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来者留字观音堂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劳毅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场

  文/陈朝旋

  地点:澳门半岛美副将大马路

  时间:2010年12月

  普济禅院,俗称观音堂,在澳门佛教寺庙中占有四个“最”:规模最宏大、历史最悠久、占地最广阔、建筑最雄伟。

  还有一“最”:收藏的书画文物居澳门寺庙之冠。或许,正因那些来者写下的字迹,观音堂的历史文化价值遂成唯一。

  在禅院里走走看看,感觉它就是澳门多元文化的缩影。十八罗汉中有似胡僧者,传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观音殿旁边有天后殿,有关帝殿,神佛共处……

  祖师堂供奉的祖师画像,据说是普济禅院有案可稽的祖师大汕本人的亲笔。这位来者曾驻广州长寿寺和清远飞来寺,他是诗僧、画僧,好周游,好交友,好兵器。正当明清之交,天地易姓,“遗民逃禅”竟成澳门佛教文化兴起之一大因由。大汕此时重修普济禅院,在教堂林立的澳门立起一座东方文化的堡垒,也使它成了明末遗民文士的聚集地。普济禅院因此留存了陈恭尹、迹删、天然等人的墨迹。

  自此300余年间,普济禅院那些令人说道至今的来者,总与政治文化相关。

  1844年,中国清王朝钦差耆英、美国特使顾盛来到观音堂,在花园的石桌上,签订了两国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又称《中美望厦条约》。这几笔,未保存在普济禅院,直接存盘到史册中。中山大学的章文钦教授提示我们注意石桌上有条线,将其划为大小不等两个半圆。章文钦教授说,耆英自己坐在大半圆一边,让对方坐在小半圆一边,以保泱泱天朝大国的面子。讽刺的是,接踵而来的法国代表拉萼尼,又在此草拟了《中法五口通商条例》。

  抗日战争期间,澳门因日军未踏足而成避难之地。普济禅院来了高剑父和他的弟子们,春睡画院在此复活。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法西斯作品,并在住持慧因法师的帮助下举办了抗战画展,轰动港澳。如今,高剑父的题字、关山月的题诗,都在提示着这段历史。

  澳门再发现专题

  领衔学者:

  章文钦 (中山大学教授、中外关系史博士、澳门研究权威学者)

  领衔玩家:

  劳毅波(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知名旅游策划人、美食专栏作家)

金羊网-羊城晚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