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初识玛尼石刻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初识玛尼石刻

  在西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玛尼石刻,石刻堆成方形、尖锥形或堆成石墙,村落前有玛尼石堆、石堆上有刻了经文的牛头骨,也有一些泥做的佛像,俗称“擦擦”。朝圣的路旁,每隔一段就有一堆玛尼石,朝圣者经过一段艰苦的跋涉后,玛尼石堆给朝圣者提供了休息的理由。绕石堆转上几圈,“观修佛的图像和语言,匡正自己的思想,使纷乱的思绪回到对佛的敬仰中去”。在比较险恶的道路和桥梁边也放置玛尼石刻,禳解这些地方的险象,以免对人造成伤害。天葬台和寺院周围也放置玛尼石刻,玛尼石刻都是露天摆放的,数量有多有少,少则几片,多刚上万片。

  玛尼石刻的作者都是藏族农牧民,在放牧农耕之余雕刻玛尼石,民间称为“朵多”及刻石人。朵多们大多未读过“造像度量经”,对神佛形象的描绘。是依靠朵多们最朴素的感悟和理解,石刻内容是宗教的,造型是民间的,形象粗拙有趣,可亲可爱。

  玛尼石刻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朵多”们只要找到一块石料,大小合适,表面平整,就依形就势轻松随意地刻出一块石刻来,对神佛形象的感悟不同,刻出的神佛形象也不同,玛尼石刻的造型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在造型和雕刻手法上更自由和富有想象力,更接近艺术创作的本质。

  玛尼石刻造像没有雷同的,这也是玛尼石刻的魅力所在,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每个石刻都是创作,因为自然的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石块,而玛尼石刻就取材于自然的石料,民间艺人们心中的神佛是他们自己的感悟的神佛,所以“心中都有佛,心中佛不同”同一个造像,因作者不同,在造型上就有了差异。

  西藏佛教造像分金属、泥塑、绘画、织物、刻石等种类各种造像放置于不同的场合,并有不同的解释和功用。宗教造像的造型严格地依据“造像度量经”的尺度要求,在制作上一套严格的仪轨,作品完成后经过开光仪式,造像成为神佛而不再是造像。玛尼石刻是为自己所刻的,是愉悦神灵和安慰自己的造型上不是依靠“造像度量经”,而是从生活的形象出发,所有玛尼石刻的造型是人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创作过程是轻松自在的,情绪是欢乐的、虔诚的、造型有质朴的生活情趣,又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

  玛尼石刻所用的石料大约可以分为几种,石板、扁圆石、薄片石、自然石块。石料大多呈自然状态,表面平整、尺寸在10公分到100公分左右,最常见的灰绿色、灰兰色和黑色片岩、石质比较坚硬,易碎,容易断裂和剥落,板岩刻成的玛尼石,外形上呈现自然状态,边缘不完整,石板多刻佛及其他图像,分布很广,大今藏区大多数玛尼石堆里都有这种板岩石刻。

  扁圆玛尼石大多分布在河流附近,石料取自河中的鹅卵石,石质较硬,表面光滑,几百年前的石刻至今清晰可辨。因难以雕凿,所以内容多为六字真言,字形较大,很少有雕满小字和图像的扁圆玛尼石。

  石板刻成的玛尼石,对边缘进行了一些修饰,有一直边,可能为了堆石墙时有一平整面。石板玛尼石尺寸较大,常刻大幅图像和整版经文,有的经书要刻几千片,石板上的图像一般都比较精彩完整,相对薄片石刻而言,造型和内容更为丰富。大石板上刻的六字真言,一般都着色。佛像护法高僧大德内容的作品,色彩很丰富,着色和绘制壁画一样严格,类似彩绘浮雕。有年代的作品多使用矿物颜料,色彩非常的和谐。近几年的石刻,刷的是调合漆,让人哭笑不得。

  用自然石块所刻玛尼石,具有难以名状的美感,文字有阴刻和阳刻,刻得很精致,密密麻麻布满石块,是玛尼石刻中的绝品。藏东地区的石块,多为红砂岩,材质松软,容易风化剥落。

  玛尼石刻的内容分为4部分:1、神佛图像;2、佛经文字;3、佛物供品;4、忏悔和祈福。神佛图像是“古丹”(对神佛身体的记忆)类艺术品,内容主要表现出佛佗,本尊护法神,高僧大德,百类欢恕贤等造像。神佛造像主要有12种姿态。

  1、 金刚跏跌(盘腿坐姿 腿底向上)

  2、 莲花跏跌:右脚隐人身体之下,左肢靠在右小腿上,双膝平靠地上。

  3、 萨垂跏跌:左脚隐人身下,右脚靠在左大腿上。

  4、 勇士坐姿:左腿盘起右膝上曲靠近身体。

  5、 勇士女坐姿和勇士相似,不同的是要将右脚拇指放在左大腿上。

  6、 右向位:左腿盘起,右腿曲起,右小腿内侧靠上左脚。

  7、 左向位:右向位的反式。

  8、 善逝姿势:双腿曲起,两脚底面相贴合,双膝接地。

  9、 聚踵姿势:双脚后跟相接,脚趾左右分开,双膝叉开屈起。

  10、 并腿站姿:双膝并拢,神情专注。

  11、 王者坐姿:双腿放松,靠在一起。

  12、 善相坐姿:双腿放松,略微分开。

  本尊是僧众修行时的欢修对象,修行的不同时期本尊也不同。藏传佛教认为世界有一精神宇宙,即坛城,每一层坛城都由一主神和眷属神组成。主神被称为本尊。欣赏一片本尊玛尼石刻的时候,就知道石人或委托人,修行在精神世界的哪一个层次。本尊分为善相本尊,怒相本尊及普怒双向本尊。

  善相本尊是文殊、观世音、度母、无量寿佛,恶相本尊是大威德金刚、马马头金刚、金剐木厥、金刚手。善恶相具本尊为上乐,喜金刚、时轮金刚、金刚亥母、密集金刚。

  护法神,护法神是降服的鬼怪,所以在玛尼石刻中的形象丰富而怪异。是最具想象力的玛尼石刻高僧大德内容的玛尼石刻,表现最多的是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宗喀巴、水拉热巴等著名人物玛尼石刻的神佛下大多都有一坐垫,因为作者是普通牧民,坐垫是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东西,艺术总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高僧大德的形象也有坐垫,这是玛尼石刻朴素可爱的一面。

  石刻人物背后的装饰有时具有一定的含义,莲花坐表示所描绘的人物已达到“厌离心”的成就。而月亮代表“菩提心”,太阳代表“皆空”,护法神的背后常是阵风和烈焰的图案,图案的不同表示不同人物达到的成就的不同。百类欢怒贤的内容是兽头人身的舞者,是玛尼石刻中最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一种。

  佛经文字部分有经文直言及咒语,经文常是整部经书,有的多达上万片之多,直言最为常见,书写方示有很多变体,形式上有方有圆。

  忏悔和祈愿类玛尼是最天真和有人情味的,刻石的内容是青蛙、虫蛇等小动物的形象,再刻一句六字真言,可能是不小心踏死一只虫子,内必十分不安,所以刻一只小虫形象和文字真言表达自己的愧疚之心。这些泪动物的造型非常可爱,像远古岩画,这大概是人类自古以为对动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刻羊蛇狗的玛尼石,更天真可爱。可能是做过有违佛理的事或其它不良行为,偷偷刻上一块玛尼石去供奉,表示自己改邪归正的决心,又不敢刻上自己的名字,但义唯恐神佛不知,只好刻上代表自己的图象,如属狗的刻只小狗,属蛇的36岁的人,刻上三条蛇等隐密的个人标记,向神佛发誓表示自己痛改前非的诚意。

  藏传佛教认为,人类文明分为五类,称为“五明”,1、工巧明2、医方明3、声明4、因明5、内明。工巧明是制造、叙述和感知的能力,医方明是指医学、声明是指律学,因明是指逻辑学,内明指哲学。

  工巧明又分为“身、语、意”三种不同的能力,身之工巧主要是创作佛像、建造房屋,做服装等身体技能。语之工巧是语言叙述、歌唱的能力。意之工巧是指对世界万物抽象的感知能力。

  玛尼石刻是工巧明里“身语意”类艺术作品,身之工巧的最高成就是制作佛教造像,就是百年来藏族人民制作了无数的玛尼石刻的原因所在。

  藏传佛教将宗教艺术造像称为“古松突丹”。“丹”的意思是“记忆、回想”,古为“佛的形象”,松为“佛的语言”,突为“佛的物品”。玛尼石所表现的宗教内容为“古松突丹”世俗内容为“忏悔和祈愿”。神佛图像石刻为“古丹”玛尼石,佛塔类为突丹玛尼石,由此可见,玛尼石的主要内容是“古松突丹”其主要的功用是“通过制作和观看石刻唤起佛徒对佛身、佛语、佛物的忆想,获取普业功德”。

  对于宗教造像的作用,尼雅活佛有一段精彩的叙述:“由于崇拜者认为宗教艺术造像体现了他们的修习功德,因而他们可能通过宗教艺术的而进入善业功德之中,善业功德思想活动的结果,就是在佛徒的心中生出对佛法的极大热诚,宗教艺术品是星信徒崇拜的象征物,信徒通过崇拜这些象征物,来获取善业功德。”

  专业的宗教造像艺术家有僧人和俗人,有一套复杂性的仪轨,制作宗教造像前要有高僧颂经,并使智慧之神文殊进入艺术家灵魂之后,才开始制作佛像。玛尼石的作者们是普通的农牧民,在他们想刻玛尼的时候,随时随地的就开始制作佛像,在帐篷里,在河边,在任何一个地方,到他们想刻或认为该刻的佛像或经文。刻什么,怎样刻,刻多少时间都由他们自己决定,刻完后放在他想放的那堆玛尼石里,作品就完成了。专业的宗教造像艺术家的制作过程极为讲究,场所要安静,禁止外人参观,选择制作造像的方位,如东方是制作平和相神灵的方位,南方是制作善相佛神的方位。西方是密乘神佛的方位,北方是恶相神佛的方位。除选择的方向处,还要沐浴、禁食盘肉葱蒜等,完成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从此作品成为神佛,接受人们的朝拜。而玛尼石刻是放在自己想放的地方,它只诉说作者神佛的敬畏,和自己心灵的忏悔。

  玛尼石刻是一个动态的雕刻史书。在那曲一个小小的寺院里的下室里,有一千四百多片历代的玛尼石刻,有宗教内容的也有生活场景的,堪称西藏雕刻艺术博物馆,但至今没有人去专门的整理和研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玛尼石刻也遇到一些新问题。

  在西藏,古老造像的宗教意义远远大于文化价值。“一尊旧的雕像,要经常重做或修补,以便使艺术品焕然如新”。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古老的壁画被石灰涂抹,以便画上新画。新绘的画像线条粗滞丑陋,色彩火气艳俗,古老的艺术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玛尼石则被涂上“调合漆”使人看不出古老石刻的原貌。在牧民看来翻新造像是一项大的功德。经济越发达,收入越高,翻新造像的数量越大,时间越短,对画像的破坏越严重,这些是热爱西藏艺术的人们非常忧虑的事情。

  藏传佛教精妙深奥,玛尼石刻数量大分布广年代久,本人对藏传佛教知识了解有限,对玛尼石刻的叙述,只能停留在“听故事,看造型,讲感悟”的低层次上,所以名为“初识玛尼石刻”,只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的艺术家关注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宝库。文中失误之处,望同行大德们指正。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