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七)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7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智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习位──广释行义.三学相摄门

  《述记》十本谓:修习位菩萨,修习布施等十种胜行,有十三门分别,前十门已略释讫
,今说第十一门,曰:「三学相摄门」。即说明菩萨修布施等十种胜行,与佛法总纲戒定慧
三学,互相收摄之部门也。大科如左:

  丑丶定学

  《梁摄论释》十一云:「菩萨戒与二乘戒,既有差别,戒为定依止,定依戒得成,菩萨
定与二乘定,亦应有差别。」其差别为何?
  无着《摄论本》卷下云:「略说由六种差别」谓菩萨之增上定学,亦非二乘定所能比拟
,其殊胜处,可由「六种差别」中说明之。何者为六?「一由所缘差别故,二由种种差别故
,三由对治差别故,四由堪能差别故,五由引发差别故,六由作业差别故。」
  在此六种差别中,《成唯识论》九,只说第二种,「种种差别」。另五种差别:所缘丶
对治丶堪能丶引发丶作业,则仅标名,而未解释。读者欲知其详,祈径翻阅世亲丶无性之《
摄论释》卷八可知。
  ※种种差别(《梁摄论释》翻作「众类差别」)
  《梁摄论释》十一云:「有四『三摩提』(即三摩地,梵语,此翻为『正定』),是五
百定品类,故名『众类』(谓大乘定有五百种之类别,然此五百种定,悉为四种定所摄),
於小乘中,乃至不闻其名,何况能修习?故言『差别』。」
  此四种大乘菩萨定之名义为何?
  《摄论本》卷下云:「种种差别者,谓:大乘光明,集福定王,贤守丶健行等三摩地,
种种无量故。」兹分述四种定之名义於左:
一丶大乘光明定
  《论》九云:「谓此能发照了大乘理丶教丶行丶果智光明故。」谓此定能发起无漏圣智
慧光明,能破无明,能彻底照见大乘二空所显之真如理体;及依此真如理体,所流出之三藏
十二部大乘教法;并依此大乘教法,所修习之布施等十种胜行;乃至依此十种胜行,所证得
之大菩提果丶大涅槃果故。
  总之:此大乘定光,以能照了大乘行者之始终因果故,名为「大乘光明定」。
  《华严经疏》三十一云:「大乘光明三昧,光明即智。」
  《探玄记》九:「大乘光明者,此谓二无我慧,过二乘故,名『大乘』;破无明故,名
『光明』,此则过地前(初地以前)也。又此慧,能运转诸行者,令至佛果故,名为『乘』
,约功能立名。」
  《唯识心要》九亦云:「大乘光明定者,般若德也。大乘理,谓二空真理;大乘教,谓
十二部经;大乘行,谓十度五行(案:五行,即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五
行。见丁氏《佛学大辞典》),大乘果,谓无上菩提。唯此定,能发智光,以照了之,故名
为光明定。」
  上来略释大乘光明定已讫。
  二丶集福王定
  《论》九:「谓此自在,集无边福,如王势力,无等双故。」
  《音义》九云:「王者,自在之义,此定能集无边之福,犹如国王,具大自在,有大势
力,能集多财,无与等故。」谓菩萨若得此定,即能任运自在,积集无边之福德,犹如世间
之转轮圣王,具有大自在力,统领一四天下,福德第一,无过其上者,何以故?
  《自考》九云:「定能集诸行故」谓菩萨於此禅定中,能齐修六度故。此义云何?《妙
玄》第四上云:「众生缚着世间生活业务,不能暂舍,菩萨弃之,一心入禅,是名檀(梵语
,檀那之略,此译为施)。
  若不持戒,禅定不发;又入禅时,杂念不起,任运无恶,是尸(梵语,尸罗之略,正译
为清凉,旁译为戒)。
  拘检(约束丶抑制)身口,捍劳忍苦(勇猛强悍,忍受有情众生絈骂丶捶打之凌辱,及
无情风雨寒热之逼迫),制外尘不着,抑内入不起(抑制六根六尘,不相涉入)是忍。
  初中後夜(夜三时也)系念相续(如一心系念在弥陀名号上),间念不生,是名精进。
  一心在定,不乱『不味』(即不贪着入於禅定时,身心适悦,轻安寂静之妙味),名为
定。
  若一心在定,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深识邪伪(欲知其详,祈参见智者大师之《小止观》
中之「辨邪伪禅发相」可知)名般若。」
  由上述可知:一切众行,皆於此禅定中具足,一一禅中,能生诸功德,慈悲荷负一切众
生故,《玄赞要集》三十五云:「集福王定者,能招集大乘功德,如王无等故。」
  《唯识心要》九亦云:「集福王定者,解脱德也(即脱离一切烦恼之系缚,而得大自在
之谓也),集无边福,谓具修万行资粮,无分剂故(即无分限丶无界别也)。」
  上来略释集福王定已讫。
  三丶贤守定
  《论》九云:「谓此能守世出世间贤善法故」谓菩萨若得此定,即能守护世间丶出世间
一切贤善法(如五戒丶十善丶四谛丶十二因缘,六度万行丶十力丶四无畏丶十八不共法等)令不亡失,利乐一切有情故。
  《唯识心要》九云:「贤守定者,法身德也。世出世间诸贤善法,皆依法身生长,皆为
法身所任持故。」案:「法身」之「身」字有「依止」义及「众德聚」义(见《述记》十末
)此定既为诸贤善法之所依止,又为诸贤善法之所聚集处故,属於「法身德」也。
上来略释贤守定已讫。
  四丶健行定
  《论》九云:「谓佛菩萨,大健有情之所行故。」即健行定者,乃是指佛及第十地菩萨
(非指初地至九地菩萨),具有大悲丶大智丶大雄力之勇健士,所得丶所行之三昧,以最为
刚健故,名为「健行定」。
  《佛地经论》五云:「能胜一切世丶出世间诸三摩地,馀不能胜,故名健行;又佛菩萨
健士所行,故名健行。唯第十地菩萨及佛得此定故。」
  《探玄记》九亦云:「《首楞严》三昧,此翻名健行定,谓十地菩萨,名为健士,健士
所行,亦名健行。」
  《俗诠》九云:「言健行者,君子自强不息之谓。」譬如导师,将诸人众,过险道已,
还度馀人,不疲不厌,昼夜不息,故名「健行」。
  《首楞严义疏注经》一云:「得此三昧(指《首楞严》三昧),观法如幻,於法自在,
能破最後微细无明,能获二种殊胜之力(即: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
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现身说法,无碍自在。

  《首楞严三昧经》卷上记载,佛说此三昧,有一百种意义,故此三昧,不能以一事丶一
缘丶一义了知。佛於此经中云:「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在《首
楞严》中,譬如陂(池塘)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如是菩萨所有禅定,皆在《首楞严》
三昧(即「健行定」)之中。」
  上来略释健行定已讫。
  或问:以上四种菩萨定,与菩萨阶位,如何相配?
  答曰:古德说法不一,兹仅举一例,以说明之。即《探玄记》卷九云:「初二三地得初
定(大乘光明定),四五六地得第二(集福王定),七八九地得第三(贤守定),十地及佛
得第四(健行定)。」
  故知:此四种大乘定之殊胜,非二乘人,所能知之,何况修学!
  上来大乘菩萨之戒定慧三学,其定学部分,今已略释讫。
                     第409期 公元2010年11月发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