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记忆里的中方寺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思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记忆里的中方寺

  张思贤

  我的老家有座山,叫花山,在它的深处有座古寺,叫中方寺。

  中方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寺名远扬,各地香客纷至沓来,顶礼膜拜。寺内有座大钟,重有千斤,悬在大雄宝殿,每天届时响起,声音浑厚,传遍四面八方。

  少时,曾跟随父母去过一次中方寺。记得那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母趁着日头未升起,便带我出发了。由于山路陡峭,我在攀登中,多次跌倒,幸有父母在旁拉拽,才得以上山。

  那时的花山,茂林修竹,古树参天。走在山路上,时近响午,日照高林,树影投地,山风习习,凉意袭人。远观寺庙,它在万绿丛中,时隐时现。微风乍起,竹树晃动起来,飒飒之声不绝于耳,始知中方寺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也是风景极佳的避暑之处。

  中方寺依山而建,主建筑有三层大殿,顺着山势,一层高过一层。大殿之中,由青石板铺地,花岗岩石砌阶,让人拾级而上。寺中有一大院落,为佛事活动提供条件。据史料记载,中方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落成后,特请律宗大师古心如罄前来开戒,时有千僧衣钵登坛,其坛想必设在此院之中。寺庙给人的印象是,仰观则伟,俯视则壮。深山老林建有这样一座宏伟的古寺,确实让人不可思议。

  寺东有平房数十间。房后有一池泉水,清澈见底,取之不竭。寺西有一塔,叫普同塔。塔身不高,是专供历代僧人骨灰存放场所。寺内有大小菩萨上百,绝大部分皆为铜铸,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中方寺有田地数亩,皆由僧人耕种,以泉水灌溉,旱涝保收,虽产量不高,但足以自给。

  1931年,广济圩发大水,圩堤溃破,圩中百姓田地房屋均被淹没,村民无家可归;1934年大旱,花山一带一片焦土,村民衣食无着,民不聊生,路有饿殍,两次灾情特别严重。中方寺僧人远赴江浙化缘,在花山脚下煮粥赈灾,救灾民于水火之中。这些也许因年代久远,现在的村民当不复记忆。

  抗战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曾将大量珍贵文献史料运到中方寺保存,躲避日本人的洗劫。

  花山是革命根据地,中方寺坐落在大山深处,它既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又是新四军游击队的避风港。那些遭到国民党部队追剿的地下党和游击战士逃至寺中,僧人不顾个人安危,将他们藏于佛龛之中。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方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屡遭劫难,现已不复存在。大办钢铁时,村民上山将寺中大小菩萨悉数搬到山下炼铁。文革时期,村民再次上山,将寺庙全部拆毁,连小小的普同塔也不放过。至此这座名扬水海内外、历时数年才建成的古寺,几日内被夷为平地。

  而今,“万籁此俱寂,何处寻钟声?”却成了中方寺的真实写照,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