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御窑奇珍—乾隆粉彩喇嘛塔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陆文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御窑奇珍—乾隆粉彩喇嘛塔

  陆文龙

  继贲巴壶、贲巴瓶、酥油灯、七珍八宝、金釉法轮等拍品流行拍场后,又一类藏式风格浓郁的艺术品——粉彩缠枝莲纹喇嘛塔受到了藏家的追捧。2007春拍,北京两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两件乾隆时期的喇嘛塔均以高价成交。其中,保利推出的乾隆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喇嘛塔以555.5万元高价拍出。这一成交价与2006年春北京翰海上拍的喇嘛塔成交价相比,上涨了324.5万元之多。一年的时间,乾隆粉彩喇嘛塔在拍场蹿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回顾乾隆粉彩喇嘛塔的市场发展,我们不难发现:2001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就曾上拍过清乾隆绿地粉彩缠枝花卉喇嘛塔(二件),预估价25万人民币,以41.8万人民币成交。显然,当时国内藏家对藏传佛教艺术品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由于国际藏学研究的兴盛,藏传佛教艺术品受到国际收藏界的重视,成为一些大型古董拍卖会不可获缺的拍品。2002年4月29日,佳士得推出了一件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番莲纹喇嘛塔,预估价已高达42.4万港元。2003年到2004年,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藏家认识到藏传佛教艺术品的价值,贲巴壶、贲巴瓶、酥油灯、七珍八宝、金釉法轮、佛造像、唐卡等拍品逐渐成为拍卖会上的主流拍品,且纷纷创造出天价。2005年5月15日,中国嘉德上拍的清乾隆粉彩缠枝莲纹喇嘛塔以187成交,一举创造了藏创佛教御窑瓷器的最高价,打开了此品种的上升通道,收藏前景一片光明!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2007年8月底,在拍场面世的乾隆粉彩缠枝莲纹喇嘛塔不过八九件。喇嘛塔供宫廷和皇室陈设,造型规整端庄,充分体现出乾隆时期烧造大件器物的高超技艺,设色丰富雅致,皇家气韵浓郁。粉彩缠枝莲纹喇嘛塔,为乾隆朝所独有的御窑精品御窑瓷器,极有可能出自督陶官唐英之手。

  文化含量决定艺术品价格。谈到藏传佛教艺术品的价格,就不能不谈藏传佛教的文化。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历史上无数僧俗、工匠、艺师出于那份获得善业功德的虔诚,制作了难以计数的法器,这些法器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观赏性和审美意趣。同时,清宫也仿制了大量的宗教法器赐给西藏,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等地收藏了很多青花僧帽壶、藏草瓶等北京宫廷赏赐的法器。

  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藏传佛教最兴盛的时期,在历代帝王中,乾隆皇帝也是最推崇藏传佛教的一个帝王。关于这一点乾隆皇帝表达得很明确:“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得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馅敬蕃僧也”。“我朝之兴黄教则不然,盖以蒙古奉佛,最信喇嘛,不可不保之,以为怀柔之道也。”乾隆皇帝不仅凭借国力不惜巨资在全国修建众多喇嘛寺庙,供大活佛居住,以表示朝廷对藏传佛教的尊崇,提高清帝在藏传佛教领袖中的威望,以使他们竭诚拥戴清朝政府;同时乾隆皇帝还身体力行亲身事佛,在宫中各处设置佛堂30处之多,供自己与皇室成员信佛礼拜之用。许多殿堂至今仍保持了乾隆时代的原始状态,从建筑到文物完整地展现了清代历史空间原貌,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故宫佛堂香炉中的灰还是满满的,几百年来没有动过,如同一个凝固的历史空间,最真实地反映出清帝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实况。

  清朝,西藏地区的宗教头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喇嘛,每两年轮流向朝廷进贡物品,每次供品中都有法器。西藏地区进贡的法器,材质以金、银、铜器为主,制作较为粗糙,具有浓重的高原风格。乾隆皇帝出于对藏传佛教有浓厚的兴趣,不惜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命宫廷造办处制造、仿造各种佛教物品。不仅如此,对于佛教器物的用途,乃至造型、纹饰,乾隆皇帝都曾给予具体指导。关于瓷塔的制作:《乾隆二十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事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十月十八日,员外郎寅著将九江关监督舒善呈进九层瓷塔一座(随紫檀木座)呈览。奉旨:交舒善,将此塔上层五连顶子拿下去一层,另配重檐莲座,下层成塔一座,其下四层配做顶子一层,成塔一座。钦此。”从档案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不仅命御窑场烧制瓷塔,同时将个人的喜好参与在设计中。

  北京故宫和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少量乾隆粉彩喇嘛塔,品种有绿地粉彩、黄地粉彩、胭脂红(紫)地粉彩、祭蓝描金等品种。乾隆喇嘛塔以藏区进贡的法器为范本,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场烧制。通高46厘米上下,无款识,主体装饰纹样为缠枝莲纹。喇嘛塔既是佛教法器,也是罕见的工艺品。

  相传佛祖涅前,侧卧身体,躺在菩提树下。弟子问他:“为了表示对您的尊重和虔诚,您走了以后,如何安置您?”佛祖没有说话,只是把身上的袈裟折成正方形后铺在地上,然后将化缘用的钵倒扣在袈裟上,又把手中的禅杖插在钵上,然后就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涅。随后他的弟子把他按印度传统葬礼火化后得到了舍利,弟子们按照佛祖生前的遗训,建立了“塔”,将舍利子放入塔中。他们认为舍利塔是佛身之所在,所以倍加膜拜。随着佛教的发展,佛塔与佛像、佛经一起成为佛家“三宝”。对于藏传佛像,收藏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于佛塔的知识,知道的人则不是很多。

  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佛塔在印度称“堵坡”,是以珍藏佛舍利或供奉佛经、佛像的一种佛教建筑。随着佛教的传播,佛塔这种建筑形式也一并传入了中国。覆钵式塔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建造了,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它的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出现在拍卖场的佛塔几乎清一色为乾隆喇嘛塔,属供养塔类,一般常置于佛前供案上,以示观想。

  6月2日,保利瓷器专场开拍,江泽民同志曾经参观过的清乾隆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喇嘛塔,以555.5万元成交。此价格的诞生,令收藏界欢欣鼓舞,掀起了藏家对藏传喇嘛塔的收藏兴趣。

  喇嘛塔由须弥座式的塔基、覆钵形的塔身、十三无相轮、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刹上部为描金彩饰连珠纹的宝葫芦如意顶,下为华盖,正圆形。华盖上勾绘细云纹,为佛塔增添了神秘气氛。塔身之上为节节拔高的锥体十三无相轮,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十三无相轮装饰花卉纹带。塔身呈覆钵形,施釉,肩部以描金弦纹间隔绘花卉和莲瓣纹以及藏传佛教特有的子巴纹,并连以璎珞花卉纹。腹部装饰宝相花纹。胫足绘莲瓣纹,上下饰描金弦纹。

  底承须弥座,内空,施松石绿釉,为放置佛经之用。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须弥座束腰,平面呈“亚”字形,绘勾莲纹,肩部胫部及座的台阶外饰缠枝花、莲瓣纹、回纹和花卉纹装饰带。

  6月3日,北京匡时又推出一件清乾隆黄地粉彩八宝描金纹喇嘛塔。与保利拍品相比,此塔欢门内供奉一尊无量寿佛,肉髻,螺发,手托长寿瓶,结迦趺坐于仰覆莲座上。佛像施金釉,神态祥和。此件佛像保存完好,十分罕见。此件拍品不负众望,以319万元的价格拍出,买家为寒舍王定乾。

  综合以上信息,不难发现,乾隆粉彩缠枝莲纹喇嘛塔之所以走俏拍场,是多种因素集结的结果。一、喇嘛塔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研究价值;二、学术界的研究提高对藏传佛教艺术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喇嘛塔是神权与政权的结合体,堪称天人合一。乾隆粉彩喇嘛塔的行情整体启动,未来走势强劲。

  责任编辑:西林

  出自: 《艺术市场 》 2007年10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