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乘佛教徒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乘佛教徒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中国是古老的佛教国家,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是中原佛教的“黄金时期”,在翻译经典、研究教义、建设佛教精神文明方面作出了不愧为佛教大国的贡献。但从唐朝以后,佛教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到了近代和现代,“三论”、“天台”、“法相”诸派深研法理、学修般若智慧,以理统事、解行并重的那种教风已不存在。大多数僧尼以敲木鱼、念佛号度日。从个人修行角度看,能断除恶业和私心杂念,一心念佛未必不可以。但佛教作为一种智慧和精神文明教育,作为一种思想信仰体系,不重视教义的学习和研究,不重视以理性为基础的正信正解,不管信教的队伍有多么庞大,也不是什么好兆头。特别是现代这个商业社会里,金钱变成了万能的“上帝”,包括佛门很多人都丑态百出地拜倒在金钱的脚下,一切思想观点、意识形态、行为准则都或浅或深、不同程度地染上了铜臭气。在这样的时代环境条件下,为了自己得到正信正解,不受魔道邪说的影响,为了正确教育开导别人,为了振兴圣教,使真法正法久住人世,利乐众生,都需要掌握战无不胜的佛法理论武器。否则,进不能利众,退不能自利,“二利”俱无,佛法就成了名存实亡。对此,佛门中人不能不考虑。

  佛的最大特点是“遍知一切的大智慧”,这也称佛的智慧法身。佛法是最彻底的因果论者,认为有其果,必有其因,同因同果,异因异果,无一例外。聪明智慧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结果,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见道的开悟和佛地的遍知智慧,都是无数世学习知识、修炼智慧的结果。因此,弥勒在《庄严经论》中说:“若不精通五学,大菩萨也成不了遍知者。”大五明是:内明、因明、声明(梵文和藏文文法)、医方明(藏医学)、工巧明(工艺技术如绘画、雕塑佛像、做坛城法器供器、学习佛舞佛乐和手印之类)。小五明是:数学(包括天文历算和卜算)、诗学(文学理论和修辞学)、词藻学、音韵学、戏剧学。萨迦班智达说:“不学若能成遍知,因果之说怎可信。”这对那些轻视经教的“盲人禅”和未闻佛法自称“开悟”的假佛徒,是一记有力的耳光。 其实,知识无论是佛教的和普通的,对佛教来说,没有一样不需要。但事物的性质、种类、形态、数量是无限的,有关各种事物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的寿命有限,掌握知识的条件有限,因此认识的覆盖面也是非常有限的。用有限的能力掌握无限的知识,就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方法和特殊的知识,如逻辑推理方法、计算方法、语言表达方法等,对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阿底峡尊者说:“生命短暂而知识领域甚广,自己能活多久没有什么把握,所以要如天鹅从湖水中析出乳浆那样选择吸收自己最需要的知识。”这就是说,学完所有的知识在一生中是做不到的,要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学习最重要的、最需要的知识。三世贡唐大师曾说:“乱看书会异致心志散乱。”

  “五明”指五大类知识,即:内学基础知识和外学广泛知识。内学为根本,外学为枝叶!

  (1)内明——佛学,包括经、论、律、三乘四续佛学理论。佛教哲学包括在内明中,也称慧学。

  “内明”也称“内学”,是指佛教专业知识。佛教专业知识分显学、密学两个体系。显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内学五部”,即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俱舍学、律学、菩提道次第、判教理论、教派史等。密学学习内容是密教原理,如密宗道次第、四续概论、二次第教理、修供坛城灌顶、开光、护摩仪轨等。学佛的人首先要掌握基础理论。不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直接学习原始经典,不但要走弯路,还可能要走上望文生义,分不清“二谛”、“二义”的错误道路。因此,要想掌握打开佛法深奥义理宝库的钥匙,必须学习思辩推理知识《摄类辩论学》和《因明释量论》;要想掌握佛法的基础知识宝藏,必须学习无著写的《阿毗达摩摄类》和世亲写的《俱舍论》;要想掌握般若波罗蜜多的殊胜义理,必须掌握弥勒的《现观庄严论》和宗喀巴的《善说金殊串论》;要想掌握最高智慧性空妙义,必须学龙树的《中道根本智慧论》(中论)和月称的《入中论》及宗喀巴对上述二论的解释——《根本智慧大疏》和《入中论大疏》;要想掌握佛徒四众戒律的综合知识,必须学功德光的《佛律原理》及其疏论;要想掌握显宗修持法综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必须学习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略论》;要想学习密法,必须学习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要想全面掌握三乘教义和显密教理,成为名符其实的佛学家,必须精通以上基础理论。一般人如果没有学习以上诸论的条件,却想走正道,掌握纯真无瑕的佛教知识的话,必须要读《菩提道次广论》或者《略论》。如果没有这样的理论知识基础,想正确理解佛法的殊胜妙理,并思想皈依、发心、修善修慧、步入正道,最终实现利众利已的崇高理想,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2)声明——包括语法、修辞、词汇、音韵学等。

  作为教育手段,理论知识性的佛法,首先离不开语言文字。佛法原始经典疏论者是古印度文,佛经上的很多术语,如佛陀、僧伽、瑜伽、修多罗、波罗蜜多、奢摩他、毗婆舍那等等都是古印度语,若不懂古印度语文,想透彻地了解经男主角很难,所以要懂古印度语文。“声明”不仅指古印度文,也包括一切佛经佛教用语。若学汉传佛教,就得懂古汉语和古汉文;若学藏传佛教,就要学精藏文藏语。藏文显密经论,译成汉文的至今连万分之一都没有,翻译的个别经典翻译质量也极差,即使有人组织翻译,没有几百年的进间也是无法完成的。

  (3)医方明——医学、营养学。若不懂医学,在修炼中就不懂如何保健长寿,也无法解除众生的疾病痛苦。

  (4)因明——逻辑学、心理学、认识论等。

  佛法理论是高度抽象的东西,掌握佛法高深理论问题必须掌握推理思辨分析武器,因此必须掌握“因明逻辑”和“辩证逻辑”。

  (5)工巧明——包括金银铜铁木石等制造工艺、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以及天文历算等;若不懂数学、天文、历算,无法 学懂密法中的天地和生命相应 的理论。若不懂工艺美术,就不懂佛画、坛城、法器供品等制造工艺就不具备灌顶法师的资格,无法应付法事活动中逢到的许多技术性问题。若不懂历史,就不知道人类历史的演变和佛法的历史盛衰情况,不知道佛教如何才能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情况相协调。

  十明中除了内明佛学外,其余都是世间知识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扩大知识面,打好佛教理论的广泛的知识基础,提高讲辩著述的能力和技巧,掌握为众生服务的知识和学问。

  以上"五明"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的知识系统。

  精通十明者称大班智达(博士),精通五明者称班智达(硕士),精通佛学者称格西(经学博士)。

  在现代社会里弘扬佛法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佛教将会与社会发展相脱节,而趋于灭亡。

  别的宗教也许是以依靠上帝和神仙的恩赐与帮助,来达到拯救自己的目的,但佛教却恰恰相反,是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聪明智慧来拯救自己。因为佛教认为众生吃苦不是众生违背上帝和神的意志而受到的惩罚,而是无明覆盖心性的结果,因此众生解脱苦难的办法也不是靠身外的上帝和神灵,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觉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