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龙猛派吉祥密集地道论疏
圣龙猛派吉祥密集地道论疏
雍增噶威罗着 造论
格西罗朵才培 注疏
丹增卓津 汉译
南无咕噜班杂达惹
敬礼上师金刚持
俱生乐空明净虚空中
现起具足庄严妙相好
犹如彩虹幻身游戏舞
双运境位本初依怙主
尊莲足前恭敬稽首礼
于此寿短坏劫浊世中
速赐七支和合双运位
无上瑜伽密续之美名
纵历无量大劫亦难闻
至尊文殊宗喀巴父子
无有等伦定量之善说
吾当依彼简明略宣说
臻登二级次第道地理
下三密续以“有相瑜伽”及“无相瑜伽”替代“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无有生圆次第之名义。
此三续部虽具有(于“根位”)当下随顺无漏佛果四种遍清净相修习之道,然无随顺有漏死、中、生三有行相修习之道。
凡是“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定须具足当下随顺死有、中有、生有三种“所净根基”及法、报、化三种“清净果位”佛身修习之“(能净)道”。
“有相瑜伽”非是与空慧结合之天瑜伽,“无相瑜伽”方为与空慧结合之天瑜伽。行者唯藉“波罗密多乘”及“下三密续”之道虽能臻达十地,然而,为要证得佛果,行者定需于第十地之最后生中,以无上密续增上其修习。倘不增上修习无上续道,单凭此等道轨不能令行者达至佛位。
《心要庄严》云:“趣入三大阿僧祇劫之波罗密多乘道轨已,应从余处了知续道成办色身之道。” 《克主杰续部总建立广释》亦云:“仅以波罗密多道虽能至波罗密多乘第十地,然成正觉决定须入无上咒道,若不入此定不能成佛故。”
此说“波罗密多乘”及“下三密续”不能达成菩提应无过失。依止“波罗密多乘:及“下三密续”各别道轨,达证“波罗密多乘”第十地之行者,于最后生中,趣入无上(瑜伽续)道证得菩提。纵许行者能依“波罗密多乘”及“下三密续”成佛,然非是说唯仗此等道轨即能成佛。盖菩萨虽入续道,然非舍弃二乘之自道,是说除彼等道轨以外别修(无上)续道。
下三密续虽共许一生成就佛果之说,然而,约彼续所说之一生与无上密续所许之一生成佛,全然有别。依下三续部所说,已成就“无相瑜伽”之利根行者,乃能成办长寿事业悉地,住世多劫,如是即能长时依止“深明不二瑜伽”登道证果。反之,即使先前未入续道,新近起修之士夫,仍能于此寿短浊世,不待长时,成就佛果,此实为无上密续之特胜。
“生起次第”之界限是判为新起假立之修法或为随顺死、中、生三有观修之瑜伽,复为能成熟行者果位圆满次第心相续之因。此瑜伽非由真实修习风息入、住、融于中脉而生起。
此中,“生起次第”、“施设次第”、“假瑜伽”及“第一次第瑜伽”皆是同义。约其自性而观之,生起次第容有二分: “粗分一念瑜伽”与“粗分生起次第瑜伽”及“真言瑜伽”同义。“细分分别瑜伽”与“细分生起次第瑜伽”及“内瑜伽”同义。
此等名相多见于续部释论,已成办“粗分生起次第”之瑜伽士(名)为“最胜住咒行者”,成办“细分生起次第”之瑜伽士为“最胜住内行者”。乃至“胜曼陀罗王”之间为“粗分生起次第瑜伽”。于微细点修习能依、所依中围即是“细分生起次第瑜伽”。
“生起次第粗分瑜伽”亦名“粗分一念瑜伽”,以其所依较细分(瑜伽之所依)粗显故,此为缘念诸尊或诸尊一念之瑜伽。“生起次第细分瑜伽”复名“细分分别瑜伽”,以此瑜伽所修之安立所依较粗分(瑜伽之所依)微细。此等第一次第之瑜伽悉名为“生起次第瑜伽”,以此次第(之行者)是随顺(所净根基)死、中、生三有行相修习生起(佛果)三身之假立瑜伽。
约(行者于)心相续生起之修道阶位观之,生起次第乃有:“初发业位”、“降少智”、“得少智自在”与“正得智自在”四位。其中之初者、次者及第三(位)之一分是许为生起次第位。第三(位)之余分与第四(位)则许为圆满次第位。
从最初修习生起次第乃至粗分能依、所依中围虽于观中次第明现,然非须臾俱时明现为“初发业”。(诸尊)粗分虽已坚固俱时顿现,然诸处天众之细分未得如是坚固明显为“降少智”。一切微细诸尊须臾明显现前,犹如亲见,乃至未达“正得智自在位”前,为“得少智自在”。此通生次及圆次二位,意谓行者由此即于粗分生起次第能得坚固。
生起次第得究竟已,复具(成办)圆满次第之堪能,为“正得智自在”。于观修能依所依中围时,本尊天慢之真实觉受与曼陀罗中围之显明,何时能如行者决定之量真实出生,即是初达生起次第之证悟,如是,此位行人即入“生起次第补特迦罗”之数。
行者可(如下)安立判分粗、细生起次第(瑜伽)成就坚固究竟之量:观修粗分能依所依中围时,彼等若能顿时明现,粗细二分毫不紊乱,复能于六分一日之中远离沉掉坚固安住,行者即于“粗分生起次第”证得坚固,倘能随自所欲如是安住一月乃至一年,即是究竟粗分生起次第。
“细分生起次第”成就坚固究竟之量者:是于芥子量之细点所修之能所依中围,倘能顿时明现,粗细二分无有混杂,复能如前(于六分一日之中,远离沉掉)坚固安住,即是于“细分生起次第”证得坚固,倘能随自所欲长时安住如前,即是究竟细分生起次第。
“细分生起次第”究竟之行者由得身心轻安,即能成办具相奢摩他,后复成办收放诸尊及其手帜之昆钵舍那,由此即能达证殊胜止观双运。以是因缘,于四续中未说离天瑜伽修习长养寂止之法,以天瑜伽修法自体即能成办具相奢摩他。
何时行者由修习力,令风息入、住、融于中脉,于自心相续中引生“俱生大乐智慧”,即由生起次第趣入圆满次第。
依《摄行论》及(《密集》)根本续第六品之释论所说,圆满次第分为:
“身远离”、“语远离”、“心远离”、“幻身”、“光明”及“双运”等六级次第。
然《五次第论》及(阿阇黎龙菩提之)《建立次第论》是先说“语远离”等五级“身远离”以下之(圆满)次第。
《明灯论》第一品亦如是判分圆满次第为“缘心次第”等四级,其中包含“心远离”以下之首二次第。然二派唯于分判之法有别,彼此并不相违。
《密集后续》释圆满次第为“别摄”等六支瑜伽。
此中,“别摄”与“静虑”是摄于“身远离”;“命力”摄于“语远离”;
“认持”摄于“光明”;
“随念”与“三摩地”是摄于“双运”。
第二次第瑜伽名为圆满次第,以此次第不假分别施设,行者是依专注身中脉、风、明点等要窍而修。由此成立极是。
生起次第趣入圆满次第身远离之法如上所说。圆满次第之身远离是行者住等引时,修习风息融入中脉所生乐空智慧之瑜伽。出定入后得位时,一切所见悉为乐空所印定,现为“百部”等诸尊天相。
此瑜伽是以圆满次第之乐空,印定行者心相续中蕴、界、处等聚合之(远离所依)身,令“身”远离庸常显现执着,现为清净诸尊天相,故得“身远离”之名。一般而言,“身远离”具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二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