜金刚、四座、大幻等密法,弟子甚众。其中米拉热巴得到了全部密法,并将噶举派发扬光大。按照噶举派的说法,显宗重修心,密宗重修身,密宗包括呼吸、脉、明点等一整套气功。他们的气功修炼从 拙火定 入手,即利用气功练御寒功夫。米拉热巴中的 热 字,就表明他具有 拙火定 功夫,可以穿单衣抗御寒冬。以后再修 那饶六法 ,练成后便可吞刀吐火,肉体飞升,游行虚空,如履平地。噶举派修行的最高功法是无上瑜伽部的 双身修法 ,即通过男女修者的交媾来证悟空。米拉热巴门下弟子很多,其中达波拉杰(公元1079- 1153年)门下又分成四派,即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戎噶举和帕竹噶举。后来帕竹噶举又分成了止贡巴、达垄巴、主巴、雅桑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玛仓巴等八个小派系,合称 四大八小.噶举派僧徒分布前、后藏各地,元、明两代许多宗教领袖受过中央政府的策封,掌握西藏地方政权。

在藏传佛教中,噶举派还以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而著名,噶玛噶举中的黑帽系和红帽系是其先行者。黑帽系第一位转世活佛是噶玛拔希(公元1204-1283年),因元宪宗赐其金沿黑帽而得名。他死后,在后藏贡塘地方发现了攘迥多吉(公元1284- 1339年),被认为是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确定为下一世活佛。此系活佛一直转世到十六世日必多吉(公元1924- ),1959年随达赖流亡印度。红帽系一世活佛为扎巴僧格(公元1283- 1349年),转世至十世却朱嘉措(公元1738- 1791年),因勾结廓尔喀(今尼泊尔)人叛乱,被乾隆皇帝抄没寺产,停止转世。

转世制度后来陆续被藏传佛教诸派所采纳,格鲁派的达赖、班禅是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产生最晚,但在后期又影响最大的流派,是宗喀巴宗教改革的成果,其情况请参见本书明代卷。

5。其他小教派(1) 希解派由印度僧人丹巴桑结(公元?- 1117年)创立。教法以般若为主,密法以传 大手印 法为主。丹巴桑结先后5次入藏,其门徒多在荒山老林、坟窟墓场等人迹罕至之处进行苦修,很少建寺院,但僧团形成一派社会势力。在历史上,该派未与中央政权发生过任何联系,也没有掌握过地方政权,故社会影响很小。

希解一词,意为 能寂 , 止息 ,即说他们依靠对般若性空的理解及一套苦行修炼。便可达到终止生死流转,息灭一切烦恼的涅■境界。15世纪初该派逐渐失传。

(2)觉域派 觉 为 能断 之意,说依他们的修行方法即可断除人生苦恼和生死轮回。 域 为境界,即心理活动的对象。该派认为,一切烦恼皆由于我们对认识对象的误解和爱憎而起,因而用洞照性空的般若智慧和一切人的慈悲心,便可断除这些烦恼,证得涅■。他们认为一切显密教法皆有 觉域 的功能。该派亦由丹巴桑结所传,据说他第三次入藏时将 觉域 教授给了交释迦耶歇和雅隆玛热色波。前者传法于侄子索南,索南再传于女弟子洛准玛,此后该系多传女人,称 摩觉 (意为女传觉域)。后者的弟子多是男人,称 颇觉 (意为男传觉域)。觉域派15世纪后还有传人,此后便于史无载了。

(3)觉囊派该派思想溯源于域莫弥吉多吉。他原是一名居家的瑜伽修行者,出家后学习金刚、集密等密法,创立 他空义.藏传佛教其他诸派多从龙树的中观论说 万法性空 ,而该派却认为:事物有它真实的属性,虚幻只是人们 虚妄分别 增加上去的东西。 虚妄分别 即是 他 ,佛所说空只是 他空.从 他空义 他们推论出事物皆有实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佛性与佛陀之性无别。这种思想与印度教的湿婆派一脉相承。域莫弥吉多吉五传弟子突结尊追(公元1243- 1313年)创建觉囊寺(今日喀则附近),该派因此而得名。再传至笃补巴喜饶时,该派兴盛起来,后来也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并由多罗那它(公元1575- 1634年)传入内蒙古喀尔喀部,成为著名的哲布尊丹巴系活佛,是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最大的派系,该派在西藏的僧徒,17世纪后被格鲁派兼并。

(4)郭扎派创始人为郭扎巴?索南坚赞(公元1182- 1261年)。他曾向公元1204年入藏的印度高僧释迦室利跋陀罗学习显密教法,29岁受比丘戒,后去冈底斯山修行五年,据说获得了特殊的宗教体验。回藏后在江孜郭扎地方建郭扎寺,传播各种 大手印 法门,是当时颇有名望的高僧,门徒很多,弟子内也有一些名人,但未将其学说发扬光大,不久便湮没无闻了。

(5)夏鲁派亦称霞护派,布顿派,由西藏佛学界著名学者布顿?仁钦朱(公元1290- 1369年)创立。布顿学识广博,写过不少佛教与历史书籍,全集共26函,约200余种。他是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的目录编纂者,后来几版《丹球尔》都是依他编定的次序刻印的。公元1322年布顿写成著名的《布顿佛教史》,该书前半部讲佛教在印度、尼泊尔传播的情况,后半部讲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成为后人研究藏传佛教的重要史料。布顿成名后得到夏鲁地方领主的支持,请他当夏鲁寺座主,他的宗派也因此而得名。布顿死后夏鲁寺开始了他的转世系统。他的弟子中有人当过宗喀巴的老师。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